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史记中总能提到彗星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5 03:24
  • 提问者网友:却不属于对方
  • 2021-02-24 11:24
为什么史记中总能提到彗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夜
  • 2021-02-24 12:18
秦始皇本纪记载「大饥」只有三年、十七年、十九年各一次,并不算很多。对彗星的记载也并不比其它地方多,只有七年、九年、十三年这三次。据长谷川一郎的「肉眼可见彗星表」,亮度达到6等或更亮的彗星在1701–1900这200年间出现177次,平均1.13年就有一次。一般认为彗星的出现频率从古到今是差不多的,所以这个频率应该也适合于汉代以前。按这个频率来看,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是完全有可能的。

那么司马迁记载天象和天灾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没有什么特别,这本来就是史官的职责。史官并不只是负责记录治国者的言论和行动,还有观察天象、制定历法以及根据天象占卜国家大事的吉凶也都是史官的本职工作。《周礼·春官宗伯》里面跟大史、小史、内史、外史等并列的有一个官名保章氏,职责就是「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借助天象去理解天命、理解人事本来就是古人很基本的一种思考方式,并不是谶纬之学或董氏天人感应之说兴起之后才盛行的。《春秋》里面就记载了很多「日有食之」,还记载了「有星孛于大辰」。司马迁只是继承了史官传统,如实地把之前历代史书中的天象记载下来而已,并不是他出于自己的什么思想去特别强调这部分内容。
只有像哈雷彗星这类短周期彗星有可能准确计算出它过去的位置,长周期彗星(占肉眼可见彗星总数的80%以上)是算不出来的。而且即使是短周期彗星,计算起来也极度困难,要考虑行星引力摄动和彗星本身的非引力效应,后者只有经验公式,对于只记录过一两次的彗星根本无法确定。对于绝大部分彗星,能往回推算几百年就很不错了,再远一点就会有很大的累积误差,还可能进入混沌。如果没有其它可靠史料的辅助,不太可能准确判定司马迁记载的那些究竟是真的彗星还是把别的什么天象看成了彗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拜訪者
  • 2021-02-24 13:14
因为记得都是大事,大事与星象有关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