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误把白糖当砒霜投毒该如何定罪?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31 10:05
  • 提问者网友:雾里闻花香
  • 2021-03-30 18:41
误把白糖当砒霜投毒该如何定罪?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3-30 20:12
若行为人是在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将白糖和砒霜弄混,则无罪;若行为人主观上故意误把白糖当砒霜投毒,则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若行为人事先不知道会弄混白糖和砒霜,从客观上来看,行为人的行为没有现实可能的危险性,故不应从刑法上进行评价,所以不构成犯罪。
若行为人主观上故意误将砒霜当白糖,那么他的这种行为属于相对不能犯。从客观上来讲,行为人用通常可行的方法实施了某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即行为人在确信所投放的是“砒霜”的情况下,将其拌入被害人所要吃的食物内,主观上,行为人认识到砒霜的危害性,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这种危害社会的后果,而抱着希望结果发生的态度,其行为最终没有实现,并非由于主观上的放弃或行为的不当,而是基于犯罪行为所指向的犯罪对象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错误。
这种错误即“对象非砒霜”是行为人不希望的,而主观上非错误的认识“确信对象是砒霜”是行为人希望发生的。如果没有对对象发生认识上的错误,其主观和客观作用下的行为必然导致对犯罪对象或对客体的损害,而其行为也必然是一种既遂状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雾月
  • 2021-03-30 21:01

第一种观点认为:甲不构成犯罪。第二种观点认为: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未遂。
一、第一种甲不构成犯罪。从客观上来看,甲的行为没有现实可能的危险性,故不应从刑法上进行评价,所以不构成犯罪。
二、第二种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未遂。甲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是误把白糖当作砒霜,是工具不能犯的犯罪未遂。
三、从客观上来讲,行为人用通常可行的方法实施了某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即甲在确信所投放的是“砒霜”的情况下,将其拌入乙所要吃的食物内,主观上,行为人认识到砒霜的危害性,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这种危害社会的后果,而抱着希望结果发生的态度。
四、以对客体是否造成实际的损害来区分罪与非罪是缺乏理论根据的,因为犯罪构成要件本身就是建立在犯罪既遂的情况下形成的理论;而以对象实际不是砒霜来否定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五、故意杀人罪中的对象不能犯,不能影响对其犯罪性质的认定,而只对其犯罪形态产生影响,即认定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是恰当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