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李格非先生二三事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8 08:29
  • 提问者网友:遁入空寂
  • 2021-11-27 11:12
阅读下文,完成1~9题。李格非先生二三事我的老师,武汉大学教授李格非先生年届八十,德高硕学,知识界多尊称他“我们的格老”。他担任《汉语大字典》常务副主编,主持编纂工作十又五年,确实 。用他自己的话,是“十载铅椠虫鱼,一片寒毡,埋头修纂”“不为利锁名牵,不省疾,湾淹缠。编摩昏昏,呕出心肝一片丹”(《增宇锦堂月曲?编纂抒怀》)。我曾亲眼见格老推敲例句十分辛苦,忍不住劝他:“您成竹在胸,资料卡片又这么丰富,可以手到拈来。例句只要证明释义就行,何必尽善尽美?”格老正色答道:“同样解释一个‘把’字,林语堂的例子是‘把人杀死,把钱抢走’,我的例子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善恶分明自不待言,但佳者得之不易。”又说:“ 著书立说者岂可轻忽!”格老业余喜撰对联,认为可以寄托性情,不必以雕虫小技视之。一日,他想起唐朝娄师德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故事:人家把口水吐在脸上,擦也不擦,让它自己干去;能够喝下五斗老醋,肚量亦自不凡。格老就用“唾面自干鼻吸五斗醋”为出句,反复推敲对句。一位才子对以“掉头不顾耳听万松声”,可说气度恢弘,对仗工稳熨贴,但格老以为潇洒有余,谦诚不足。他宁愿声律小疵,对以“虚怀好学心念一字经。”“一字经”用的是《荀子?劝学》“用心一也”“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的典故。格老安贫乐道,不完全赞成《论语》上“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和《礼记》上“富润屋,德润身”的说法,略加增删,集成一副佳联:“居无求安食求饱, 。”于此可见先生襟怀。我久为人师,最苦不过的是所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聪明好学的令人愉悦,反之使人头痛,这大概也是常情。一日与格老讲论此事,先生略一沉吟,说起他在成都的一件往事:某一工艺作坊,竟以最不起眼的树根老藤雕刻嫁接为绝妙盆景,令人叹为观止。格老应嘱撰题一联:“天生我材必有用,世无朽木不可雕。”店主十分感激,我听后也深受启发。先生忙余小憩,爱听京戏,并能清唱,自得其乐。曾观赏某名家演艺,十分佩服其做工老到,功力深厚。但随后又万分惋惜他有一处败笔。原来这是一幕悲剧,那位艺术家随意表演出一个惟妙惟肖的抽烟动作,嘴唇一张一合特别招摇,惹得观众忍俊不禁,但同时全然破坏了悲壮气氛。格老因此告诫:“有些人运思作文,全不顾通篇情调意境,一味在丽辞佳句上施才逞能,正与此一般无异。”这使我不禁检讨起多年前的一段往事:我的家乡生产队死了耕牛,托我写一份贷款买牛的申请。我煞费苦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中有一句“牛乃耕者之本”,当时颇引为得意。不料一识字老农事先已写好了申请,也来让我润色,那纸上径直写道:“我们队耕牛死了,眼下青黄不接,申请贷款五百买牛,秋后一定偿还。”我霎时羞愧得无地自容。格老对此感喟再三,说这正如鲁迅先生告诫过的,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呵!(1993年10月19日《文汇报》戴建华文)1.依次填入第一段两个方框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劳苦功高 耳濡目染 B.苦心孤诣 潜移默化C.煞费苦心 明理去非 D.用心良苦 劝善惩恶2.格老选择例句“尽善尽美”,其具体标准正确的一项是A.内容健康,善恶分明,形式完美 B.证明释义,善恶分明,形式完美C.证明释义,内容健康,形式完美 D.内容健康,善恶分明,证明释义3.第一段的中心内容是A.表现格老严谨的治学精神 B.表现格老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C.表现格老淡泊名利的崇高品质 D.表现格老教人向善的崇高思想4.第二段引格老第一副对联,要表现的是A.为人的大度与为学的谦诚B.为人逆来顺受,为学谦诚专一C.为人能忍辱负重,创作不拘声律对仗D.学识渊博,擅长用典5.第二段方框处删去了这副对联的下句,请根据上下文,把下句补出来。6.第三副对联具有双关的意思,(1)它直接赞美根雕工艺,意思是什么?(2)同时暗寓格老对育人的看法,作者从中受到的启发是什么?7.第三段有一处类比,它是A.那位艺术家的败笔与有些人运思作文上的坏习惯的类比。B.那位艺术家的败笔与我写贷款申请的类比。C.有些人运思作文上的坏习惯与我写贷款申请的类比。D.我写的贷款申请与老农的贷款申请的类比。8.第三段的类比所论证的道理是(用文中原话回答) 。9.本文的中心内容是A.赞扬李格非先生的严谨学风和淳朴文风B.赞扬李格非先生表现于多方面的高尚品德C.赞扬李格非先生学识渊博,多才多艺D.赞扬李格非先生著作甚丰,贡献卓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19-06-28 21:44
1.【解析】第一个方框处是难点。“苦”的含义四个选项都有,文中拿格老与林语堂的例子对比,是重要的信息点,说明不仅“苦”,而且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地步,故用“苦心孤诣”。第二个方框较容易,因后面有“岂可轻忽”,即不能轻视,表明文章在劝世时的潜移默化作用。【答案】B2.【解析】第一段与林语堂例子作比,说明李格非选择例句一是证明释义,二是内容健康。第二段说“他宁愿声律小疵”,也选谦诚例句,说明他的标准首先是准确,其次是内容,最后才是形式。【答案】C3.【解析】由文中“推敲字句十分辛苦”“尽善尽美”“著书立说者岂可轻忽”等关键语句,可概括其中心内容是表现格老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答案】B4.【解析】由格老对才子对联的评价,“一字经”的典故的解释,当推断格老第一副对联表现的是为人的大度与为学的谦诚。【答案】A5.【解析】此题考查对联的作用与实用。这要紧紧抓住“富润屋,德润身”来分析。关键是怎样增删与上联对应。上联是“居无求安食求饱”,可拟下联为“富不润屋德润身”。如上下句颠倒一下,可为“富不润身德润屋”。【答案】富不润屋德润身6.【解析】第(1)问比较容易,第(2)问要结合语境,结合“我久为人师……这大概也是常情”作答。【答案】(1)根雕工艺变废为宝,把不起眼的树根加工成精美的工艺品,真令人叹为观止。(2)学生水平固然参差不齐,但他们都有可能成才,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因材施教,进行教育和培养。7.【解析】文中说到“格老因此告诫……正与此一般无异”。可见,是用艺术家的败笔与有些人运思作文上的坏习惯类比。而“我”写申请之事只是表明我在格老身边受到的启发。【答案】A8.【解析】文中说“格老对此感喟再三”,又引用鲁迅的话,说明鲁迅的话正是类比所揭示的道理。【答案】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9.【解析】本文通过典型事例,高度赞扬了李格非先生在做学问、做人等方面的高尚品德。A、C、D都失之片面。【答案】B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19-07-25 08:11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