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洗礼中点水洗和浸洗的区别?
答案:7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19:33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4-03 00:58
基督教洗礼中点水洗和浸洗的区别?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4-03 01:31
洗礼(或称浸礼、圣洗圣事),是一宗教仪式,现普遍指基督教的传统仪式。据《圣经》记载,施洗约翰曾为耶稣施洗,而这亦是耶稣吩咐的仪式。洗礼一词“Βάπτισμα”(Baptisma),其希腊原文意思是进入水中或沉入水中。
洗礼通过把水倒在、撒向受洗者头上或把受浸者放进水中,然后扶起来施行。现天主教、东正教和大部分的基督新教实施的婴儿洗礼在3世纪时出现。由于对洗礼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内,在基督教历史上也发展出不同的教义。对于洗礼的讨论,主要提到:洗礼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婴孩、死人受洗等问题
洗礼信念及资格宗派 对洗礼之信念 施洗方式 对婴儿洗礼之信念 洗礼能更生及给予灵命
东正教会 信“奥秘”(圣礼)是必须有的 用浸入三次的方式(紧急情况之下才可接受浇洒方式) 信,亦领受圣餐以反抹油礼(膏抹) 信
罗马天主教会 必须领洗,才能得到注入那称为圣宠(grace)的成圣力量,以开导人踏上得救的途径 主要用浸入(三次)或浇灌的方式 信 信
路德宗(信义宗) 是上帝圣灵所用的媒介,藉以将所必需的,新生命的身份赐给罪人 用浇洒,浇灌或浸入的方式 信 信
浸信宗 一种神圣规程,一种象征性的礼仪,一种已获拯救的礼记,但并非得救所必需 用浸入水中方式 不信(洗礼是一个认信的行动;惟有归信的人才能够承认信仰) 不信
圣公宗(英国国教、盎格鲁公教) 得救所必需,因为洗礼给予灵性的重生 用浸入,或浇灌的方式 信 信,但盎格鲁公教(不重仪典)的圣公会 (low Episcopalians) 却不信
循道宗(亚缅尼亚会、卫理公会) 洗礼并非得救所必需,因为洗礼只是表明某人作为基督徒团契之成员的表面标记 用浇洒,浇灌或浸入的方式 信 信
长老会 一种规程,一种象征性的礼仪,和成年信徒现有信仰的一个印记 用浇洒,浇灌或浸入的方式 信,表示孩子他们基督徒父母同是圣约团契之成员 不信
公谊会─又译贵格会和门诺会 是表面的象征而已,现在已经不要施行了 不信以水施行的洗礼,只相信人的灵魂要持续地进行内在的洁净,靠赖圣灵导引而过著有纪律的生活 — —
救世军 现在不为任何人施洗(相信仅在基督再临时方可为人施洗) — — —
归正教会 象征与主联合,罪得到洁净,且是信徒对神信心的标记与印证 洒水礼(点水礼)为主,少部分施予浸水礼 信,表示孩子与基督徒父母同是圣约团契之成员,待成年后施予坚振礼 不信
宣道会 象征与基督同钉、同死、同埋葬、同复活,加入教会 主要用浸礼,身体状况不适合者可施洒水礼 不信,但有婴儿奉献礼 不信
五旬节派教会(数种不同的“圣洁”会、圣从联台宣道会、神召会) 以水洗礼乃是一种规程,以象征见证已经接受基督为个人救主的一种礼仪 以浸入方式:亦强调必须有圣灵特别浇灌的第二次洗礼,而有能说不可理解的方言为证 不信° 但把婴儿献给上帝并祈求赐福给她们 —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一种规程,一种象征性的礼仪;并非得救所必需。只对理解受洗意义的信徒施洗 仅用浸礼 不信(唯有那些已达年龄足以表明知道自己归正者,才可受浸。可以把小孩奉献或呈献给上帝) 不信
真耶稣教会 要求受洗者必须相信洗礼,耶稣是唯一的救世主,耶稣的血有赦罪的功能,教会是耶稣的身体,承认自己的“罪” 全身浸入水中 信 信
联台基督教会(福音归正会和公理会) 并非得救所必需,因为洗礼不过是表面的礼仪而已 用浇洒方式 不信(洗礼在受坚振礼时才施行°婴儿由父母或代父母将其呈献或奉献给上帝) 不信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 (摩尔门教) 洗礼使人罪得赦免和进人教会,是得救必需的规程 穿白衣(象征纯洁),由掌有适当祭司职权者施行浸礼,全身浸入水中 不信(八岁或以上者才可受洗) 信
灵粮堂 受洗之人必须相信主能赦罪,罪得赦免及重生,并且有极大意愿及信心跟从基督的脚步 穿白衣(象征纯洁)全身浸入水中 信(经堂内传道师及牧师允许可受圣洗礼;无年龄限制) 信
洗礼通过把水倒在、撒向受洗者头上或把受浸者放进水中,然后扶起来施行。现天主教、东正教和大部分的基督新教实施的婴儿洗礼在3世纪时出现。由于对洗礼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内,在基督教历史上也发展出不同的教义。对于洗礼的讨论,主要提到:洗礼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婴孩、死人受洗等问题
洗礼信念及资格宗派 对洗礼之信念 施洗方式 对婴儿洗礼之信念 洗礼能更生及给予灵命
东正教会 信“奥秘”(圣礼)是必须有的 用浸入三次的方式(紧急情况之下才可接受浇洒方式) 信,亦领受圣餐以反抹油礼(膏抹) 信
罗马天主教会 必须领洗,才能得到注入那称为圣宠(grace)的成圣力量,以开导人踏上得救的途径 主要用浸入(三次)或浇灌的方式 信 信
路德宗(信义宗) 是上帝圣灵所用的媒介,藉以将所必需的,新生命的身份赐给罪人 用浇洒,浇灌或浸入的方式 信 信
浸信宗 一种神圣规程,一种象征性的礼仪,一种已获拯救的礼记,但并非得救所必需 用浸入水中方式 不信(洗礼是一个认信的行动;惟有归信的人才能够承认信仰) 不信
圣公宗(英国国教、盎格鲁公教) 得救所必需,因为洗礼给予灵性的重生 用浸入,或浇灌的方式 信 信,但盎格鲁公教(不重仪典)的圣公会 (low Episcopalians) 却不信
循道宗(亚缅尼亚会、卫理公会) 洗礼并非得救所必需,因为洗礼只是表明某人作为基督徒团契之成员的表面标记 用浇洒,浇灌或浸入的方式 信 信
长老会 一种规程,一种象征性的礼仪,和成年信徒现有信仰的一个印记 用浇洒,浇灌或浸入的方式 信,表示孩子他们基督徒父母同是圣约团契之成员 不信
公谊会─又译贵格会和门诺会 是表面的象征而已,现在已经不要施行了 不信以水施行的洗礼,只相信人的灵魂要持续地进行内在的洁净,靠赖圣灵导引而过著有纪律的生活 — —
救世军 现在不为任何人施洗(相信仅在基督再临时方可为人施洗) — — —
归正教会 象征与主联合,罪得到洁净,且是信徒对神信心的标记与印证 洒水礼(点水礼)为主,少部分施予浸水礼 信,表示孩子与基督徒父母同是圣约团契之成员,待成年后施予坚振礼 不信
宣道会 象征与基督同钉、同死、同埋葬、同复活,加入教会 主要用浸礼,身体状况不适合者可施洒水礼 不信,但有婴儿奉献礼 不信
五旬节派教会(数种不同的“圣洁”会、圣从联台宣道会、神召会) 以水洗礼乃是一种规程,以象征见证已经接受基督为个人救主的一种礼仪 以浸入方式:亦强调必须有圣灵特别浇灌的第二次洗礼,而有能说不可理解的方言为证 不信° 但把婴儿献给上帝并祈求赐福给她们 —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一种规程,一种象征性的礼仪;并非得救所必需。只对理解受洗意义的信徒施洗 仅用浸礼 不信(唯有那些已达年龄足以表明知道自己归正者,才可受浸。可以把小孩奉献或呈献给上帝) 不信
真耶稣教会 要求受洗者必须相信洗礼,耶稣是唯一的救世主,耶稣的血有赦罪的功能,教会是耶稣的身体,承认自己的“罪” 全身浸入水中 信 信
联台基督教会(福音归正会和公理会) 并非得救所必需,因为洗礼不过是表面的礼仪而已 用浇洒方式 不信(洗礼在受坚振礼时才施行°婴儿由父母或代父母将其呈献或奉献给上帝) 不信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 (摩尔门教) 洗礼使人罪得赦免和进人教会,是得救必需的规程 穿白衣(象征纯洁),由掌有适当祭司职权者施行浸礼,全身浸入水中 不信(八岁或以上者才可受洗) 信
灵粮堂 受洗之人必须相信主能赦罪,罪得赦免及重生,并且有极大意愿及信心跟从基督的脚步 穿白衣(象征纯洁)全身浸入水中 信(经堂内传道师及牧师允许可受圣洗礼;无年龄限制) 信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woshuo
- 2021-04-03 06:20
意义是一样的。都是决心归主。只是形式上不同。。一种是将身体全部侵入水中。另一种是点水礼,
- 2楼网友:woshuo
- 2021-04-03 04:48
点水冼是肯定错的,圣经说,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浸就是把整个全人浸在水里面,人下去时,表示死亡,从水里上来表示复活,点水洗是没有复活的生命追问有一个问题,那么不受洗呢?一个强盗没受洗也得救了。得救就必须有生命啊
- 3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4-03 04:05
一样的,点水礼是在人生重病的时候,或者年纪老迈,不能够下床,浸水礼当然就不行了,所以会点水
- 4楼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4-03 03:54
没区别,只是仪式上的不同。
- 5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4-03 03:39
过去是浸水礼,现在大多是点水礼功效是一样的。都承认,但是一些教派是承认浸水礼,因为圣经中耶稣是受的浸水礼。
- 6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4-03 03:10
方式不同,意义是一样的。就是在形象上表征和基督一样受死-复活。
它是个见证仪式,并不会带给你什么奇妙能力。
点水礼是后来教会开始中采用的,主要是针对一些因为身体不适合而没法进行浸礼的受洗者。
只要有条件,身体够健康,还是应该采取浸礼的。
它是个见证仪式,并不会带给你什么奇妙能力。
点水礼是后来教会开始中采用的,主要是针对一些因为身体不适合而没法进行浸礼的受洗者。
只要有条件,身体够健康,还是应该采取浸礼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