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梁.柱子的钢筋量怎么计算

答案:6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0 23:33
  • 提问者网友:绫月
  • 2021-12-19 23:33
一个箍筋怎样算出长度?
一个柱子的钢筋怎么算?
各种的算法?
越详细越好谢谢
我是刚毕业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洒脱疯子
  • 2021-12-20 00:14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逃夭
  • 2021-12-20 05:02
各位的回答精彩,没有给楼主最重要的指引.朋友,建议你先去看看GB101-1这个图籍之后再去工地转转,你就会了.要认真点注意里面的细节.算的话我就不多解释,说的太多你对图籍不熟悉对你也没有帮助.希望你早日成功.
  • 2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12-20 04:23
同意0122网友的意见,钢筋工程是个系统,钢筋翻样要出料单,还要知道钢筋工操作,这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实践的知识,在百度上学钢筋翻样收效不大。热心的myny网友告诉了很详细的知识,您能看了头晕吗?还是要找个师傅,一张图纸一张图纸地算。大家都有从学校到工地的过程,找个面对面的好师傅非常重要,非常必要。
  • 3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12-20 03:22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板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板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 4楼网友:渡鹤影
  • 2021-12-20 02:00
在百度知道上想学造价是不可能的朋友,钢筋的工程量是比较难的一项,不是在这就可以学会的。 还是实际的找个人带或者先把造价书上的这些比较简单的计算公式记在心里比较好。箍筋 柱筋都不是难点,难点在梁和剪力墙,祝你好运。
  • 5楼网友:duile
  • 2021-12-20 00:28
箍筋就是用构件的截面周长加上23.8d减去8个保护层 柱子就是出地面的是锚固加搭接,顶层净高加锚固,其它层层高加搭接,所有这加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