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孙善春国富论怎么样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06:34
  • 提问者网友:捧腹剧
  • 2021-02-25 12:20
孙善春国富论怎么样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2-25 13:54
问题一:国富论的谢祖钧译本怎么样? 如果不是专业研究者,建议普通读者选择人民日报出版社09年4月出的版本,胡长明翻译,是全译典藏图文本。需要学术研究的话,还是读英文原著的好。 国富论目前比较多见的有8种译本。 一是较早的商务印书馆版本,1930年由郭大力、王亚南译(王亚南曾任厦门大学校长),1972年再版。去年因为总理说自己喜欢《道德情操论》,引得出版界热捧亚当斯密的著作,上海三联书店于今年初乘势将这个版本再版推出。 二是陕西人民出版社,杨敬年译本。译者是百岁高龄的南开大学教授,书中引用了熊彼特的注释和导读,内容比较丰富,受到不少读者追捧 三是新世界出版社,谢祖钧 译,译者似乎对经济学的专业词汇知之甚少,翻译也比较拗口。 四是华夏出版社,唐日松 译,作者是北大经济学院的,此译本总体来说乏善可陈。 五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星 译,图文删节版。资料是丰富了,原文的翻译却打了折扣。 六是北京出版社,张兴,田要武,龚双红 编译,删减版。编译和翻译,专业水准显然不一样的。 七是万卷出版公司,孙善春,李春长 译。明显是拼凑版。 八是人民日报出版社,胡长明 译,语言精炼生动,通俗易懂,最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版本。 前两个版本的译者在学术界都属于泰斗级人物,对原意的把握较为精准。可惜因为时代的原因,语言带有文言味,一些词汇的翻译也稍显老套。中间的几个版本,要么缺乏经济学理论基础,一些专业语汇使用不恰当,要么语言拖沓冗长、艰难晦涩,不知所云。只有人民日报的版本翻译得稍微精准一点,使用短句较多,读来也顺畅一些。问题二:在国内,《国富论》的哪个译本比较好 如果不是专业研究者,建议普通读者选择人民日报出版社09年4月出的版本,胡长明翻译,是全译典藏图文本。需要学术研究的话,还是读英文原著的好。国富论目前比较多见的有8种译本。一是较早的商务印书馆版本,1930年由郭大力、王亚南译(王亚南曾任厦门大学校长),1972年再版。去年因为总理说自己喜欢《道德情操论》,引得出版界热捧亚当斯密的著作,上海三联书店于今年初乘势将这个版本再版推出。二是陕西人民出版社,杨敬年译本。译者是百岁高龄的南开大学教授,书中引用了熊彼特的注释和导读,内容比较丰富,受到不少读者追捧三是新世界出版社,谢祖钧 译,译者似乎对经济学的专业词汇知之甚少,翻译也比较拗口。四是华夏出版社,唐日松 译,作者是北大经济学院的,此译本总体来说乏善可陈。五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星 译,图文删节版。资料是丰富了,原文的翻译却打了折扣。六是北京出版社,张兴,田要武,龚双红 编译,删减版。编译和翻译,专业水准显然不一样的。七是万卷出版公司,孙善春,李春长 译。明显是拼凑版。八是人民日报出版社,胡长明 译,语言精炼生动,通俗易懂,最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版本。前两个版本的译者在学术界都属于泰斗级人物,对原意的把握较为精准。可惜因为时代的原因,语言带有文言味,一些词汇的翻译也稍显老套。中间的几个版本,要么缺乏经济学理论基础,一些专业语汇使用不恰当,要么语言拖沓冗长、艰难晦涩,不知所云。只有人民日报的版本翻译得稍微精准一点,使用短句较多,读来也顺畅一些。这里粗略地比较一下各版本的差异:1、其实,对正文第一句的处理,就已经显出差异。
原文是:“The greatest improvement in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labour,and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skill,dexterity,and judgment with which it is anywhere directed,or applied,seem to have been the effect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
下面哪句翻译你最能够读懂: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改进,以及在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唐日松版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进步,以及劳动在任何地方的运用中体现的大部分的技能、熟练度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万卷公司版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良,以及在任何处指导劳动或应用劳动时所用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都是分工的结果。”王亚南版
“社会生产力、人类劳动技能和思维判断力的大幅提高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胡长明版
2、王亚南版本叙述制针业者的:“计抽线者一人,直者一人,截者一人,磋锋者一人,钻鼻者又一人。但要钻鼻,已须有二三种不同的工作。搓之使利,擦之使白,乃至以针刺于纸上的工作,都成了一种职业。”
胡长明版:“第一个工人抽丝,第二个拉直,第三个切断,第四个削尖,第五个将顶端磨光以便安装针头。制作针头也会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工序,装针头,以及把针刷白,甚至将针装进纸盒中包装也是专项操作。”
最后一句的处理,原文是:...it is even a trade b......余下全文>>问题三:国富论哪个版本的翻译比较好? 严复版本,比较合适研究
《原富》是中国翻译家严复对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 – 1790)所著的 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 翻译的第一个译本起的书名。用现代汉语翻译应为《国民财富-对国民财富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
1930年郭大力和王亚南的译本,初版译名为《国富论》,此为09版《国富论》的原版。1972年再版时改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另外有孙善春、 李春长 中国华侨出版社
杨敬年 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
胡长明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谢宗林、 李华夏 中央编译出版社
王勋、纪飞、 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文熙、牟善季、 谢士新 武汉大学出版社
郭大力、 王亚南 商务印书馆
谢宗林版本比较受欢迎问题四:哪个版本的《国富论》译本比较好 如果不是专业研究者,建议普通读者选择人民日报出版社09年4月出的版本,胡长明翻译,是全译典藏图文本。需要学术研究的话,还是读英文原著的好。
国富论最早由翻译家严复引入国内,起的书名是《原富》,这个版本很难找到了。目前国内比较多见的有8种译本。
一是较早的商务印书馆版本,1930年由郭大力、王亚南译(王亚南曾任厦门大学校长),1972年再版。去年因为总理说自己喜欢《道德情操论》,引得出版界热捧亚当斯密的著作,上海三联书店于今年初乘势将这个版本再版推出。
二是陕西人民出版社,杨敬年译本。译者是百岁高龄的南开大学教授,书中引用了熊彼特的注释和导读,内容比较丰富,受到不少读者追捧
三是新世界出版社,谢祖钧 译,译者似乎对经济学的专业词汇知之甚少,翻译也比较拗口。
四是华夏出版社,唐日松 译,作者是北大经济学院的,此译本总体来说乏善可陈。
五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星 译,图文删节版。资料是丰富了,原文的翻译却打了折扣。
六是北京出版社,张兴,田要武,龚双红 编译,删减版。编译和翻译,专业水准显然不一样的。
七是万卷出版公司,孙善春,李春长 译。明显是拼凑版。
八是人民日报出版社,胡长明 译,语言精炼生动,通俗易懂,最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版本。
前两个版本的译者在学术界都属于泰斗级人物,对原意的把握较为精准。可惜因为时代的原因,语言带有文言味,一些词汇的翻译也稍显老套。中间的几个版本,要么缺乏经济学理论基础,一些专业语汇使用不恰当,要么语言拖沓冗长、艰难晦涩,不知所云。只有人民日报的版本翻译得稍微精准一点,使用短句较多,读来也顺畅一些。问题五:经济学教材 100分国富论如果不是专业研究者,建议普通读者选择人民日报出版社09年4月出的版本,胡长明翻译,是全译典藏图文本。需要学术研究的话,还是读英文原著的好。国富论目前比较多见的有8种译本。一是较早的商务印书馆版本,1930年由郭大力、王亚南译(王亚南曾任厦门大学校长),1972年再版。去年因为总理说自己喜欢《道德情操论》,引得出版界热捧亚当斯密的著作,上海三联书店于今年初乘势将这个版本再版推出。二是陕西人民出版社,杨敬年译本。译者是百岁高龄的南开大学教授,书中引用了熊彼特的注释和导读,内容比较丰富,受到不少读者追捧三是新世界出版社,谢祖钧 译,译者似乎对经济学的专业词汇知之甚少,翻译也比较拗口。四是华夏出版社,唐日松 译,作者是北大经济学院的,此译本总体来说乏善可陈。五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星 译,图文删节版。资料是丰富了,原文的翻译却打了折扣。六是北京出版社,张兴,田要武,龚双红 编译,删减版。编译和翻译,专业水准显然不一样的。七是万卷出版公司,孙善春,李春长 译。明显是拼凑版。八是人民日报出版社,胡长明 译,语言精炼生动,通俗易懂,最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版本。前两个版本的译者在学术界都属于泰斗级人物,对原意的把握较为精准。可惜因为时代的原因,语言带有文言味,一些词汇的翻译也稍显老套。中间的几个版本,要么缺乏经济学理论基础,一些专业语汇使用不恰当,要么语言拖沓冗长、艰难晦涩,不知所云。只有人民日报的版本翻译得稍微精准一点,使用短句较多,读来也顺畅一些。这里粗略地比较一下各版本的差异:1、其实,对正文第一句的处理,就已经显出差异。
原文是:“The greatest improvement in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labour,and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skill,dexterity,and judgment with which it is anywhere directed,or applied,seem to have been the effect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
下面哪句翻译你最能够读懂: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改进,以及在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唐日松版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进步,以及劳动在任何地方的运用中体现的大部分的技能、熟练度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万卷公司版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良,以及在任何处指导劳动或应用劳动时所用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都是分工的结果。”王亚南版
“社会生产力、人类劳动技能和思维判断力的大幅提高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胡长明版
2、王亚南版本叙述制针业者的:“计抽线者一人,直者一人,截者一人,磋锋者一人,钻鼻者又一人。但要钻鼻,已须有二三种不同的工作。搓之使利,擦之使白,乃至以针刺于纸上的工作,都成了一种职业。”
胡长明版:“第一个工人抽丝,第二个拉直,第三个切断,第四个削尖,第五个将顶端磨光以便安装针头。制作针头也会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工序,装针头,以及把针刷白,甚至将针装进纸盒中包装也是专项操作。”
最后一句的处理,原文是:...it is even a trade by itself to put them into the paper,...
......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