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古代诗歌特点是是数字,既然古代的语言发音跟现代不同,那诗词如何做到押韵?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20 19:11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07-20 07:56
古代诗歌特点是是数字,既然古代的语言发音跟现代不同,那诗词如何做到押韵?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07-20 08:08
不同的时代押不同的韵。将音节分析为“声”和“韵”两个部分,是对原本在使用中自然产生的音节进行一种分析和归纳,是一个抽象化的过程。对于一般人来说,说话过程中,音节已经是最小的单位了,没有再分析的必要了。因此,声和韵概念的区别,其实是个挺伟大的发现。中国古人对音节的认知本来是整体性的,随着东汉时佛教进入中国,梵文经典渐渐也被带进中国。而梵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所记录梵语属印欧语系统),分为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而且印度人很早就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在梵文的启发下,中国古人也逐渐把汉语音节分析为声、韵两个部分。南朝沈约著《四声谱》,又同其他几位文坛名士一起提出四声八病论,对声调在形成诗歌韵律美过程中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提炼总结。这些成就,为之后近体诗在押韵和平仄上是要求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近体诗的出现和发展。在有了押韵和平仄等这些要求之后,诗歌押韵,是按照写诗当时的时代的“韵部”来押韵的。我曾在“古代中文与现代中文的读法相同吗?”的答案当中提到过“韵书”。这些韵书在记载汉字发音时的归类纲目即是“韵部”。现在的字典词典,如果按“音序”检字,实际上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在英文字母中的顺序排序的。但在古代韵书中与此不同,它们是把字按韵母分类,相同韵母的归在一类里,每一个类叫做一“部”。一首诗歌要押韵,其韵脚字必须在一个“韵部”里选,才能叫符合押韵要求。而不同时代的韵书,因为语音的变化和韵部的分合,对韵部的划分是不一样的。比如隋朝的《切韵》分206部(可以相见每部里的字数不算太多),似乎过于细致。到宋朝时平水韵合并为107部,就少得多了。这种韵部的减少,既有为简化方便而进行的合并,也有语音本身变化的因素。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韵书和韵部归类,押韵的要求也会随之发生些许变化。古代诗歌符合写作时的韵部归类,就可以算押韵。从“近代汉语”阶段开始到现在,许多文士为了“雅”,拟古甚至“泥古”,会刻意坚持按照唐宋时的韵部写诗,即使写作当时已经不押韵了,但因为符合“古人韵部”,也仍然算押韵。近现代以来,北方民间戏曲、曲艺艺人为方便创作,使用的基本上是根据近现代汉语发音总结的“十三辙”,也就是把常用字粗略地分成十三个类似韵部的类(与这个数量相比,就显出前文的206部是“过于细致”了),分别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每组两个字是为方便记忆而选择的该韵的代表字而已,没有特别的意义。艺人们为了更好记,用一个字代表一辙,把十三辙拼成了一句话:“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北方戏曲曲艺只要按这“十三道大辙”安排韵脚字,就可以算是押韵了。现在北方民间常说的打油诗、顺口溜儿之类的,大体就是按这个要求押韵的。可以看出,从古至今,字音变化很大,押韵的要求也在随时代变化着。所以许多古诗,今读不押韵,比如@lotus9举的例子就是,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风疾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再比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等等,用普通话发音都不押韵,但因为像客家话这样的“活化石”级别的方言(接近距今一千年左右的中原话)保留的古汉语读音信息比较多,所以读古诗可能押韵的就比较多。总而言之,押韵与否,不能倒推。即不能以现代的标准衡量从前,读音变了,就不押韵了。标准也是一直在变化的,时代不同,押韵不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