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5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8 14:20
- 提问者网友:雨不眠的下
- 2021-05-08 03:13
500字左右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拜訪者
- 2021-05-08 03:41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危机,加之人类社会的矛盾层出不穷,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意识形态正遭到人们的普遍质疑。而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也随之被重视起来,并被众多学者认为是解救社会与自然的一剂良药。然而由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复杂性,人们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就出现了不少误解。例如把天人合一等同于人与自然的合一即是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实,天人合一不等于人与自然合一,而且“天人合一”作为哲学意义上的最高范畴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世界几大文化系统内同样存在这一范畴。笔者在分析了不同文化系统下的天人思想后,又比较了各自不同的天人关系模式,最后认为只有以儒家为代表的天人关系模式是最合理的,但也应给予批判的继承。 关键词: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 今天在以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为特点的西方文化普遍受到质疑的情况下,“天人合一”式的东方思维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对“天人合一”的阐释却歧义纷呈,言人人殊。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对“天”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而造成的。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传统中,天就有多方面含义。朱熹曾说“天”:“要人自看得分晓,也有说苍苍者,也有说主宰者,也有单训理时”看来,古代儒家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场合、以不同的目的言天的。这样就造成了天这一概念在语义上的混乱,模糊;同时也给我们今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造成困难。在人与自然的危机如此严重的今天,人们在回顾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时,自然而然地便将天与“自然”等同起来。认为“天人合一”即自然与人的和谐,自然与人合一。这一观点成为了近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主流观点。 然而也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单把天等同于自然,把“天人合一”理解为人与自然合一,这种简单化的思想是无视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表现。古代天人关 系,不仅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人与理、帝、神、等主宰性力量的关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社会伦理道德等内容。甚至单就儒家文化传统来说,天人关系的重点还应是后者,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便在谈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也是在比附、应和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政治统治的需要。自然领域并不是儒家所关注的重点。 就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天人关系论并不只是儒家所独有的。其实任何一种成熟的哲学系统都不可避免地构建自己的天人关系体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重要奠基者——道家,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在面对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时大家似乎获得了一致,即:天即自然,人属于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人应该归与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对天人合一的讨论,虽然观点各异,但有两点是共同的。第一,即大家都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既然是从悠远的封建社会而来,则必有其糟粕。因此在现代社会的今天,要想对其加以继承与发扬,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谦虚与自信自信的精神。这反映了中国学者在对待传统文化时的冷静与清醒。 第二,冯友兰曾倡言,对古人的东西要有两种态度,一是照着讲;二是接着讲。照着讲,实际就是还古人一本来面目,重述古人的东西。接着讲即从古人的东西出发,将古人提出的问题向前推进,开出一新的局面,达到一新的境界。由此看来,众多学者在讨论”天人合一”时,实际上都是在照着讲。不是力求还古人一本来面目,就是只涉一点而不及其余,把天人关系简单化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忽略了其内在的伦理道德传统,皆没有走出古人的樊篱之外。 我们知道,古人对天人合一”的论述范围是多方面的,资料也是丰赡的。但古人的思维又多是感悟式的,零散的,情绪化的,其逻辑性极不严密。他们很少系统地去表述他们的观点。这为我们今天学习、继承、发扬古代的优秀文化思想带来了困难。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日益频繁,我们面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不能仅仅满足于在本民族的思维习惯下,对其继承和发扬;更重要的是要将这种优秀文化推到世界的大舞台上,让不同民族、不同思维习惯下的人们去欣赏,受益;并由此使本民族的文化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得到检验与发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5-08 06:54
顺其自然 平常心 理智面对
- 2楼网友:摆渡翁
- 2021-05-08 05:50
天人合一是中国道儒思想的本源.人与天地并列三才,人来源于天地阴阳相化,具足了天地自然的全息,如人有双目,天有日月,人有四肢,天有四季,人的脊椎有二十四节,天有二十四节气.等等.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不能象现在一味掠夺自然资源,否则自取灭亡.
- 3楼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5-08 05:33
感受自然 是修行者的重要修行...
天人合一 和天地万物 共震才可以造成物体的传化 和控制...
这个 不是想法 也不是心声...
就怎么简单(文字上是 罢了)
其实在身体上是很难的...
只有修行过你才懂...
- 4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5-08 05:06
天人合一
中国古典哲学的又一根本观念是“天人合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无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大人相应,或无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主要有道家、儒家、佛教三家观点。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 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从某种秤谌看,仍有点象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故禅宗语录有言:“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