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慈的意思是什么,无定无不定,无空无不空,无相亦无心,无佛亦无众生。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20 07:08
- 提问者网友:呐年旧曙光
- 2021-07-20 04:07
道家慈的意思是什么,无定无不定,无空无不空,无相亦无心,无佛亦无众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旧脸谱
- 2021-07-20 04:57
无论佛家还是道家经常谈到无相与有相的问题,在道家经常提到无极生太极。佛家经常谈到缘起性空,真空生妙有。在这一点上佛家与道家有相通之处。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历史来看,儒道释三家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那么什么是无相:无形相之意。为“有相”之对称。亦指本性。有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佛家故云“实相无相场无相实相。”也就是说这个实相也是个假名。 《大宝积经》卷五云:“一切诸法本性皆空,一切诸法自性无性,若空无性,彼则一相,所谓无相。以无相故,彼得清净,若空无性,彼即不可以相表示。” 这里佛家说的真正实相是无相的自性清静,只有自性清静了才能生万法。修行到自性清静的无相对于不可思义的神通来说那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事。《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道家在阐述“无我”与佛家“无相”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道德经》第十三章云:“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意思是说:“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忧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躯,等到我没有身体时,还有什么忧患呢?所以,崇尚献身于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不愿舍身治理天下的人,你怎么可以将天下寄托给他?”
老子主张“无我”并不是抛弃自我于超脱自我,而是不为个人利益患得患失,要以自身为天下,这是贤圣有上德人,因为不为荣辱所移,不患得患失敢于损一身而全天下,是最可难得的可靠的人。老子歌颂的是这种人。最终还是这种人得到了天下。
老子的“无我”思想与佛家的“无相”有相通之处。
《金刚经》云:“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在《金刚经》上须菩提尊者请世尊开示,什么无上的布施,世尊对须菩提尊者说:不著相布施才是最无上的布施。也就是说布施前和布施后心态上没有区别。没有一个布施的人,也没有被布施者,更没有所布施的物。所谓:“三轮体空”摧破执着于布施之相,才是真正的福德无量。也就是无相无不相。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无相无不相的问题,(不要执着这个例子,因为这例子本身是有相的。但不用有相的例子很难说明白无相。)我们都知道电,用电来比喻无相的性,虽然我们看不到电但知道电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有相的电灯、电视、电脑、电话、电冰箱来感知电的存在,这就是无相无不相的妙用。凡夫和贤圣的差异正是凡夫执着一切有相的,如果我们明白无相无不相这个道理,那么凡夫和贤圣就无差别了。真空生妙有也是这个道理。假如有个房间里面放满的东西,那也就意味着放不下别的了,如果这个房间是空的,那就可以随意妙用。“无中生有”这一词本来的意思是老子的辩证思想,但后来意思变成了凭空捏造。其实其本意是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总的来说实相无相无不相——虽离相而本体不空,虽具足而自性本寂,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若言其有,妙有非有,若言其空,真空不空,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开一切有相才能清净、才能大自在、才能得到解脱、才能成般若、才能证得法身。
那么什么是无相:无形相之意。为“有相”之对称。亦指本性。有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佛家故云“实相无相场无相实相。”也就是说这个实相也是个假名。 《大宝积经》卷五云:“一切诸法本性皆空,一切诸法自性无性,若空无性,彼则一相,所谓无相。以无相故,彼得清净,若空无性,彼即不可以相表示。” 这里佛家说的真正实相是无相的自性清静,只有自性清静了才能生万法。修行到自性清静的无相对于不可思义的神通来说那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事。《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道家在阐述“无我”与佛家“无相”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道德经》第十三章云:“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意思是说:“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忧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躯,等到我没有身体时,还有什么忧患呢?所以,崇尚献身于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不愿舍身治理天下的人,你怎么可以将天下寄托给他?”
老子主张“无我”并不是抛弃自我于超脱自我,而是不为个人利益患得患失,要以自身为天下,这是贤圣有上德人,因为不为荣辱所移,不患得患失敢于损一身而全天下,是最可难得的可靠的人。老子歌颂的是这种人。最终还是这种人得到了天下。
老子的“无我”思想与佛家的“无相”有相通之处。
《金刚经》云:“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在《金刚经》上须菩提尊者请世尊开示,什么无上的布施,世尊对须菩提尊者说:不著相布施才是最无上的布施。也就是说布施前和布施后心态上没有区别。没有一个布施的人,也没有被布施者,更没有所布施的物。所谓:“三轮体空”摧破执着于布施之相,才是真正的福德无量。也就是无相无不相。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无相无不相的问题,(不要执着这个例子,因为这例子本身是有相的。但不用有相的例子很难说明白无相。)我们都知道电,用电来比喻无相的性,虽然我们看不到电但知道电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有相的电灯、电视、电脑、电话、电冰箱来感知电的存在,这就是无相无不相的妙用。凡夫和贤圣的差异正是凡夫执着一切有相的,如果我们明白无相无不相这个道理,那么凡夫和贤圣就无差别了。真空生妙有也是这个道理。假如有个房间里面放满的东西,那也就意味着放不下别的了,如果这个房间是空的,那就可以随意妙用。“无中生有”这一词本来的意思是老子的辩证思想,但后来意思变成了凭空捏造。其实其本意是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总的来说实相无相无不相——虽离相而本体不空,虽具足而自性本寂,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若言其有,妙有非有,若言其空,真空不空,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开一切有相才能清净、才能大自在、才能得到解脱、才能成般若、才能证得法身。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