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为什么会回潮?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11-28 09:40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慢性怪人
- 2021-11-28 10:28
回潮指已经晒干或烤干的东西又变湿:连下几天雨,晒好的粮食又湿了。
纤维材料在环境温度下吸湿含水的现象。各种纤维的吸湿能力有很大差异。通常用它们在标准温湿度(20℃,65%相对湿度)条件下的回潮率R或含湿率M表示,以w,w0分别表示含湿纤维及干燥后纤维的质量。纤维的回潮性主要取决于分子取代基团的性质和超分子结构(结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超分子结构越紧密,则纤维的吸湿性就越小。天然纤维和粘胶纤维吸湿性较高。而合成纤维一般吸湿性较低。
扩展资料:
标准回潮率:不同的大气状态纤维的回潮率是不同的标准回潮率就是指纤维在标准状态下的回潮率。纤维的重量折算就是统一按国家标准回潮率进行折算交易的不同面料的回潮率是不同的,天然纤维的舒适性与其较高的回潮率有关。
表示纺织材料吸湿程度的指标。以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占干燥材料重量的百分数表示。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用含水率表示纺织材料吸湿程度的,以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占材料未烘干重量的百分数表示。
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必须对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作出统一规定,称公定回潮率。各国所规定的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略有不同,中国几种常见的纺织纤维和纺织品的公定回潮率如下表。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称公定重量,简称公量。
回潮率的大小对纺织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质,如强力、伸长率、电阻、比重,以及纺织工艺都有影响,所以明确制订了修订标准例如:
FZ/T 10013.1温度与回潮率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FZ/T10013.2 棉本色布断裂强力的温度和回潮率修正系数。
参考资料:回潮-百度百科
- 1楼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11-28 12:35
那是冷暖气流不住地交锋造成的,冬天有时也有冷暖气流交锋,并不一定要到春天,中国特别在南方沿海一带最常见,比如广西、广东冬末回潮最多,暖气流一到地面遇冷,水蒸气就凝结成水滴附在物体表面,也就即是回潮水湿了.
- 2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11-28 11:39
原因,在中国南方经过了一个冬天,物体温度低,阳春三月气温升高,物体温度(特别是厚大物体)一时未能升高,这时低温的物体面与来自太平洋的南风(南风经过太平洋时吸收着大量的水蒸汽)的水蒸汽接融,水蒸汽就结成水,这就是回潮的原因。
扩展资料
如何防止或减少回潮现象
1、间歇通风法。把朝南方向即上风方向的门窗关闭,只开启下风方向的门窗,以减少水汽进入室内。中午外面的空气湿度处在最高值,不宜开窗,应在下午或傍晚,气候相对干燥时开窗调节。天气转晴时,打开所有的门窗,以加速水分蒸发。
2、石灰吸潮法。石灰是良好而简单的吸附剂,1公斤生石灰能吸附空气中大约0.3公斤水分,可用布料或麻袋裹装生石灰后放置于室内各处,使室内空气保持干燥。
3、室内升温法。在返潮的室内生一盆木炭火或放上火炉,来提高室内的温度,使水汽无法凝结,从而降低室内湿度。
4、空调抽湿法。空调不仅仅是用来调节室内气温、冬保暖夏制凉的,更可以拿来当“烘干机”,避免衣物家具等在潮湿的季节受潮发霉。
5、专业除湿器抽湿法。这个就不用多解释,市面上有很多专业的除湿器,既然是专业,除湿效果当然就更明显,不过价格稍有点贵,实惠点的,价格也在1千以上,有条件的朋友不妨添置一个。
参考资料:回潮现象.百度百科
- 3楼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1-11-28 11:33
原因:春天气温升高,南方空气湿度大,按科学道理及部分杂志上讲,是由天暖湿气流中带来的水珠遇冷形成。
回潮也叫返潮,是一种自然现象,空气湿度很大时,地面和物品附着很多水分。或指地下水分上升时,地面和墙根呈潮湿现象。回潮一般发生在南方。春天室内返潮是因为入冬以后,室内墙壁和地板温度逐日下降,开春后室内升温速度比室外慢,当室外空气突然剧烈升温,而且十分潮湿时,吹入室内便在冷地面和墙壁上凝结成为小水珠,甚至形成流动水层。
扩展资料:“返潮”出水现象说明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易使食品、衣物、家具和其它物品发霉,人长时间生活在潮湿的居室里,容易患风湿等疾病,或使原风湿病患者发病或加重病情。“返潮”天气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这更大大增加了人体患伤寒、痢疾、各种消化系统病及皮肤病的机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返潮
- 4楼网友:归鹤鸣
- 2021-11-28 11:10
春天回潮原因:春天气温升高,南方空气湿度大,按科学道理及部分杂志上讲,是由天暖湿气流中带来的水珠遇冷形成。
进入春季,冬季寒冷的气温逐渐回升,冬季因气温低而凝结的水汽慢慢的融化、蒸发,空气湿度加大,室内室外都会湿湿黏黏的。
回潮,指:
1.已经晒干或烤干的东西又变湿:连下几天雨,晒好的粮食又回潮了。
2.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旧事物、旧习惯、旧思想等重新出现:近几年,一些地方的迷信活动又回潮了。
扩展资料:
引证解释
1. 潮水倒流。
清 袁枚 《新齐谐·大力河》:“地动必有回潮,不止一次,我与汝须死在一处。”
2. 已经晒干或烤干的东西又变湿发潮。如:发现粮食回潮、发热,要立即通风、翻晒。
3. 引申指已经消失的旧事物或克服的旧习惯等重新出现。
《人民日报》1984.2.26:“我们清醒地看到,各地需要改变的许多不文明的东西,往往是很顽固的,即使已经大有改变的,稍不注意,又会回潮。”《人民日报》1984.3.1:“近几年来,占卜算命、跳神驱鬼、扶乩测字、求仙治病、看风水、续家谱、建祠堂等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有所回潮。”
4. 指回落的潮水。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南朝 梁简文帝 《三月三日率尔成诗》:“玉柱鸣罗荐,磲椀泛回潮。” 刘大白 《西渡钱塘江遇雨》诗:“东南一路雨,挟着回潮,把 鳖子亹 吞吐。
参考资料:回潮 (词语释义)-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