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孩子为什么喜欢告状也就是打小报告?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03:14
  • 提问者网友:暗中人
  • 2021-01-02 21:51
孩子为什么喜欢告状也就是打小报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长青诗
  • 2021-01-02 21:59
通常3~6岁的幼儿喜欢打小报告,因为这个阶段他们的是非观念开始确立,开始理解行为规则的含义,并且热衷于观察谁遵守了谁没有遵守。但是要注意,不能让孩子将这个习惯延续下去。   积极还是消极?   宝宝上了幼儿园,爸爸妈妈最担心的是宝宝能否被老师喜欢,能否与小朋友融洽相处。除了老师的批评和表扬、与小朋友的冲突与和解以外,一些模棱两可的小事也让爸爸妈妈很头疼,宝宝爱打小报告便是其中之一。   睿睿妈说:“昨天我去幼儿接睿睿时,老师跟我说,睿睿在幼儿园就像一个小侦察兵,眼睛紧紧地盯着别的小朋友,只要看到谁犯错误了,就会立即向老师报告。他一会儿跑去悄悄对老师说:‘亮亮把帅帅的积木推倒了。’一会儿又说:‘老师,涛涛上完厕所没洗手。’每天类似这样的事情都能向老师报告十几二十次。老师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我听了以后,也觉得挺无语的,睿睿爱打小报告是跟谁学的呢?我们可没教他啊!爱打小报告是为了讨老师欢心吗?这种出卖朋友的行为一定会被小朋友孤立吧?我真担心!”   晴晴妈说:“上周,幼儿园举行面向家长的汇报演出,晴晴班里的小朋友薇薇钢琴弹得不错,在回家的路上我就顺口夸了两句,晴晴当时没吱声,但看得出来她不喜欢我夸别人。第二天从幼儿园回来,晴晴第一时间跑到我面前,郑重其事地说:“妈妈,你昨天还夸薇薇呢,今天她打小朋友了!我告诉了老师,老师狠狠地批评她,把她都批评哭了!”看晴晴脸上洋溢着得意之色,我心里一紧:她做出向老师打小报告这种不光彩的事,是出于嫉妒吧?我该怎样引导她戒掉这个毛病呢?可是,她打小报告也可以理解为检举揭发、见义勇为,如果我批评她,扭曲了她的正义感怎么办?爱打小报告这种行为,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糊涂了。”   冬冬妈说:“周末,我带着冬冬去朋友家做客,他跟朋友的儿子京京是好朋友,兴高采烈地跟我去了。刚开始,他俩玩得很开心,可是不一会儿冬冬就委屈地跑过来告状:‘妈妈,京京不给我玩他的小汽车,还推我。’过了一会儿他又跑过来说:‘妈妈,京京老是让我当坏人,他当警察,我也想当警察。’京京听到了,生气地说:‘打小报告的孩子是坏孩子!我不跟你玩了!’京京妈也提醒我:‘就是,爱打小报告可不是好习惯,你得帮孩子改掉,不然以后不招人喜欢。’要说,孩子年龄小,遇到麻烦向父母求助无可厚非,但凡事都有个度,如果什么小事都找父母,那他以后还会独立解决问题吗?可是,孩子爱打小报告这种毛病,怎么改呢?”   瑞瑞妈不以为然地说:“小孩子爱打小报告,父母不要大惊小怪,这至少说明孩子有是非观念和规则意识了,是好事。打小报告总比打架好吧?请老师或父母出面主持正义,就跟大人遇到麻烦要报警一样,很正常嘛!”   斌斌爸说:“昨天接到老师的电话,说斌斌最近出现了一个不能容忍的坏习惯,就是经常向老师告小朋友的黑状,说某某打了他,某某偷看女生上厕所,某某偷了幼儿园的玩具,等等。老师信以为真,批评犯错误的小朋友,结果被批评的小朋友大呼冤枉。原来,斌斌是在捉弄小朋友和老师。看老师盘问小朋友,斌斌在一边乐得不行。老师批评了斌斌几次,可是斌斌屡教不改,就喜欢整出点动静来,他好幸灾乐祸。我不知道斌斌这样做是出于什么动机,又该怎么管教。我真担心,这样下去他肯定会成为幼儿园的害群之马,老师和小朋友没人喜欢他!”   善意还是恶意?   宝宝喜欢打小报告的动机是什么?是善意还是恶意?心理学家认为,宝宝喜欢打小报告的动机不外乎以下4个方面:   1.宝宝在帮助别人。宝宝打小报告,通常是想帮助小朋友遵守游戏规则,或改掉不好的习惯,变成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宝宝不仅想帮助被揭发的小朋友,也想帮助老师或父母。比如上述案例中的睿睿,他只是想替老师尽一些责任。对这样的宝宝,老师和父母首先要接受宝宝的善意,然后再正确地引导。   2.宝宝在表现自己。有些宝宝打小报告,是希望在小朋友表现差的时候,为自己贴上好孩子的标签。在家里,宝宝打兄弟姐妹的小报告,目的是希望父母对他的是非判断做出肯定,也是通过和其他孩子比较来表现自己,取悦父母。   3.宝宝在维护规则。3~6岁正是宝宝形成规则意识的时期,比如游戏的时候不能妨碍别人、不能推人等,他们对这些规则非常敏感,一旦有人打破规则,他们就会立即予以关注,而且急于让老师和父母知道。他们认为,老师和父母的惩罚是维护规则最有效的方式。有时,打小报告是宝宝确认行为规则的一种方式。比如宝宝跟妈妈说:“弟弟没穿鞋就出去玩了。”其实他是想问:“我们都可以不穿鞋就出去玩吗?”   4.宝宝在幸灾乐祸。有时,打小报告是宝宝报复别人的手段。如果宝宝此前被某个小朋友欺负,或者老师此前表扬了某个小朋友而没有表扬自己,那么当那个小朋友有不好的表现时,宝宝就会敏锐地发现,找老师打小报告,报复对方或向老师证明对方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以此寻求心理平衡。当这个动机成为习惯,宝宝有可能以此为乐,用这种方法找无辜者的麻烦。   其实,宝宝打小报告,很多时候有多重动机。比如,如果一个宝宝对妈妈说:“姐姐刚才吃了两块糖,可是你刚才不是说我们必须吃了晚饭才能吃吗?”实际上宝宝的动机有四个:第一,他在提醒自己要遵守规定;第二,他想让妈妈知道他是遵守规定的,是好孩子;第三,看看妈妈是否对此前的规定有所松口;第四,给占了便宜的姐姐找点儿麻烦,以取得心理平衡。   3~6岁的幼儿爱打小报告,是其年龄特征决定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忧。但是,在幼儿园里,打小报告的宝宝可能会受到老师的鼓励,可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羡慕,可能会有更多的宝宝效仿,于是更多的宝宝成了老师的耳目,弄得人人自危,大家都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危害自不待言。同时,被朋友打小报告的宝宝一定感觉很受伤,就像被人从背后打了一枪,他可能从此会记恨那个告密者,甚至可能从此不再相信任何人。   最糟糕的是,有些宝宝会养成打小报告的习惯,以揭发别人的缺陷和污点为乐,看到别人被批评或被惩罚,他感觉到内心的平衡和释放,由此会升起一种莫名的快感。这样下去,这样的宝宝就会失去同情心,失去接纳别人的胸怀,失去宽容别人的风度,也就失去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后果不堪设想。   鼓励还是制止?   无论动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喜欢打小报告的宝宝通常让人讨厌,但有趣的是,尽管家长可以轻松制止宝宝打小报告,可是不断鼓励宝宝打小报告的人恰恰是父母。宝宝之所以养成了打小报告的习惯,原因是这样做最管用。想想看,你是否曾经依赖宝宝给你打小报告而解决了一些问题?所以,想让宝宝改掉打小报告的习惯,父母要首先下决心。具体做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参考以下意见:   1.不依赖小报告作决定。如果要想彻底制止宝宝打小报告,那么父母作任何决定都不能依赖小报告。   2.不允许打小报告。父母可以跟宝宝们说:“家里不允许谁打小报告,我只希望你告诉我哪里有危险或紧急情况,或者什么事的确做错了。”再举两个例子让孩子更加明白,比如:“如果谁把很小的玩具放进嘴巴里,如果谁受伤了,你得赶紧告诉我,这些都是紧急情况!”   3.给宝宝时间了解报告和小报告之间的区别。由于宝宝需要时间适应新的规定,父母要明确地告诉他报告和小报告之间的区别。当宝宝再次打小报告时,父母可以明确地说:“我不需要知道这件事。”注意说话的时候不能有生气的情绪。   4.别因为打小报告指责孩子。记住,宝宝正在适应新的规定,因为打小报告而指责他并不会让他明白道理,反而会让他感到难过,没有面子。另外,父母的指责会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生气这件事上,而不能真正理解打小报告有什么不对。   5.对待小报告的正确反应。对小报告,最有力度的回应是用温和、就事论事的口气说:“噢,这样啊。”这种反应告诉宝宝你听到了,但是你不会给出什么具体的反应,也说明你不想多问,还让被告的那个宝宝也感觉到你不会根据小报告去追究他。   6.前后一致。对宝宝打小报告不作反应的确很难,因为你很容易就会放下戒心,用你的老习惯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但是,保持高度警惕是必要的,因为宝宝养成习惯需要时间,需要不断地重复。   7.事后做出回应。尽管对小报告在当时尽量不做出反应,但父母还是需要在事后弄清事实。你可以这样对宝宝说:“你是对的,不穿鞋子不能出去玩儿,你向来是遵守这个规定的。”记住,你的回应是针对打小报告的人,而不是被检举的那个孩子。   宝宝打小报告,对家长来说不失为开展家庭教育的契机。比如,宝宝说在幼儿园跟某个小朋友发生矛盾了,父母要引导宝宝进行换位思考,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办?”“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件事情?”引导宝宝养成独立处理问题的习惯,至少要逐步形成独立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当宝宝依靠自己的能力化解了矛盾,解决了问题,父母不要吝啬赞扬。   需要提醒的是,宝宝打小报告时,父母不要采取敷衍的态度,因为这种态度很可能混淆孩子的是非观,使孩子的心理受挫。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1-02 23:33
这个问题我还想问问老师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