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一个证明蝴蝶定理的方法,很代数的一种方法,要用到相交弦定理,不用三角函数,要做四个垂直,谁能帮我找到这个完整的证明过程啊!要详细一点的。
谢谢了!
不要一大通蝴蝶定理的介绍!我只求那一种证法!
蝴蝶定理的证明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0 14:25
- 提问者网友:却不属于对方
- 2021-02-10 07:14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慌
- 2021-02-10 08:41
蝴蝶定理
证明:过圆心O作AD与B牟垂线,垂足为S、T,连接OX,OY,OM。SM。MT。
∵△SMD∽△CMB,且SD=1/2ADBT=1/2BC,
∴DS/BT=DM/BM又∵∠D=∠B
∴△MSD∽△MTB,∠MSD=∠MTB
∴∠MSX=∠MTY;又∵O,S,X,M与O,T。Y。M均是四点共圆,
∴∠XOM=∠YOM
∵OM⊥PQ∴XM=YM
如图1,椭圆的长轴A1A2与x轴平行,短轴B1B2在y轴上,中心为M(o,r)(b>r>0)。
(Ⅰ)写出椭圆的方程,求椭圆的焦点坐标及离心率;
(Ⅱ)直线y=kx交椭圆于两点C(x1,y1),D(x2,y2)(y2>0);直线y=k2x交椭圆于两点G(x3,y3),H(x4,y4)(y4>0)。
求证:k1x1x2/(x1+x2)=k2x3x4/(x3+x4)
(Ⅲ)对于(Ⅱ)中的C,D,G,H,设CH交X轴于点P,GD交X轴于点Q。
求证: | OP | = | OQ |。
(证明过程不考虑CH或GD垂直于X轴的情形)
2.解答:北京教育考试院招生考试办公室专家在公布的《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答案汇编》中给出的参考解答如下:
(18)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的基本知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5分。
(Ⅰ)解:椭圆方程为x2/a2+(y-r)2/b2=1
焦点坐标为
(Ⅱ)证明:将直线CD的方程y=kx代入椭圆方程,得b2x2+a2(k1x-r)2=a2b2,
整理,得
(b2+a2k12)x2-2k1a2rx+(a2r2-a2b2)=0
根据韦达定理,得
x1+x2=2k1a2r/(b2+a2k12), x1·x2=(a2r2-a2b2)/( b2+a2k12),
所以x1x2/(x1+x2)=( r2-b2)/2k1r ①
将直线GH的方程y=k2x代入椭圆方程,同理可得
x3x4/(x3+x4)=( r2-b2)/2k2r ②
由①,②得k1x1x2/(x1+x2)=(r2-b2/2r=k2x3x4/(x3+x4)
所以结论成立。
(Ⅲ)证明:设点P(p,o),点Q(q,o)。
由C,P,H共线,得
(x1-p)/( x4-p)=k1x1/k2x4
解得P=(k1-k2)x2x4/(k1x1-k2x4)
由D,Q,G共线,同理可得
q=(k1-k2)x2x3/(k1x2-k2x3)
由k1x1x2/(x1+x2)=k2x3x4/(x3+x4),变形得:
x2x3/(k1x2-k2x3)=x1x4/(k1x1-k2x4)
即:(k1-k2)x2x3/(k1x2-k2x3)=(k1-k2)x1x4/(k1x1-k2x4)
所以 |p|=|q|,即,|OP|=|OQ|。
3.简评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等基本知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入门容易,第(Ⅰ)问考查椭圆方程、待定系数法、坐标平移和椭圆性质:焦点坐标、离心率、看图说话即可解决问题,但考查的却都是重点内容。
第(Ⅱ)问是典型的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待证式子中含有x1x2,x1+x2,x3x4,x3+x4这样的对称式,式子结构对称优美,和谐平衡,使人很容易联想起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韦达定理,启示了证明问题的思路。这里用到了解析几何最根本的思想和最根本的方法。解两个联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用代入消元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分离系数利用韦达定理给出关于x1x2,x1+x2,x3x4,x3+x4的表达式,再分别代入待证式两边运算即达到证明目的。证明的过程中,由两个联立方程组结构的相似性运用了“同理可得”,整个证明过程也令人赏心悦目,感受到了逻辑证明与表达的顺畅、简约的美的魅力。
第(Ⅲ)问证明中用到了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用到了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分别解出p,q以后,|OP|=|OQ|等价转化成了p= -q(或p+q=0。)此时分析前提条件(Ⅱ)及待证结论p= -q,关键在于沟通k1x1x2/(x1+x2)=k2x3x4/(x3+x4)与x1x4/(k1x1-k2x4)=-x2x3/(k1x2-k2x3)的联系。参考解答中的表述略去了一些变形的中间过程,使人不易看出沟通的线索,以及命题人变形的思路,因此读者理解起来感到困难。如果将两式做如下变形,则思路就显然顺畅自然。
设:k1x1x2/(x1+x2)=k2x3x4/(x3+x4)为①式,两边同取倒数,得
1/k1x2+1/k1x1=1/k2x4+1/k2x3 ①’
设:x1x4/(k1x1-k2x4)=-x2x3/(k1x2-k2x3)为 ②式,两边同取倒数,得k1/x4-k2/x1=k2/x2-k1/x3,移项得k2/x1+k2/x2=k1/x3+k1/x4 ②’
将①’两边同乘以k1·k2,即得
k2/x1+k2/x2=k1/x3+k1/x4
它与②’完全一样。这里利用两式同时变形的方法可以较容易实现目的,有分析、有综合,有思维,有运算。思路的选择有赖于对式子特征的观察联想。
综观这道题的题目特征及解答过程,我们看到了用代数方程但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作用与威力。
证明:过圆心O作AD与B牟垂线,垂足为S、T,连接OX,OY,OM。SM。MT。
∵△SMD∽△CMB,且SD=1/2ADBT=1/2BC,
∴DS/BT=DM/BM又∵∠D=∠B
∴△MSD∽△MTB,∠MSD=∠MTB
∴∠MSX=∠MTY;又∵O,S,X,M与O,T。Y。M均是四点共圆,
∴∠XOM=∠YOM
∵OM⊥PQ∴XM=YM
如图1,椭圆的长轴A1A2与x轴平行,短轴B1B2在y轴上,中心为M(o,r)(b>r>0)。
(Ⅰ)写出椭圆的方程,求椭圆的焦点坐标及离心率;
(Ⅱ)直线y=kx交椭圆于两点C(x1,y1),D(x2,y2)(y2>0);直线y=k2x交椭圆于两点G(x3,y3),H(x4,y4)(y4>0)。
求证:k1x1x2/(x1+x2)=k2x3x4/(x3+x4)
(Ⅲ)对于(Ⅱ)中的C,D,G,H,设CH交X轴于点P,GD交X轴于点Q。
求证: | OP | = | OQ |。
(证明过程不考虑CH或GD垂直于X轴的情形)
2.解答:北京教育考试院招生考试办公室专家在公布的《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答案汇编》中给出的参考解答如下:
(18)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的基本知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5分。
(Ⅰ)解:椭圆方程为x2/a2+(y-r)2/b2=1
焦点坐标为
(Ⅱ)证明:将直线CD的方程y=kx代入椭圆方程,得b2x2+a2(k1x-r)2=a2b2,
整理,得
(b2+a2k12)x2-2k1a2rx+(a2r2-a2b2)=0
根据韦达定理,得
x1+x2=2k1a2r/(b2+a2k12), x1·x2=(a2r2-a2b2)/( b2+a2k12),
所以x1x2/(x1+x2)=( r2-b2)/2k1r ①
将直线GH的方程y=k2x代入椭圆方程,同理可得
x3x4/(x3+x4)=( r2-b2)/2k2r ②
由①,②得k1x1x2/(x1+x2)=(r2-b2/2r=k2x3x4/(x3+x4)
所以结论成立。
(Ⅲ)证明:设点P(p,o),点Q(q,o)。
由C,P,H共线,得
(x1-p)/( x4-p)=k1x1/k2x4
解得P=(k1-k2)x2x4/(k1x1-k2x4)
由D,Q,G共线,同理可得
q=(k1-k2)x2x3/(k1x2-k2x3)
由k1x1x2/(x1+x2)=k2x3x4/(x3+x4),变形得:
x2x3/(k1x2-k2x3)=x1x4/(k1x1-k2x4)
即:(k1-k2)x2x3/(k1x2-k2x3)=(k1-k2)x1x4/(k1x1-k2x4)
所以 |p|=|q|,即,|OP|=|OQ|。
3.简评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等基本知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入门容易,第(Ⅰ)问考查椭圆方程、待定系数法、坐标平移和椭圆性质:焦点坐标、离心率、看图说话即可解决问题,但考查的却都是重点内容。
第(Ⅱ)问是典型的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待证式子中含有x1x2,x1+x2,x3x4,x3+x4这样的对称式,式子结构对称优美,和谐平衡,使人很容易联想起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韦达定理,启示了证明问题的思路。这里用到了解析几何最根本的思想和最根本的方法。解两个联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用代入消元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分离系数利用韦达定理给出关于x1x2,x1+x2,x3x4,x3+x4的表达式,再分别代入待证式两边运算即达到证明目的。证明的过程中,由两个联立方程组结构的相似性运用了“同理可得”,整个证明过程也令人赏心悦目,感受到了逻辑证明与表达的顺畅、简约的美的魅力。
第(Ⅲ)问证明中用到了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用到了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分别解出p,q以后,|OP|=|OQ|等价转化成了p= -q(或p+q=0。)此时分析前提条件(Ⅱ)及待证结论p= -q,关键在于沟通k1x1x2/(x1+x2)=k2x3x4/(x3+x4)与x1x4/(k1x1-k2x4)=-x2x3/(k1x2-k2x3)的联系。参考解答中的表述略去了一些变形的中间过程,使人不易看出沟通的线索,以及命题人变形的思路,因此读者理解起来感到困难。如果将两式做如下变形,则思路就显然顺畅自然。
设:k1x1x2/(x1+x2)=k2x3x4/(x3+x4)为①式,两边同取倒数,得
1/k1x2+1/k1x1=1/k2x4+1/k2x3 ①’
设:x1x4/(k1x1-k2x4)=-x2x3/(k1x2-k2x3)为 ②式,两边同取倒数,得k1/x4-k2/x1=k2/x2-k1/x3,移项得k2/x1+k2/x2=k1/x3+k1/x4 ②’
将①’两边同乘以k1·k2,即得
k2/x1+k2/x2=k1/x3+k1/x4
它与②’完全一样。这里利用两式同时变形的方法可以较容易实现目的,有分析、有综合,有思维,有运算。思路的选择有赖于对式子特征的观察联想。
综观这道题的题目特征及解答过程,我们看到了用代数方程但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作用与威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2-10 10:10
蝴蝶定理:在圆o中,cd、ef为过ab弦的中点m的任意两条弦,连接cf、de分别交ab于h、k,则有mk=mh。 已知:在圆o中,cd、ef为过ab弦的中点m的任意两条弦,连接cf、de分别交ab于h、k。 求证:mk=mh。 蝴蝶定理最先是作为一个征求证明的问题,刊载于1815年的一份通俗杂志《男士日记》上,由于其几何图形形象奇特,酷似蝴蝶,因此而得名。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美奇特的解法,其中最早的应首推霍纳所给出的非初等的证法。至于初等数学的证法,在国外资料中,一般都认为是由一位中学数学教师斯特温首先提出的,他给出的是面积法的证明。 思路1:如图8-30甲所示,构造△mfh的全等△mgk;从四点共圆开始,再用四点共圆来证明∠mfh=∠mgk是关键; 证明1:过f作fg∥ab交⊙o于g,连接mg、kg、dg。 则∠amf=∠mfg;∠bmg=∠mgf(平行线性质); 在△amf和△bmg中; am=mb; ∠fam=∠gbm;(等弧对等角) af=bg; (等弧对等弦) ∴ △amf≌△bmg;(sas) ∴ ∠amf=∠bmg;mf=mg; ∴ ∠amf=∠mfg=∠fgm=∠gmb; ∵ e、f、g、d四点共圆; ∴ ∠mfg+∠kdg=180° ∴ ∠bmg+∠kdg=180° ∴ m、k、d、g四点共圆; ∴ ∠mdk=∠mgk; ∵ ∠mdk=∠mfh;(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 ∴ ∠mfh=∠mgk; 在△mfh和△mgk中; ∠fmh=∠gmk; mf=mg; ∠mfh=∠mgk; ∴ △mfh≌△mgk;(asa) ∴ mh=mk。 结论:根据圆的对称性,往左边作图也一定可以,构造△mdk的全等三角形。 思路2:如图8-30甲所示,根据圆的对称性,作出弦心距;从三角形相似再推导出三角形相似,由四点共圆,推导出∠moh=∠mok是关键; 证明2:过o作os⊥fc、ot⊥de、连oh、ok、sm、mt,再连mo。 ∵ am=mb; ∴ om⊥ab、∠amo=∠bmo=90°; 在△fcm和△dem中; ∠cmf=∠dme;(对顶角相等); ∠mfc=∠mde;(等弧对等圆周角) ∴ △fcm∽△dem;(aa) ∴ = ; ∵ fs=sc=fc;dt=te=de; ∴ = ; 在△fsm和△dtm中; ∠mfs=∠mdt;(等弧对等圆周角); = ; ∴ △fsm∽△dtm;(sas) ∠fsm=∠dtm; ∠msh=∠mtk; ∵ ∠amo=90°、∠hso=90°;o、s、h、m四点共圆; ∴ ∠msh=∠moh; ∵ ∠bmo=90°、∠kto=90°;o、t、k、m四点共圆; ∴ ∠mtk=∠mok; ∴ ∠moh=∠mok; ∴ m、h、g、f四点共圆; ∴ ∠mgh=∠mfh; 在△moh和△mok中; ∠moh=∠mok; mo=mo; ∠amo=∠bmo=90°; ∴ △moh≌△mok;(asa) ∴ mh=mk。 结论:作出弦心距是最有效的辅助线,本证法的出发点是证明△hok是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来证明最终的结论。该命题还有很多其他证法,不再赘述 |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