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16:48
- 提问者网友:听门外雪花风
- 2021-03-01 08:56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3-01 09:08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春秋战国之际,“士”的含义又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第(1)问从商周时期宗法等级秩序来判断。第一小问从材料可以看出是知识分子。第二小问原因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背景来分析。第(2)问主张从材料“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获得认识,目的从减少决策失误,维护统治角度思考。第(3)问从材料一“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可以分析出儒家传统伦理、士大夫阶层,从材料三“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可以分析出。
答案:(1)宗法制的最末一个等级;类似于今天的知识分子。
原因: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士成为政治、思想、文化上活跃的阶层。
(2)唐太宗主张百官商议、宰相筹划、皇帝决策。目的是减少决策失误,巩固统治。
(3)儒家传统伦理、士大夫阶层、祖宗家法。
原因:儒家虽然主张积极参与政治,但是以君主的行为是否符合儒家的政治理想为标准;士大夫阶层认为“道统”高于“政统”;宗法制确立以来,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尊祖敬宗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第(1)问从商周时期宗法等级秩序来判断。第一小问从材料可以看出是知识分子。第二小问原因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背景来分析。第(2)问主张从材料“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获得认识,目的从减少决策失误,维护统治角度思考。第(3)问从材料一“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可以分析出儒家传统伦理、士大夫阶层,从材料三“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可以分析出。
答案:(1)宗法制的最末一个等级;类似于今天的知识分子。
原因: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士成为政治、思想、文化上活跃的阶层。
(2)唐太宗主张百官商议、宰相筹划、皇帝决策。目的是减少决策失误,巩固统治。
(3)儒家传统伦理、士大夫阶层、祖宗家法。
原因:儒家虽然主张积极参与政治,但是以君主的行为是否符合儒家的政治理想为标准;士大夫阶层认为“道统”高于“政统”;宗法制确立以来,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尊祖敬宗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