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式轰炸机的技术特点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5 00:22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04-14 07:55
蚊式轰炸机的技术特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4-14 08:20
“蚊式”继承并改良了DH.91“信天翁”的木制结构与工艺,例如机翼采用桦木胶合板蒙皮而不是云杉木蒙皮。因木材的抗扭抗剪性能不好,所以德哈维兰公司在设计“蚊式”时始终遵循一个原则——木材仅被用于承受平面应力,在“蚊式”的起落架、发动机、控制翼面安装点、翼身结合点等要受到立体应力的地方全采用金属锻件或铸件,整机全部金属锻件和铸件的总重量只有130千克。尽管“蚊式”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经历改进,但基本结构始终不变。
“蚊式”的椭圆形截面机身与“信天翁”一样是硬壳结构,内部除隔框外没有任何其他加强结构,如全金属半硬壳机身的纵梁和桁条等。“蚊式”的机身采用高强度层压胶合板制造,板材厚约11毫米,内外层是约2毫米厚的加拿大桦木,中间是厄瓜多尔轻木夹芯(也称巴沙尔木)。机身被分成左右两半单独制造,先把加强木板和木条嵌入红木或混凝土阳模上的正确位置,再涂上酪素胶贴上裁剪好的层压胶合板,最后用皮带固定等待胶水固化后机身硬壳就可以整体从模具上取出了,然后再粘上机身隔框。“蚊式”的机身从头向尾逐渐收细,内部被云杉木夹芯胶合板隔框分为7个隔舱,第7号隔框承载平尾和垂尾。机身与隔框胶合处的一圈蒙皮采用云杉木夹芯胶合板加强,舱门四周和翼根等需要加强的地方也使用了云杉木夹芯胶合板。
“蚊式”的机身由这薄薄的层压胶合板形成,内外层是加拿大桦木,中间是厄瓜多尔轻木夹芯。
像做模型那样把机身分成左右两半也方便了设备的安装,许多关键系统在机身胶合前就能先行安装,无需像传统飞机那样在总装时由工人爬进钻出安装,加快了装配进度。安装完设备后的两半机身就可以对接合拢了,机身的对接处采用云杉木层压板制造,对接面呈V形咬合。先把机身用螺栓固定一起胶合,最后在对接处内外表面粘上胶合板强化蒙皮。在早期试制时由于制造公差问题合拢机身是个苦差事,后来随着工艺的完善,这个问题也随之消失了。完成胶合的机身会被敷上一层马大普兰蒙布(一种细平纹棉布),然后在重心位置锯出安装机翼的大开口,并在开口的四角装上机翼金属安装点,机身上的开口和舱门也在此时锯出。如果要修改机身的话也很容易,唯一需要的工具就是锯子。
“蚊式”的并列双座座舱布置在前翼梁前方,飞行员居左,导航员/投弹手或侦察型上的观察员坐在右侧并稍稍靠后的座位上。侦察型和轰炸型的乘员可以匍匐爬进透明机鼻中,前下方有椭圆形的投弹瞄准窗口,两侧还各有一个矩形舷窗。“蚊式”花房式泪滴形座舱盖的前方视野极佳,但两侧视野被发动机舱遮挡而且几乎没有后方视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后期侦察型在观察员座椅顶部增加了一个气泡观察窗。“蚊式”战斗机用单片平板防弹玻璃风挡取代了轰炸型和侦察型的两片式楔形风挡,阻力稍高但改善了瞄准精度。“蚊式”侦察机和轰炸机座舱盖两侧有气泡式舷窗以提供向下视野。
“蚊式”的中单翼采用了经空气动力学家皮尔西改良的皇家空军34翼型,前缘平直,后缘前掠形成明显的梯形平面外形。机翼整体制造成形,前后翼梁中空盒形结构,由上下层压云杉木梁和两侧胶合板腹板构成。层压木梁使用云杉木在高温高压下叠压制造,避免特意寻找高大云杉树的问题。前后翼梁间是云杉木和胶合板制造的抗压翼肋,每侧机翼的8号翼肋经过加强以支持外挂物挂架。构成机翼前缘的保形肋和D形蒙皮构件直接固定在前翼梁上。翼肋上下沿翼展方向铺设有云杉木桁条用于支撑桦木双层胶合板蒙皮,外翼段蒙皮增加覆盖一层马大普兰蒙布并涂上银漆。内翼段前缘的弦长增加了56厘米以容纳散热器,散热器的调节风门设置机翼下表面前翼梁之前,这种内置式散热器布局的阻力较小。液压控制的襟翼也采用胶合板制造,副翼则是全金属铝合金结构。“蚊式”的平尾和垂尾也是全木质结构,但升降舵是全金属结构,方向舵是铝合金骨架蒙布结构,两者都带有配重翼尖。所有操控翼面后缘都有一片金属配平片。
W4050原型机的前缘缝翼在生产型上被取消,原型机和早期生产型具有较短的发动机舱和单片式襟翼,但因为抖振问题而加长了发动机舱,于是襟翼被发动机舱分成了内外侧两部分。
胶水和木头不但使“蚊式”重量轻、外形优雅、还减少了战略物资的消耗,降低了制造难度和工时。“蚊式”的模块化设计也有利于分布式制造,这意味着家具和钢琴厂也能制造木制组件,然后送到总装厂统一装配,这种制造模式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但木头飞机也不是没有缺点,1944年11月部署在远东的“蚊式”接连坠机,这些事故大多是因为机翼上表面蒙皮在飞行中从翼梁上脱落引起的,人们认为是酪素胶在东南亚高温潮湿环境下脱胶了。杰佛里·德哈维兰的弟弟赫利沃德·德哈维兰少校立即带队赶赴印度展开调查,1944年12月初少校发表调查报告,声称“事故并不是因为脱胶导致的,而是机体在潮湿的季风季节中产生了收缩……”。但皇家空军在后续调查中发现真正的原因还是胶水导致的制造缺陷,飞机生产部在迪福德的一个调查组证实了这一观点,他们发现德哈维兰公司哈特菲尔德和利夫斯登格林工厂制造的6种型号的“蚊式”都存在类似缺陷,而这些飞机都未曾在高温潮湿环境中使用或者被白蚁侵蚀过,当时的报告写道:“胶合标准距理想相去甚远……”。“蚊式”因“失去控制”导致的事故比例是其他飞机的3倍,空军部因德哈维兰少校在印度抢先发表的气候论才没有失去对“蚊式”的全部信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哈维兰公司在所有“蚊式”的机翼上表面都沿翼梁敷设了整张胶合板封住蒙皮接缝,在防止水汽侵蚀的同时进行加强。最后德哈维兰公司在改用“陨石”脲醛树脂合成胶水后宣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蚊式”的弹舱布置在机翼下方的机身内,弹舱门采用轻木夹芯胶合板制造,一些轰炸型的弹舱门凸起以容纳重1800千克的“饼干”炸弹。“蚊式”的航程和续航力表现都不错,总内油452英制加仑(2050升),有4个内翼段油箱,4个外翼段油箱,以及2个机身中央油箱,其中内翼段油箱和机身中央油箱被列为主油箱。机翼油箱都布置在机翼前后翼梁间,两个一组安装在左右机翼,每组内翼段机翼油箱容积143加仑,每组外翼段油箱容量58加仑。机身中央油箱安装在座舱后的2号3号隔框间,总容积50加仑,FB.VI的机身油箱增加到63加仑(290升)。此外“蚊式”的机翼下方可挂载两个50加仑或100加仑可抛副油箱,使总载油量增加到615或715加仑(2800或3250升)。“蚊式”轰炸型挂载一枚“饼干”炸弹时只能在翼下挂载两个50加仑副油箱,弹舱挂载4枚227千克炸弹时翼下可挂两个100加仑副油箱。某些型号的“蚊式”还可以在弹舱可挂载远程油箱以增加作战半径。侦察型为了减少执行高空任务时燃油的蒸发,安装了中央和内翼段增压油箱,气泵可随着高度的上升加大油箱的空气压力,飞行员也可以通过操作座椅后方的增压/放气旋钮来调节油箱增压值。
“蚊式”的低阻发动机舱也是木制的,内部安装坚固的发动机焊接钢管支架和主起落架金属安装点。两台“灰背隼”发动机各驱动一副三叶变距螺旋桨,多数“蚊式”采用同向旋转的螺旋桨,这样就可以采用相同的变速箱以简化后勤,同向螺旋桨也没对操控性产生多大影响。发动机散热器上水箱安装在发动机舱前部,发动机舱的滑油箱容积15加仑(68升),其中2.5加仑(11升)是空气,滑油箱不带单独的冷却控制系统,通过滑油散热器散热。“蚊式”的散热器安装在内翼段前缘,每组散热器分为三部分,最外侧是滑油散热器,中间是发动机散热器,内侧是座舱加热器的热交换器。散热器通过调节电动气动风门的开合角度来控制流经散热器的空气流量。
在“蚊式”的服役初期,集气式排气管在发动机运转一会后就过热,导致消焰罩变形,这种排气管还降低了发动机的性能。PR.VIII、B.IX开始改用了多管式喷射排气管,结果速度增加了6~21公里/时。
“蚊式”的散热器风门、机械增压、照相枪、弹舱门、炸弹/火箭挂架等所有需要乘员控制的开关都由一个24伏电池供电。无线电设备包括甚高频(VHF)和高频(HF)电台、Gee导航仪、敌我识别装置等都使用交流电。“蚊式”的右侧发动机舱(2号发动机)内安装一台24伏直流发动机,左侧发动机舱安装一台交流发电机。发电机还向安装在座舱右侧的灭火控制器供电,该装置在迫降时可自动启动,如果发动机在飞行中起火,灭火控制器也会闪起警告灯。“蚊式”后期型为了在迫降时节约灭火剂和清理发动机的时间,灭火控制器改为半自动触发。
“蚊式”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液压收放的主起落架向后收入发动机舱后部,邓禄普-马斯特兰制造的抗摆尾轮是半收放的,没有舱门。主起落架机轮配备了双气动刹车,轮胎是邓禄普制造的,左右起落架单元可互换。主起落架的两根减震支柱内部填充橡胶块,便宜可靠就是有点僵硬。
“蚊式”的椭圆形截面机身与“信天翁”一样是硬壳结构,内部除隔框外没有任何其他加强结构,如全金属半硬壳机身的纵梁和桁条等。“蚊式”的机身采用高强度层压胶合板制造,板材厚约11毫米,内外层是约2毫米厚的加拿大桦木,中间是厄瓜多尔轻木夹芯(也称巴沙尔木)。机身被分成左右两半单独制造,先把加强木板和木条嵌入红木或混凝土阳模上的正确位置,再涂上酪素胶贴上裁剪好的层压胶合板,最后用皮带固定等待胶水固化后机身硬壳就可以整体从模具上取出了,然后再粘上机身隔框。“蚊式”的机身从头向尾逐渐收细,内部被云杉木夹芯胶合板隔框分为7个隔舱,第7号隔框承载平尾和垂尾。机身与隔框胶合处的一圈蒙皮采用云杉木夹芯胶合板加强,舱门四周和翼根等需要加强的地方也使用了云杉木夹芯胶合板。
“蚊式”的机身由这薄薄的层压胶合板形成,内外层是加拿大桦木,中间是厄瓜多尔轻木夹芯。
像做模型那样把机身分成左右两半也方便了设备的安装,许多关键系统在机身胶合前就能先行安装,无需像传统飞机那样在总装时由工人爬进钻出安装,加快了装配进度。安装完设备后的两半机身就可以对接合拢了,机身的对接处采用云杉木层压板制造,对接面呈V形咬合。先把机身用螺栓固定一起胶合,最后在对接处内外表面粘上胶合板强化蒙皮。在早期试制时由于制造公差问题合拢机身是个苦差事,后来随着工艺的完善,这个问题也随之消失了。完成胶合的机身会被敷上一层马大普兰蒙布(一种细平纹棉布),然后在重心位置锯出安装机翼的大开口,并在开口的四角装上机翼金属安装点,机身上的开口和舱门也在此时锯出。如果要修改机身的话也很容易,唯一需要的工具就是锯子。
“蚊式”的并列双座座舱布置在前翼梁前方,飞行员居左,导航员/投弹手或侦察型上的观察员坐在右侧并稍稍靠后的座位上。侦察型和轰炸型的乘员可以匍匐爬进透明机鼻中,前下方有椭圆形的投弹瞄准窗口,两侧还各有一个矩形舷窗。“蚊式”花房式泪滴形座舱盖的前方视野极佳,但两侧视野被发动机舱遮挡而且几乎没有后方视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后期侦察型在观察员座椅顶部增加了一个气泡观察窗。“蚊式”战斗机用单片平板防弹玻璃风挡取代了轰炸型和侦察型的两片式楔形风挡,阻力稍高但改善了瞄准精度。“蚊式”侦察机和轰炸机座舱盖两侧有气泡式舷窗以提供向下视野。
“蚊式”的中单翼采用了经空气动力学家皮尔西改良的皇家空军34翼型,前缘平直,后缘前掠形成明显的梯形平面外形。机翼整体制造成形,前后翼梁中空盒形结构,由上下层压云杉木梁和两侧胶合板腹板构成。层压木梁使用云杉木在高温高压下叠压制造,避免特意寻找高大云杉树的问题。前后翼梁间是云杉木和胶合板制造的抗压翼肋,每侧机翼的8号翼肋经过加强以支持外挂物挂架。构成机翼前缘的保形肋和D形蒙皮构件直接固定在前翼梁上。翼肋上下沿翼展方向铺设有云杉木桁条用于支撑桦木双层胶合板蒙皮,外翼段蒙皮增加覆盖一层马大普兰蒙布并涂上银漆。内翼段前缘的弦长增加了56厘米以容纳散热器,散热器的调节风门设置机翼下表面前翼梁之前,这种内置式散热器布局的阻力较小。液压控制的襟翼也采用胶合板制造,副翼则是全金属铝合金结构。“蚊式”的平尾和垂尾也是全木质结构,但升降舵是全金属结构,方向舵是铝合金骨架蒙布结构,两者都带有配重翼尖。所有操控翼面后缘都有一片金属配平片。
W4050原型机的前缘缝翼在生产型上被取消,原型机和早期生产型具有较短的发动机舱和单片式襟翼,但因为抖振问题而加长了发动机舱,于是襟翼被发动机舱分成了内外侧两部分。
胶水和木头不但使“蚊式”重量轻、外形优雅、还减少了战略物资的消耗,降低了制造难度和工时。“蚊式”的模块化设计也有利于分布式制造,这意味着家具和钢琴厂也能制造木制组件,然后送到总装厂统一装配,这种制造模式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但木头飞机也不是没有缺点,1944年11月部署在远东的“蚊式”接连坠机,这些事故大多是因为机翼上表面蒙皮在飞行中从翼梁上脱落引起的,人们认为是酪素胶在东南亚高温潮湿环境下脱胶了。杰佛里·德哈维兰的弟弟赫利沃德·德哈维兰少校立即带队赶赴印度展开调查,1944年12月初少校发表调查报告,声称“事故并不是因为脱胶导致的,而是机体在潮湿的季风季节中产生了收缩……”。但皇家空军在后续调查中发现真正的原因还是胶水导致的制造缺陷,飞机生产部在迪福德的一个调查组证实了这一观点,他们发现德哈维兰公司哈特菲尔德和利夫斯登格林工厂制造的6种型号的“蚊式”都存在类似缺陷,而这些飞机都未曾在高温潮湿环境中使用或者被白蚁侵蚀过,当时的报告写道:“胶合标准距理想相去甚远……”。“蚊式”因“失去控制”导致的事故比例是其他飞机的3倍,空军部因德哈维兰少校在印度抢先发表的气候论才没有失去对“蚊式”的全部信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哈维兰公司在所有“蚊式”的机翼上表面都沿翼梁敷设了整张胶合板封住蒙皮接缝,在防止水汽侵蚀的同时进行加强。最后德哈维兰公司在改用“陨石”脲醛树脂合成胶水后宣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蚊式”的弹舱布置在机翼下方的机身内,弹舱门采用轻木夹芯胶合板制造,一些轰炸型的弹舱门凸起以容纳重1800千克的“饼干”炸弹。“蚊式”的航程和续航力表现都不错,总内油452英制加仑(2050升),有4个内翼段油箱,4个外翼段油箱,以及2个机身中央油箱,其中内翼段油箱和机身中央油箱被列为主油箱。机翼油箱都布置在机翼前后翼梁间,两个一组安装在左右机翼,每组内翼段机翼油箱容积143加仑,每组外翼段油箱容量58加仑。机身中央油箱安装在座舱后的2号3号隔框间,总容积50加仑,FB.VI的机身油箱增加到63加仑(290升)。此外“蚊式”的机翼下方可挂载两个50加仑或100加仑可抛副油箱,使总载油量增加到615或715加仑(2800或3250升)。“蚊式”轰炸型挂载一枚“饼干”炸弹时只能在翼下挂载两个50加仑副油箱,弹舱挂载4枚227千克炸弹时翼下可挂两个100加仑副油箱。某些型号的“蚊式”还可以在弹舱可挂载远程油箱以增加作战半径。侦察型为了减少执行高空任务时燃油的蒸发,安装了中央和内翼段增压油箱,气泵可随着高度的上升加大油箱的空气压力,飞行员也可以通过操作座椅后方的增压/放气旋钮来调节油箱增压值。
“蚊式”的低阻发动机舱也是木制的,内部安装坚固的发动机焊接钢管支架和主起落架金属安装点。两台“灰背隼”发动机各驱动一副三叶变距螺旋桨,多数“蚊式”采用同向旋转的螺旋桨,这样就可以采用相同的变速箱以简化后勤,同向螺旋桨也没对操控性产生多大影响。发动机散热器上水箱安装在发动机舱前部,发动机舱的滑油箱容积15加仑(68升),其中2.5加仑(11升)是空气,滑油箱不带单独的冷却控制系统,通过滑油散热器散热。“蚊式”的散热器安装在内翼段前缘,每组散热器分为三部分,最外侧是滑油散热器,中间是发动机散热器,内侧是座舱加热器的热交换器。散热器通过调节电动气动风门的开合角度来控制流经散热器的空气流量。
在“蚊式”的服役初期,集气式排气管在发动机运转一会后就过热,导致消焰罩变形,这种排气管还降低了发动机的性能。PR.VIII、B.IX开始改用了多管式喷射排气管,结果速度增加了6~21公里/时。
“蚊式”的散热器风门、机械增压、照相枪、弹舱门、炸弹/火箭挂架等所有需要乘员控制的开关都由一个24伏电池供电。无线电设备包括甚高频(VHF)和高频(HF)电台、Gee导航仪、敌我识别装置等都使用交流电。“蚊式”的右侧发动机舱(2号发动机)内安装一台24伏直流发动机,左侧发动机舱安装一台交流发电机。发电机还向安装在座舱右侧的灭火控制器供电,该装置在迫降时可自动启动,如果发动机在飞行中起火,灭火控制器也会闪起警告灯。“蚊式”后期型为了在迫降时节约灭火剂和清理发动机的时间,灭火控制器改为半自动触发。
“蚊式”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液压收放的主起落架向后收入发动机舱后部,邓禄普-马斯特兰制造的抗摆尾轮是半收放的,没有舱门。主起落架机轮配备了双气动刹车,轮胎是邓禄普制造的,左右起落架单元可互换。主起落架的两根减震支柱内部填充橡胶块,便宜可靠就是有点僵硬。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