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乾隆为啥不动和珅?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3 08:55
  • 提问者网友:戎马万世
  • 2021-05-02 14:31

乾隆为什么不动和珅反而让嘉庆弄死他?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5-02 15:34

和珅发迹很早,20多岁的时候受到乾隆赏识,此后便平步青云,迅速成为大清帝国政治舞台上一手遮天的人物。一代巨贪和珅早年竟是声名不错的八旗才俊,其家庭生活也有值得称道之处。


《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中只记载,和珅“少贫无藉,为文生员”,除此之外,有关和珅青少年时期的记载很少。大概受这些史料的影响,有些学者就认为和珅出身于地位低下的“包衣旗人”,也就是内务府包衣(包衣在满语里是“奴仆”的意思)。不过,此说并不确切。冯佐哲曾在《和珅评传》中做过详细考证,和珅应该是满洲正红旗人,他家曾一度被抬入正黄旗,获罪后其家属又被划归正红旗。


和珅童年时曾在家里与弟弟和琳一起接受私塾先生的启蒙教育。又由于他的父亲曾任福建副都统,所以和珅十来岁时,得以和弟弟一起进入咸安宫官学。


咸安宫官学是当时官学中之最上品,用通俗的话说实际上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生质量很高的全国重点学校。青年和珅能够就读咸安宫官学,正说明了他的非同凡俗。有史料记载说,和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男子,玉树临风,脸庞白皙,行动敏捷,举止端庄,言语诙谐。这不正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形象吗?可是,目前流行的影视剧中的和珅,总是油头滑脑,阿谀奉承,不学无术,机关算尽,又常常被刘墉、纪晓岚等人捉弄的可笑形象。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反而是相貌丑陋,又有口吃近视眼的毛病。可以看出,影视剧中的和珅与纪晓岚跟历史上真实的形象似乎刚好调了个个儿!


和珅天资聪明,记忆力强,过目不忘,加上他努力学习,所以经常得到老师们的夸奖。除了能将四书五经背诵得滚瓜烂熟外,和珅的满文、汉文、蒙古文和藏文也都相当不错。


和珅家庭观念很重


和珅18岁时结婚,娶英廉之孙女冯氏为妻。和珅与冯氏结婚后,相亲相爱,感情颇好。嘉庆三年(1798年)冯氏去世时,和珅极为难过,他为妻子连作六首悼亡诗。冯氏对和珅也极为体贴,即使是在病中,也念念不忘和珅的腿病。


和珅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他总想让他的家族保持着蒸蒸日上、人丁兴旺的局面。他的弟弟和琳是他一手提拔和精心栽培的,他也一直为弟弟的家庭操劳。由于和琳常年在外,和琳子女的婚嫁也都由和珅操办。嘉庆元年(1796年),和琳在外督办军务,不幸染病身亡。和珅非常伤心,写了15首挽词,“言不成声,泪随笔落”,感情真切凄惨。乾隆宠爱和珅的原因:和珅是雍正妃子转世?


和珅的发迹是有一个过程的,他自身的才能在某种程度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和珅的升迁速度是历史上极其少见的。在封建社会,怀才不遇的情形比比皆是,可是对和珅而言,虽然曾经一度在考场上名落孙山,但数年后竟然得到一个机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和珅又是怎么抓住机会的呢?综合历史记载,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说,有一次乾隆看奏报,得知要犯逃亡,心中生气,随口说出《论语》中的“虎兕出于柙”。众侍卫都不知乾隆所说何意,和珅则说:“皇上是说,管此事者,当负此责。”乾隆很是高兴,问和珅是否读《论语》,又问他的家世年岁,和珅皆奏对称旨,于是受到提拔。根据这则传说,又生出两种情节:其一是《清朝野史大观》中说,有一次乾隆在轿子中背诵《论语》,突然忘了下文,跟班的和珅脱口而出,由此得到乾隆的赏识。其二是薛福成在《庸盦笔记》中记载,当乾隆要出巡时,突然找不到仪仗用的黄伞盖,就问该谁负责。很多侍卫吓得不敢作声,只有和珅朗声答道:“当然是管这个事情的人负责。”从而引起乾隆的注意。


第二种说法:陈焯(zhuō)在《归云室见闻杂记》中记载,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出巡山东。他喜欢坐一种骡子拉的小车,“行十里一更换,其快如飞”。有一次恰巧是和珅跟班,大概是旅途无聊之际,乾隆就与和珅聊起天来。乾隆问和珅参加过科举没有,和珅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曾参加过乾隆三十五年的考试,但没有考中。乾隆又让他背当年的应试文章,和珅跟在小车旁边,一边走一边背,很快就将当年的文章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了。乾隆听了之后,对和珅说: “你的文章其实可以考中的。”看来,和珅的文字并不是很差,而且能够很快背诵5年前的一篇文章,可算是很难得的了。由此,和珅的聪明伶俐给乾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种说法是:和珅是雍正爱妃转世,与乾隆有宿缘。乾隆快到20岁那年,有一次进宫,经过父皇雍正的一个妃子身边,看见她正在对镜梳头,游戏心起,便突然从后面捂住了她的眼睛。该妃不知道身后是太子,大惊,顺手便拿起梳子向后边打去,正中乾隆的额头。


第二天,雍正皇后看见乾隆额头上有伤痕,逼问出这一情形,大怒,认为是这个妃子调戏太子,马上将她赐死。年轻的乾隆非常害怕,想为此妃辩白,但又不敢这样做。犹豫再三,束手无策。后来他跑到书房,以小指染上朱色,返回妃子的住所,见到她已经上吊,但还没有气绝,便在妃子颈上点了朱色,说:“我害了你!如果魂魄有灵,20年后再相见吧。”


当和珅引起乾隆注意的时候,乾隆发觉和珅似曾相识,一再思之,想起来和珅的容貌跟那个死去的妃子相似,密召和珅觐见,令其靠近御座,俯视其颈,竟然发现当年的指痕似乎犹在,于是乾隆便默认和珅是父皇爱妃的后身了,对他倍加爱惜。


这个故事没有多少可信度。不过,其中透露出乾隆与和珅那种若有若无的同性恋情感,倒似乎不是不可能。清代官场多有好“男风”陋习,乾隆可能也未能免俗。乾隆喜好俊秀之人,而和珅正是一个美男子,而且聪明伶俐,受到乾隆异常宠爱,也可理解。御史钱沣就曾经指责和珅办公地点过于接近皇帝住所。


令人惊奇的是,乾隆对和珅的宠遇并不是一时性起,而是长久不衰。即使是在明知和珅是一代巨贪的情况下,也并不怪罪。和珅这颗政治明星就此在帝国的政坛上持续闪耀了20多年。(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5-02 16:32
第一,不愿杀。
因为乾隆为人好大喜功,自认为是什么十全老人,要做千古一帝。所以不管做什么都极尽奢华,要做自古以来最大最好的。可是银子毕竟是有限的,经常他的想法在一般大臣眼里根本就是无法实现的。而和绅弄钱的本事却是一流,经常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且和绅又很会阿谀逢迎,能把劳民伤财说成尧舜之举。所以乾隆根本就离不开和绅。
乾隆自己也无法想象,把和绅杀掉再用个忠臣为自己管钱,想办个屁大的事都会引来以死相柬。而且还不能真杀,要不不但成全了他的忠臣之名,自己还被扣了个昏君的帽子。
第二,没必要杀。
其实乾隆很清楚,在清朝那样的环境里,你贪再多的钱又能怎么样?又不能往外国转移,更别说移民海外了。而且当时的货币还主要是白银而非纸币,太多的话只能自己盖银库保管。银子是放不坏的,什么时候乾隆想要钱,抄了就是,就跟现在去银行取钱一样方便。
像和绅这样级别的官员,贪太多的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根本花不着。你就算不这样大贪,依然是这样的生活水平;贪了,生活水平也高不到哪儿去,无非是多弄点古玩字画,这才真是身外之物,一抄家全是国家的。
而且留着和绅不杀在政治上还有更大的用处。众所周知,乾隆的接班人嘉庆是个很平庸的人。这样的人接班后江山能不能坐稳,应该是乾隆晚年比较忧虑的问题。而留着和绅这样一个全国上下都骂声一片大奸臣叫嘉庆杀,对嘉庆争取民心,稳固政权都是很有好处的。
有历史学家评论嘉庆说他一辈子只干过一件事,那就是扳倒和绅。其实照我看,这件事的功劳恐怕还要记到乾隆头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