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如何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5 04:30
  • 提问者网友:献世佛
  • 2021-02-24 07:23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如何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上述材料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哪些道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余生
  • 2021-02-24 08:22
(答案→)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求索真理的历程,即认识论,题目类型体现类。本题认识论的知识限定还是不够精确,还需要针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定位。通过实践探索,积累治理沙漠经验,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国科学家在实践过程中提出沙产业理论,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实践正确,沙产业理论是正确的,创造经济效益,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为人类造福,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02-24 09:28
这下我知道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