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千变万化
释义:形容变化极多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至弇(1)。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
越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2)。穆王惊视之,趣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3)其颐(4),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
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 (《列子·汤问》)
【注】(1)【 弇(yǎn)】即崦嵫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2)【能倡者】能歌善舞的人。
(3)【 顉(qìn)】同揿,抑下
(4)【颐(yí)】下巴
【练习】
1、古人行文,或因有所顾忌,或由于谦恭,或为了求雅,往往不直言其事而把要表达的意思拐着弯说出来,即所谓委婉说法。例如上文中“周穆王西巡狩”的“巡狩”,指的就是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
下列委婉说法各指什么?
山陵崩:
填沟壑:
会猎:
更衣:
待罪:
2、解释加线的词
(1)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 )
(2)穆王荐之( )
(3)趣步俯仰,信人也( )
(4)捧其首,则舞应节( )
(5)王谛料之( )
(6)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
3、下面译句,不正确的有:
A、道有献工人:半道上有人(向穆王)献上一个手艺人
B、若有何能:你有什么才能
C、日以俱来:隔日把它一同带来
D、趣步俯仰:(它)能快走慢步,俯身抬头
E、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人的技艺竟然能达到与创造天地的神同样的成就吗?
答( )
4、本文对偃师所造之能倡者的描写,采用了哪些方法?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D、欲扬先抑 E、逐层铺垫 F、烘云托月
答( )
成语故事阅读与训练(一)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9 05:43
- 提问者网友:送舟行
- 2021-12-18 19:4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末日狂欢
- 2022-01-05 20:44
、千变万化
释义:形容变化极多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至弇(1)。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
越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2)。穆王惊视之,趣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3)其颐(4),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
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 (《列子·汤问》)
【注】(1)【 弇(yǎn)】即崦嵫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2)【能倡者】能歌善舞的人。
(3)【 顉(qìn)】同揿,抑下
(4)【颐(yí)】下巴
【练习】
1、古人行文,或因有所顾忌,或由于谦恭,或为了求雅,往往不直言其事而把要表达的意思拐着弯说出来,即所谓委婉说法。例如上文中“周穆王西巡狩”的“巡狩”,指的就是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
下列委婉说法各指什么?
山陵崩:
填沟壑:
会猎:
更衣:
待罪:
2、解释加线的词
(1)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 )
(2)穆王荐之( )
(3)趣步俯仰,信人也( )
(4)捧其首,则舞应节( )
(5)王谛料之( )
(6)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
3、下面译句,不正确的有:
A、道有献工人:半道上有人(向穆王)献上一个手艺人
B、若有何能:你有什么才能
C、日以俱来:隔日把它一同带来
D、趣步俯仰:(它)能快走慢步,俯身抬头
E、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人的技艺竟然能达到与创造天地的神同样的成就吗?
答( )
4、本文对偃师所造之能倡者的描写,采用了哪些方法?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D、欲扬先抑 E、逐层铺垫 F、烘云托月
释义:形容变化极多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至弇(1)。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
越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2)。穆王惊视之,趣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3)其颐(4),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
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 (《列子·汤问》)
【注】(1)【 弇(yǎn)】即崦嵫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2)【能倡者】能歌善舞的人。
(3)【 顉(qìn)】同揿,抑下
(4)【颐(yí)】下巴
【练习】
1、古人行文,或因有所顾忌,或由于谦恭,或为了求雅,往往不直言其事而把要表达的意思拐着弯说出来,即所谓委婉说法。例如上文中“周穆王西巡狩”的“巡狩”,指的就是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
下列委婉说法各指什么?
山陵崩:
填沟壑:
会猎:
更衣:
待罪:
2、解释加线的词
(1)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 )
(2)穆王荐之( )
(3)趣步俯仰,信人也( )
(4)捧其首,则舞应节( )
(5)王谛料之( )
(6)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
3、下面译句,不正确的有:
A、道有献工人:半道上有人(向穆王)献上一个手艺人
B、若有何能:你有什么才能
C、日以俱来:隔日把它一同带来
D、趣步俯仰:(它)能快走慢步,俯身抬头
E、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人的技艺竟然能达到与创造天地的神同样的成就吗?
答( )
4、本文对偃师所造之能倡者的描写,采用了哪些方法?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D、欲扬先抑 E、逐层铺垫 F、烘云托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