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境界怎么达到?
答案:5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09:04
- 提问者网友:十年饮冰
- 2021-02-28 21:54
天人合一的境界怎么达到?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2-28 23:07
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是一个对人生很负责的人,是一个讲究个人修养的人,也是一个有哲学头脑的人。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精神贫乏,你能有这样的品质很难能可贵。
人生境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古老而恒新的哲学话题。它包括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活方式、处世原则等诸多的内容。不同时代、不同阅览的人见解自然不同,因此哦也没有标准答案。我这里给你介绍几种关于人生境界的知名看法吧,供你参考。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对人生境界的不同追求,使他们对人生采取了不同态度,或入世、或出世、或既入世又出世,这便绘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理论的多重色彩,同时也影响和造就了中国数千年来芸芸众生的多彩人生。
A,孔子的圣贤人生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至今仍被许多中国人沿用和仿效的一段妙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描述自己一生修养经过的不同阶段和发展过程。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种大彻大悟而又大通的圣灵境界,是在知“真 ”、得“美”而又至“善”之后达到的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也是儒家梦寐以求的“内圣外王”的最高境界。
B,老子的无为人生
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人生不要刻意追求什么,应当一切顺其自然,即应当"无为"。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人 生的准则是"惟道是从",具体说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效"是效法之意。效法自然,即顺应自然而为,不是有意去为,故称"无为"。
C,墨子的兼爱人生
墨家创始人墨子,严于律已,注重实践,以"兼爱"作为人生的最高准则。 一是博爱众生。墨子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意思是,实行兼爱相利,是直接利人,同时也间接利已,自己也受兼爱之利。 二是苦行救世。"子独苦而为义"。为实行兼爱目标,墨子栖栖惶惶,奔走各国,宣传"非攻",即制止战争。 三是勤俭节用,主张"节葬"。
2,近代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是他哲学思想中最为珍贵的一个部分。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高低之分,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少者,其境界低。根据人的觉解程度的不同,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乃是最高的境界。
3,西方人崇尚理性。他们认为用理性驯服欲望、使欲望得到节制、既不禁欲也不纵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苏格拉底倡导“认识你自己”。柏拉图认为“哲学王”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人的理性天然的高于情欲,因此应该成为统治者。尼采则强调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超人境界”。
我记得某一存在主义先驱曾把人生分为三境界(我的记忆可能有些词句上的偏差):情欲境界(以一时的苦乐、欲望为行事标准,少年多如此),善恶境界(有是非观念,并能管住自己,以功利标准或是非善恶标准为行事标准,成熟的成年人多如此),宗教境界(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老练、安详,饱经风霜的老人多如此)。
4,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
其中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为争夺心理能量而冲突,冲突的结果是能量的提取与分配,不同人的心里能量在本我、自我与超我中的非配不同也就构成了不同人生境界的人。
好了就写这些吧,我建议你读读姚新中 和焦国成著的《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论》、冯友兰著的的《中国哲学简史》等书,它们通俗易懂、很有教益。
人生境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古老而恒新的哲学话题。它包括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活方式、处世原则等诸多的内容。不同时代、不同阅览的人见解自然不同,因此哦也没有标准答案。我这里给你介绍几种关于人生境界的知名看法吧,供你参考。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对人生境界的不同追求,使他们对人生采取了不同态度,或入世、或出世、或既入世又出世,这便绘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理论的多重色彩,同时也影响和造就了中国数千年来芸芸众生的多彩人生。
A,孔子的圣贤人生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至今仍被许多中国人沿用和仿效的一段妙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描述自己一生修养经过的不同阶段和发展过程。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种大彻大悟而又大通的圣灵境界,是在知“真 ”、得“美”而又至“善”之后达到的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也是儒家梦寐以求的“内圣外王”的最高境界。
B,老子的无为人生
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人生不要刻意追求什么,应当一切顺其自然,即应当"无为"。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人 生的准则是"惟道是从",具体说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效"是效法之意。效法自然,即顺应自然而为,不是有意去为,故称"无为"。
C,墨子的兼爱人生
墨家创始人墨子,严于律已,注重实践,以"兼爱"作为人生的最高准则。 一是博爱众生。墨子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意思是,实行兼爱相利,是直接利人,同时也间接利已,自己也受兼爱之利。 二是苦行救世。"子独苦而为义"。为实行兼爱目标,墨子栖栖惶惶,奔走各国,宣传"非攻",即制止战争。 三是勤俭节用,主张"节葬"。
2,近代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是他哲学思想中最为珍贵的一个部分。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高低之分,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少者,其境界低。根据人的觉解程度的不同,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乃是最高的境界。
3,西方人崇尚理性。他们认为用理性驯服欲望、使欲望得到节制、既不禁欲也不纵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苏格拉底倡导“认识你自己”。柏拉图认为“哲学王”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人的理性天然的高于情欲,因此应该成为统治者。尼采则强调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超人境界”。
我记得某一存在主义先驱曾把人生分为三境界(我的记忆可能有些词句上的偏差):情欲境界(以一时的苦乐、欲望为行事标准,少年多如此),善恶境界(有是非观念,并能管住自己,以功利标准或是非善恶标准为行事标准,成熟的成年人多如此),宗教境界(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老练、安详,饱经风霜的老人多如此)。
4,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
其中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为争夺心理能量而冲突,冲突的结果是能量的提取与分配,不同人的心里能量在本我、自我与超我中的非配不同也就构成了不同人生境界的人。
好了就写这些吧,我建议你读读姚新中 和焦国成著的《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论》、冯友兰著的的《中国哲学简史》等书,它们通俗易懂、很有教益。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3-01 01:11
天时地利人和!
- 2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3-01 00:18
超脱修炼
- 3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2-28 23:59
等死...
- 4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2-28 23:32
大自然和谐有序靠的是静,我们看到天地广大无边还能静,这静是事物正常的动,这动看不出动,这动是自然而然的动,这动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动。而人有欲望有争竞容易产生妄动,人的动容易与天地之动不合而为一,天人合一溶为一体是修道之人当尽心的。心静人不是无动,心静,心是随周围事物动的,人近处的物是动的,人近处的物会把人牵动的,人心静时易得天地人一体化的自然状态的,人心静时物我一体,人的生命信息(灵魂)被郭大被一体化。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