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王守仁的《大伾山诗》写得好吗?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2 12:24
  • 提问者网友:相思似海深
  • 2021-10-12 00:51
王守仁的《大伾山诗》写得好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过活
  • 2021-10-12 01:21
王守仁的摩崖石刻七律诗《大伾山诗》在浚县大伾山天宁寺大石佛右侧,全诗如下:“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水穿石甲龙鱗动,日绕峰头佛顶宽。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明哲学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及第,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卒谥“文成”。此诗作于弘治十二年,时浚县兵部尚书王越死在甘州军中,王守仁奉旨护送王越灵柩回浚安葬期间,登大伍山赋诗讲学,留下了《大伍山诗》。这首诗的大意是:拂晓时分,诗人冒着缥缈的雾霭,登上山顶。草木经秋,一派萧瑟,寺院里传出稀疏的钟声,更觉寒意袭人。遥望山下,流经几千年的黄河已经迁移,河道变成了沃野良田,只有那多少年沉积下来的黄沙仍然像当年湍急的河水,在风中旋荡。山水穿过石洞流出来,像龙鱗抖动一样熠熠发光。太阳照上峰头,大石佛顶上的山地,显得格外宽绰,登高远瞩,在北极的方向,宫阙之上呈现出五彩祥云。为了饱览秋色,还需向更高处攀登。不难看出诗中流露出世事沧桑、江山依旧的感叹,同时也抒发了旷达、自勉的情怀。最后两句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提示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人生哲理。据传说,王守仁在浚县大伍山上聚众讲学期间,做了一个梦,梦中见到王越赠他宝剑一把。王越安葬后,为表示答谢之意,他的儿子果然将王越的宝剑赠给了王守仁。为纪念守仁先生,明代后期,人们把大伍山上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的东山书院改建为阳明书院,并将王阳明的《大还山诗》和《大还山赋》复制后立于书院中。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有人又将王阳明画像碑仿刻后镶入书院墙壁。如今,王阳明已经走了,但以他名字命名的书院还在,他的魂也在,“愿天下尽读有用书”的摩崖石刻也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