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调节和影响终尿生成的因素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6 01:54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03-25 04:37
试述调节和影响终尿生成的因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3-25 05:17
尿的生成过程:血液流入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进入毛细血管网,滤过后形成的原尿进入肾小管中,由于肾小管有重吸收的功能, 可以把很多一部分水和几乎所有的葡萄糖,氯化钠等重吸收回血液中,之后肾小管还有排秘功能,能排酸,排钾.形成尿液
尿生成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三个环节: ①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②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③肾小管与 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一部分水、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都可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凡能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的因素都能影响尿的生成。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是: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
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滤过膜上有许多裂隙,形成大小不等的小孔,滤过膜的通透性就是以物质分子量大小是否能通过小孔来决定的(图6 -2)。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的葡萄糖、尿素、尿酸、肌肝和各种离子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因此,滤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 都与血浆内的浓度近似。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分子量为6.9万)极少滤过。分子量超过7万的物质如球蛋白、纤维蛋白等则不能滤过。一般以分子量7万为滤过膜通透性的界限。Hb(血红蛋白)的分子量虽6.4万,但它和血浆中的结合珠蛋白相结合,成为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所以也不能滤过。只有当Hb大量被破坏,产生溶血,Hb浓度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末结合的Hb才能进到滤液中,从尿中排出,这种尿液称为血红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是比较稳定的。
2.有效滤过压
①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推动血浆通过滤过膜的主要力量,用微穿刺法直接测得鼠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平均为45mmHg。
② 肾小囊内压是阻止血浆滤过的力量,平均为lOmmHg。
③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血浆滤过的主要力量,在入球端约为2OmmHg,随着水分滤出,胶体渗透压不断上升,在出球端约为35mmHg。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入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20+10)=15(mmHg)
出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
3.肾血流量
肾脏在血压变动于80-18OmmHg范围内时,依靠其自身调节可使血流量保持稳定。正常人安静时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为1.2升,每昼夜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可达170-180升,约为体重的3倍。
二、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重吸收作用是指滤液(原尿)流经肾小管与集合管内时,其中水和某些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肾小管与集合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重吸收方式有两种:被动重吸收和主动重吸收。
① 被动重吸收 滤液中的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时,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二者结合起来称为电化学差,即电化学梯度)引起被动扩散(或弥散),将溶质扩散到小管外的血液中,这种现象称为被动重吸收。
② 主动重吸收 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逆着浓度差,将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到血液内。
影响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的因素有:
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是影响重吸收的重要因素。小管液中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具有对抗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作用。当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大而渗透压升高时,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出尿量将增多。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就是由于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肾小管不能将它全部重吸收回血,使小管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妨碍水重吸收的缘故。临床上使用一些能经肾小球滤出而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如甘露醇,由静脉注入血液来提高小管液中溶质浓度以提高渗透压,从而达到利尿以消除水肿的目的,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2、肾小球滤过率
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量始终占滤过量的65%~70%,这种关系称管球平衡。管球平衡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打破,如在渗透性利尿时,近端小管重吸收率减少,二肾小球滤过滤不收影响,重吸收率小于65%~70%,排出的NaCl和尿量都会明显增多。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新陈代谢的产物(如H+、NH3等)分泌到小管液中的过程称为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主要有体液因素。
醛固酮
醛固酮的生理作用: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同时排出K+,所以有保Na+排K+作用。随着Na+重吸收,Cl-和水也被重吸收。起着保持内环境中Na+、K+正常含量和组织液、血量相对稳定的作用
此外,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体液因素还有甲状旁腺素、糖皮质激素等
尿生成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三个环节: ①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②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③肾小管与 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一部分水、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都可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凡能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的因素都能影响尿的生成。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是: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
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滤过膜上有许多裂隙,形成大小不等的小孔,滤过膜的通透性就是以物质分子量大小是否能通过小孔来决定的(图6 -2)。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的葡萄糖、尿素、尿酸、肌肝和各种离子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因此,滤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 都与血浆内的浓度近似。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分子量为6.9万)极少滤过。分子量超过7万的物质如球蛋白、纤维蛋白等则不能滤过。一般以分子量7万为滤过膜通透性的界限。Hb(血红蛋白)的分子量虽6.4万,但它和血浆中的结合珠蛋白相结合,成为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所以也不能滤过。只有当Hb大量被破坏,产生溶血,Hb浓度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末结合的Hb才能进到滤液中,从尿中排出,这种尿液称为血红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是比较稳定的。
2.有效滤过压
①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推动血浆通过滤过膜的主要力量,用微穿刺法直接测得鼠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平均为45mmHg。
② 肾小囊内压是阻止血浆滤过的力量,平均为lOmmHg。
③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血浆滤过的主要力量,在入球端约为2OmmHg,随着水分滤出,胶体渗透压不断上升,在出球端约为35mmHg。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入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20+10)=15(mmHg)
出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
3.肾血流量
肾脏在血压变动于80-18OmmHg范围内时,依靠其自身调节可使血流量保持稳定。正常人安静时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为1.2升,每昼夜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可达170-180升,约为体重的3倍。
二、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重吸收作用是指滤液(原尿)流经肾小管与集合管内时,其中水和某些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肾小管与集合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重吸收方式有两种:被动重吸收和主动重吸收。
① 被动重吸收 滤液中的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时,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二者结合起来称为电化学差,即电化学梯度)引起被动扩散(或弥散),将溶质扩散到小管外的血液中,这种现象称为被动重吸收。
② 主动重吸收 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逆着浓度差,将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到血液内。
影响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的因素有:
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是影响重吸收的重要因素。小管液中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具有对抗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作用。当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大而渗透压升高时,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出尿量将增多。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就是由于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肾小管不能将它全部重吸收回血,使小管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妨碍水重吸收的缘故。临床上使用一些能经肾小球滤出而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如甘露醇,由静脉注入血液来提高小管液中溶质浓度以提高渗透压,从而达到利尿以消除水肿的目的,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2、肾小球滤过率
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量始终占滤过量的65%~70%,这种关系称管球平衡。管球平衡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打破,如在渗透性利尿时,近端小管重吸收率减少,二肾小球滤过滤不收影响,重吸收率小于65%~70%,排出的NaCl和尿量都会明显增多。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新陈代谢的产物(如H+、NH3等)分泌到小管液中的过程称为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主要有体液因素。
醛固酮
醛固酮的生理作用: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同时排出K+,所以有保Na+排K+作用。随着Na+重吸收,Cl-和水也被重吸收。起着保持内环境中Na+、K+正常含量和组织液、血量相对稳定的作用
此外,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体液因素还有甲状旁腺素、糖皮质激素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