动摩擦因素总是在0到1的范围内吗?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2 08:09
- 提问者网友:酱爆肉
- 2021-02-11 14:49
动摩擦因素总是在0到1的范围内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2-11 16:20
动摩擦因数可以大于1
各种版本的中学物理课本,给出的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小于1,一般的参考书所举的例子也是小于1,有的学生就据此认为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总小于1.其实,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也有大于1的.
摩擦力的本质,人们至今对它还没有弄得很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摩擦力是两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间的内聚引力起的.事实上,在表面间比较凸起的地方才互相接触,而大多数的地方是不接触的,实际接触的微观面积远小于视宏观面积.摩擦阻力与实际接触面积成正比(不是与视宏观面积成正比).在一般情况下,实际接触面积又与表面上的正压力成正比,所以,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这正是中学物理课本中的摩擦力公式f=μN。物理学中把比例因子μ定义为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什么不同材料间的摩擦因数又不同呢?不同材料间接触面上分子间的内聚引力不同,它将影响到物体间摩擦力.故不同材料间的摩擦因数也就不同。
有些材料间摩擦力与正压力间的比值μ小于1.即动摩擦因数小于1,有些材料间的摩擦力与正压力间的比值μ大于1,即动摩擦因数大于1,实验测得橡皮与金属间的动摩擦因数1<μ<4,铟与铟间的动摩擦因数1.5<μ<2.0.将金属放在1.33×10~1.3×10-3~1.3×10-4Pa的真空中.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除去表面污物,冷却后测定动摩擦因数可达5~6.(数据摘自《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物理卷第7页“摩擦因数”条)
各种版本的中学物理课本,给出的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小于1,一般的参考书所举的例子也是小于1,有的学生就据此认为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总小于1.其实,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也有大于1的.
摩擦力的本质,人们至今对它还没有弄得很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摩擦力是两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间的内聚引力起的.事实上,在表面间比较凸起的地方才互相接触,而大多数的地方是不接触的,实际接触的微观面积远小于视宏观面积.摩擦阻力与实际接触面积成正比(不是与视宏观面积成正比).在一般情况下,实际接触面积又与表面上的正压力成正比,所以,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这正是中学物理课本中的摩擦力公式f=μN。物理学中把比例因子μ定义为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什么不同材料间的摩擦因数又不同呢?不同材料间接触面上分子间的内聚引力不同,它将影响到物体间摩擦力.故不同材料间的摩擦因数也就不同。
有些材料间摩擦力与正压力间的比值μ小于1.即动摩擦因数小于1,有些材料间的摩擦力与正压力间的比值μ大于1,即动摩擦因数大于1,实验测得橡皮与金属间的动摩擦因数1<μ<4,铟与铟间的动摩擦因数1.5<μ<2.0.将金属放在1.33×10~1.3×10-3~1.3×10-4Pa的真空中.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除去表面污物,冷却后测定动摩擦因数可达5~6.(数据摘自《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物理卷第7页“摩擦因数”条)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2-11 18:27
绝大多数的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在0到1的范围,只有极少数的特殊材料可以大于1。
在高中物理中,通常是在0到1的情况。
- 2楼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2-11 17:53
动摩擦因数是彼此接触的物体向对运动时摩擦力和正压力之间的比值。不同材质的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不同,物体越粗糙,动摩擦因数越大。
一:当两种材料接触并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即摩擦力是由两种力构成的:一种是宏观的弹力;一种是微观的分子间作用力。摩擦力只是二者共同作用的表象。当两个物体趋于光滑(注1)弹力会减小,但分子力会增大。但一般情况下,分子间作用力由于距离的关系可忽略不计。而当光滑程度达到一个极限后两物体间组成粒子的作用力遍布可以忽略。但是分子间的作用力也视不同粒子而大小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光滑程度相同时,材料的选择同样影响摩擦力的大小。而静止时,分子间作用力会大一些,所以要使物体运动所施的力要稍大于滑动摩擦力。(此时之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μ=f/n
(μ为动摩擦因数,f为摩擦力,n为正压力)
静摩擦力始终等于外力(力的平衡)
动摩擦力除以正压力就等于动摩擦系数。
动摩擦因数也有大于1的
各种版本的中学物理课本,给出的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小于1,一般的参考书所举的例子也是小于1,有的学生就据此认为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总小于1.其实,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也有大于1的.
摩擦力的本质,人们至今对它还没有弄得很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摩擦力是两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间的内聚引力起的.事实上,在表面间比较凸起的地方才互相接触,而大多数的地方是不接触的,实际接触的微观面积远小于视宏观面积.摩擦阻力与实际接触面积成正比(不是与视宏观面积成正比).在一般情况下,实际接触面积又与表面上的正压力成正比,所以,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这正是中学物理课本中的摩擦力公式f=μn。物理学中把比例因子μ定义为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的缘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