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用什么来量土质
- 提问者网友:温柔港
- 2021-04-26 01:34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4-26 02:36
- 1楼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04-26 04:57
水
- 2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4-26 04:15
古代对土质的研究应该归于对风水学的研究吧,对建筑、地基、墓穴的选定都有很细致的记述,应该算是对地质、土质的研究的雏形吧。
吉祥地往往是一块区域,而穴则是这块区域中最吉祥的那个点。点穴就是指在综合考虑了山水状况之后,准确地找到山环水抱的这块区域中龙、砂、水种种景观意象最完美的那个点。
古代风水术认为点穴非易事,风水界有句名言:“三年寻龙,十年点穴”。意思是真龙难寻,真穴难点,“三年寻龙,十年点穴”此言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水清个人认为,在古代实际操作中确实如此,主要原因为古代社会测量设备落后和数学几何体系水平不高。当今修建某个工程,在勘测地形地貌时,多人组成的专业测量队,拿着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等进行外业测量后,再用计算器或电脑等进行内业计算,然后放线定位,此过程还需要数日或数月。在古社会这些工作仅凭一名风水师拿着一个罗盘去做,耗时数年一点也不夸张。
在寻找穴的过程中,方法很多,有时要借助考察土质的好坏来判断该地点生气的旺衰,古代风水说穴处土质呈“五色”最佳。水清本人专业学习过土力学、地质学等课程,从未发现有五色土,不知古人用五色想表述什么?是不是想表述一种抽象的土,即金木水火土五行全的土质?不得可知。从当今土理论上讲,多种颜色的土含多种金属等,这类土质只能适合开矿等,不适合草木生长,更不能立穴。从古书上对五色土的描述来看,水清个人认为其土质相当于现在理论中的种植土,自然密湿度在1700千克每立方米左右,土质特性为疏松、粘着力差、略有黏性、较肥沃,生长的植物一般较周围茂盛。
穴被点中之后,将成为建筑群落中核心建筑的基址,如城镇主街道的十字交叉处、都城的朝殿、宅舍的中堂等。
古代风水学认为构成穴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来龙要生动,活泼;2、要有峰腰鹤膝(束气的地方);3、穴星要完美,秀丽;4、要选择在有龙气的地方定穴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龙气到的地方,最美也是假的"穴下若无真气脉,面前空有万重山"。5、站在穴星顶上眺望四面八方,好象一座城堡一样,层层护卫,层层关键,藏风聚气,固若金汤,古人叫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