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做到“课程化”?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3 10:47
  • 提问者网友:趣果有间
  • 2021-12-02 20:20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做到“课程化”?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摆渡翁
  • 2021-12-02 20:26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区域层面整体设计和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发挥区域合力,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根据区域调研实际情况所反映的问题与不足,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于2010年正式启动了“朝阳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项目”,从机制建设到组织实
施,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规划,从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的编写、课程化实施、教师培训等三个方面着手,大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的研发和整合、传统
文化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与学校整体课程的融合、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分类和梳理、科研课题及项目的学术引领、教师文化素养
及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  自编教材,立足学校需求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
针对区域调研显示的教学内容系统性不足、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北京市朝阳区组建专家团队,在2010年就编写了《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第一版)。
整套读本分小、初、高三个学段编写,小学2册、初中1册、高中1册,并于2015年和2016年进行了两次修订,开发了相关的电子教材。在全区的传统文化
教育现状调研中,有95%的学校认为该套资源难易适度,适合学生使用。
  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提升区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软实力
北京市朝阳区较早在全区开展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主题培训活动,启动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领导力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传统文化领
域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为中小学教师做专题讲座和系列培训,与国内高校和专业学术机构联合,制定专门培训课程,让教师深入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为传统文化教
育的开展打造良好的师资软实力。

 项目课题推动引领,总结梳理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模式
目前北京市朝阳区在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建设方面已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课程实效性明显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如:日坛实验学校的国学经典诵读课
程,通过诵读活动进行童蒙养正的训练;劲松四小的“嘉禾四时”课程,以传统节令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了跨学科整合的主题课程;黄胄小学开设剪纸、泥塑、面人
制作、京韵大鼓、书法、风筝制作等校本课程,增强学生传统文化技艺,丰富学生的过程体验……朝阳教研中心附属中学的故宫游学课程、北京中学文化游学等课
程,围绕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将文学、历史、政治、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整合融通。学生的课程评价反馈表显示,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开拓了学生
视野,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省能力。
把传统文化写入教材,多拍这方面的动画和这方面的电视剧,影响一代人要从娃娃抓起。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