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吗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23:13
  • 提问者网友:疯子也有疯子的情调
  • 2021-02-05 01:48
“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2-05 03:09



庄子的“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小时候,准确点说,是当中学生的时候从语文老师那里听到的。 当时,很惊讶这个说法,小小的一尺之物,怎么就可以永远分割不完呢?这是古人夸张的说法吧?可在当时,我不敢发问,问了也没有人会给我解释。 后来,知道了“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也就是“大的物质是由小的元素构成,小的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从大到小,小到更小”这个道理,而且,这个中国古代对大自然的认识与古希腊人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样的。逐步了解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也告诉我,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研究透了基本粒子,人类的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大物质是由小物质组成,小的是由更小的组成,找到最基本的粒子就知道了最大的构造。人类对于基本粒子的研究,特别是对构成物质的最小的基本粒子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现代物理学就循着这种思想在不断地发展着,因而有了越造越大的加速器,以期发现更小的、更小的粒子。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粒子,100多年前英国的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后来,剑桥的瞻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上世纪60年代,加洲理工学院的牟莱.盖尔曼发现了夸克。现在,还在努力发现更小的。 发现的粒子是越来越小,可疑问却是越来越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人类历史发展启示的规律。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却印证了我小时候的疑惑: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 因为现代物理学面对的四大难题之一,就是“夸克禁闭”。 量子力学的新进展也否定了层层往下追索的隐变量理论。 因研究粒子,发现了J粒子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先生,以前是热中于研究“越来越小”的东西的,但他正在逐渐地否定“物质无限可分论”。他认为越来越小的研究有个大毛病,越来越小的分割方法是一种还原论和机械论的方法。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认为“物质无限可分论”无论在哲学上还是科学上,都是缺乏根据的。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无限分割的方法一整体论是相悖的。无限可分论是机械论的一种表现。 我写这些,不是要否定科学家为探究物质的基本构造而作的努力,更不是要否定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而是为了说明两点: 一、小孩子的有些疑问是很有道理的。我小时候的疑问没有人给否定,也没有人给解释——当然,我也没有发问——是我自己解决的。由此,我还想到了《两小儿辩日》:为什么早晨的太阳大而不热,中午的太阳热而不大?就是孔夫子也无法回答。 做家长、做老师的,千万不要随便地否定孩子的好奇、疑问,应该认真地想办法给孩子解释。 二、李政道先生、季羡林先生反对“物质无限可分论”,也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在方法论的高度上,对科学研究进行的反动:“物质无限可分论”的观念日显过时,“在我们这个时代,把微观的世界与宏观的世界用科学的方法连接起来”。 科学自身的发展无情地批驳了“物质无限可分论”。科学研究,包括复杂性科学、耗散性科学、混沌理论等乃至知识经济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无可辩驳地展示出整体论方法的生命力。微观和宏观必须结合起来,这个结合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可能会有极大的影响。 确实,可能是21世纪是儒家文化的时代,也可能是大中华文化的时代。 东方文化的特点是综合,西方的文化特点是分析。 分析方法曾对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做过极大的贡献,但不能无限夸大,而且正在日益显示它的局限性。 整体性研究方法是中国传统的研究分析方法,就是把微观的元素与宏观的天体结合起来。所以,中国人从开始就把阴阳五行与天体联系起来的。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条分缕析后,就该是重新回到综合的路上来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