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写作的3大敏感度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18:08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01-29 14:33
如何有效提高写作的3大敏感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1-29 15:56
提高3大敏感度的具体做法
1.培养对写作对象的兴趣,强化选择性注意力
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因素多种多样,兴趣就是其中之一。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例如,一家人去逛商场,孩子会直奔玩具区,妻子会在服装、包包、化妆品区徘徊复徘徊。丈夫呢?通常会买完必需品,然后找个地方坐下来看他的手机。
一家三口,各自的兴趣不同,导致注意力聚焦之处不一样。
同理,写作者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兴趣培养来引导。
先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写作领域,例如我自己感兴趣的是写作方法论和技巧运用,在看文章或者读书时,就会特别注意这方面的资料。
以此类推,如果你对生活感悟类的文章感兴趣,你就会不自觉地选择这类文章来读。其他文章,仿佛被自动屏蔽了。
确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写作领域,选择性注意力就能逐渐培养起来。
2.锻炼比较思维,强化“纵横深广”思考力
记得某位导师曾经说过,写文章没有思路,就尝试运用比较思维吧。
的确,此法屡试不爽。其实,要提高思考力敏感度,也可以用比较思维来训练。
如何用好比较思维呢?
首先要找到比较的前提。
从原理上说,万事万物都可以比较。问题是要找到可比性,就是比较的前提。
举例来说,写诗歌和写小说能不能比较?这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但如果我以“形象”为比较点,就可以发现,诗歌要创造“意象”(如《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小说呢,要创造“人物形象”。
诗歌的意象和小说的人物形象都是“象”。这就有的比了。
其次要选好“比较点”。
有了比较的前提,还要选好比较点,让思考走向“纵横深广”。
拿前面的例子来说,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诗歌的意象”可以选哪个点来比呢?
情感!两者都要传达情感。小说人物的情感,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行为等表现出来。
《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妖怪的憎恨之情就是通过“妖怪哪里逃?!”的语言描写和一系列伏魔降妖的行为传达出来。
诗歌呢?通常是作者把情感“转移”到意象身上,而后随意象透露出来。杜甫《春望》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花和鸟两种意象所传达的悲慨之情源头在哪?
在作者那里。
相比较而言,小说人物形象的情感,要“独立”一些,因为人物形象要受到环境和故事情节的制约,以至于作家在创作人物时会感觉到“非那样写不可”;诗歌意象的情感主要是作者情感的外化。
这样一比较,思考的“纵横深广”度就得到了锻炼。
3.跳出舒适区,强化立体表达力
每个作者的语言基础和表达习惯都各有千秋。
因此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
不过,在形成一定的风格之前,可以称为“习惯”。
有的朋友习惯用幽默的语言,一开口就能让人笑;有的朋友习惯日常生活口语化的表达。
问题就在于每一种语言表达习惯都会有其局限性。
比如口语化的表达就不太适合用在严谨、周密的论证过程中。
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敏感度,就应该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训练不同类别的语言表达能力。
鲁迅先生曾提倡文理科专业相互交叉学习。尤其是写作者,应当多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这样不但扩展了知识面,而且也使自己的语言感知范围得到了拓展。
久而久之,语汇丰富了,语感强了,表达的敏感度就能随之提高。
举例来说,既要多读鲁迅先生辛辣讽刺味重的文章,又要读读朱自清先生清新优美风的文章,还可以尝试读读雅俗共赏的宋词。
练习写作时,应当综合训练散文、诗歌、小说不同类型的文章。许多知名作家都是写作的多面手,各种类型文章兼长。
初学写作的朋友,可以尝试抒情、议论、描写、记叙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有助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提高语言表达的敏感度。
1.培养对写作对象的兴趣,强化选择性注意力
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因素多种多样,兴趣就是其中之一。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例如,一家人去逛商场,孩子会直奔玩具区,妻子会在服装、包包、化妆品区徘徊复徘徊。丈夫呢?通常会买完必需品,然后找个地方坐下来看他的手机。
一家三口,各自的兴趣不同,导致注意力聚焦之处不一样。
同理,写作者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兴趣培养来引导。
先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写作领域,例如我自己感兴趣的是写作方法论和技巧运用,在看文章或者读书时,就会特别注意这方面的资料。
以此类推,如果你对生活感悟类的文章感兴趣,你就会不自觉地选择这类文章来读。其他文章,仿佛被自动屏蔽了。
确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写作领域,选择性注意力就能逐渐培养起来。
2.锻炼比较思维,强化“纵横深广”思考力
记得某位导师曾经说过,写文章没有思路,就尝试运用比较思维吧。
的确,此法屡试不爽。其实,要提高思考力敏感度,也可以用比较思维来训练。
如何用好比较思维呢?
首先要找到比较的前提。
从原理上说,万事万物都可以比较。问题是要找到可比性,就是比较的前提。
举例来说,写诗歌和写小说能不能比较?这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但如果我以“形象”为比较点,就可以发现,诗歌要创造“意象”(如《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小说呢,要创造“人物形象”。
诗歌的意象和小说的人物形象都是“象”。这就有的比了。
其次要选好“比较点”。
有了比较的前提,还要选好比较点,让思考走向“纵横深广”。
拿前面的例子来说,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诗歌的意象”可以选哪个点来比呢?
情感!两者都要传达情感。小说人物的情感,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行为等表现出来。
《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妖怪的憎恨之情就是通过“妖怪哪里逃?!”的语言描写和一系列伏魔降妖的行为传达出来。
诗歌呢?通常是作者把情感“转移”到意象身上,而后随意象透露出来。杜甫《春望》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花和鸟两种意象所传达的悲慨之情源头在哪?
在作者那里。
相比较而言,小说人物形象的情感,要“独立”一些,因为人物形象要受到环境和故事情节的制约,以至于作家在创作人物时会感觉到“非那样写不可”;诗歌意象的情感主要是作者情感的外化。
这样一比较,思考的“纵横深广”度就得到了锻炼。
3.跳出舒适区,强化立体表达力
每个作者的语言基础和表达习惯都各有千秋。
因此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
不过,在形成一定的风格之前,可以称为“习惯”。
有的朋友习惯用幽默的语言,一开口就能让人笑;有的朋友习惯日常生活口语化的表达。
问题就在于每一种语言表达习惯都会有其局限性。
比如口语化的表达就不太适合用在严谨、周密的论证过程中。
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敏感度,就应该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训练不同类别的语言表达能力。
鲁迅先生曾提倡文理科专业相互交叉学习。尤其是写作者,应当多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这样不但扩展了知识面,而且也使自己的语言感知范围得到了拓展。
久而久之,语汇丰富了,语感强了,表达的敏感度就能随之提高。
举例来说,既要多读鲁迅先生辛辣讽刺味重的文章,又要读读朱自清先生清新优美风的文章,还可以尝试读读雅俗共赏的宋词。
练习写作时,应当综合训练散文、诗歌、小说不同类型的文章。许多知名作家都是写作的多面手,各种类型文章兼长。
初学写作的朋友,可以尝试抒情、议论、描写、记叙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有助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提高语言表达的敏感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