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对比古文,完成文后题。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21:05
  • 提问者网友:鐵馬踏冰河
  • 2021-04-03 12:14
对比古文,完成文后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王子猷:即王徽之,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人。王羲之第五子,性情狂放。②山阴:今浙江绍兴。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4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到门口。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1)欣然:_____________(2)念:_______________(3)方:_______________(4)故: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蕴含着作者怎样复杂微妙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则选文都写了夜晚找寻好友的事,请比较两文的异同。(提示:可以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鸠书
  • 2021-04-03 12:58
答案:解析:  1.(1)愉快地,高兴地 (2)想,思考 (3)才 (4)原因  2.(1)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2)当时戴安道在剡州,王子猷立即就在当夜乘着小船去拜访他。  3.蕴含着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等微妙复杂的感情。  4.两段文字都是写主人公因皎然夜色生情而去找自己的好友,都表现了各自旷达的胸襟,但目的、结果和性情又有所不同:甲文是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苏轼性情旷达而深沉;乙文是想念好友,注重找的过程,最终临门却兴尽而返,王子猷性情狂放而荒诞。(意近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4-03 13:50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