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中各时期斗拱的特征?
- 提问者网友:你给我的爱
- 2021-04-19 16:21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逐風
- 2021-04-19 17:53
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
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
宋《营造法式》中所载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梁架结合,已不如唐代紧密,但仍类似。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 1楼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4-19 18:02
斗拱,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7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的图案,以及汉代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斗拱的早期的形象,宋代《营造法式》中称作铺做,清朝工部《工程做法》中称为斗科,通称为斗拱。斗是斗形的木垫块,拱是弓形的木块,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放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斗拱最初是孤立的置于柱上或者是挑梁的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撑屋檐重量一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和梁、坊结为一体,除了上述的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退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斗拱在中国的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 它位于柱与梁之间,有屋面和上层的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子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 它向外出挑,可以把最外层的 檀挑出一定的距离,使建筑物出挑的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
三、 它构造极为精巧,造型美观,如盆景似兰花,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在它成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模数”制),后来的斗拱逐渐作为装饰(后来采用砖墙,出檐变近许多,作用减少),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其斗拱越复杂、繁华。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据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能使用。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按使用的部位分,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坐斗拱。在外檐斗拱中,又可以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上的斗拱)和平身科的斗拱。
斗拱的发展经历了上千年,也形成了各个朝代不同风格不断演进发展的态势,至明清的时候成熟。两汉时期的斗拱存留下来的很少,多为石制,自墙壁出拱或梁以挑乘栌斗,其上施拱,间亦有柱上施栌者,一斗三升颇常见。又有散斗之上,更施较长之拱一层者,即后世所谓重拱之制。而存留的斗拱画像中也有一斗二升或者三升者之分,有单拱或者重拱者,有出挑至三四挑者,气位置则有在柱头或者外间者。综观上述诸例,可以知道远在汉代的时候,斗拱的形式确实已经形成,其结构较后世简单,在转角处,两面的斗拱如何交接,似乎尚未有圆满的解决的办法,而时至魏晋,拱心小块已经演进为齐心抖,也出现了后世所谓的转角铺抖作。补间铺做则有人字形铺做之出现,为汉代的时候所见。到唐朝的时候,斗拱已经臻至成熟极盛,种类日趋完善,比如:一斗、一斗三升、双 单拱。斗拱到唐朝的时候已经严整形制,木作已经趋于标准化,接下来的宋辽金,斗拱已经发展成熟,其各件的部位大小已经高度标准化,但是其组成又极富变化。按照清朝《营造法式》的规定,材分八等,各有定度;各以材高发为十五分,以十分为其厚,以六分为契,斗拱各件之比例,均以此材契分为度量衡单位,其各拱和抖之规定的长度,以及出挑的长度,直至清代度没有改变。其中的精品就有直隶境内天津府的独乐寺的观音阁,山西应县的木塔,这其中直隶天津的独乐寺的观音阁就是双杪(sit)双昂重拱偷心斗拱,而宋代斗拱各层之卷杀,较之唐代柔和,元代承袭宋代,可以说是一个时期两个阶段,至明清二代,较之元代以前斗拱与屋檐的比例缩小,而在各件的细节上,昂的作用已经完全丧失,无论为杪或昂均平置,直隶的境内留下了很多可以说是木结构瑰宝的文物,涞源的阁院寺,天津的独乐寺,曲阳的德宁殿,正定的阳和楼,这其中的涞源阁院寺的千年斗拱更是其中的精品,阁院寺还保存着现今的八个之最:全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辽代最典型的官式建筑、全国唯一的三开间、房型、减柱式殿宇、代表辽代水平的单体佛像尺度最大的壁画、现存年代最老的菱花格子窗棂、代表中国建筑醉倒水平的斗拱结构,年代最早的以青绿色为主的外沿彩绘、全国唯一有明确铭文记载的辽代大钟。
这一切都昭示着直隶文化的悠久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