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养猪户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4 22:21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11-14 15:35
养猪户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者煙囻
  • 2021-11-14 16:16
具体如下:
  1.防寒保暖。围墙要抹严,防贼风侵袭;窝顶要修好,防漏风飘雪;猪圈西、北面可用玉米秸夹成防风障。有条件的农户可用塑料薄膜盖圈顶,建太阳能暖圈,也可在圈内墙一角砌建圈中圈,使其三面有墙,一面朝阳,增强防寒效果。
  2.防潮湿。要勤扫圈舍,及时清理粪尿及冰雪,勤换勤晒垫草,加强猪的调教,养成定点排粪尿的习惯。
  3.饲料营养全面。要做到饲料多样化,营养全面,满足御寒和生长发育所需;勤喂少添,防止冻槽;冬季昼短夜长,晚间睡前增喂一次夜食,使总饲喂量高于夏 秋季;不喂冰冻饲料;喂稠食,不喂稀食,减少热能损失,防止尿窝湿圈;适当添喂花生饼、玉米等含热能高的饲料。 另外,仔猪还要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促其生长发育。
  4.适当增加饲养密度。数头猪同窝,可互相取暖,还可以利用猪的抢食习性,增加采食量。
  5.加强护理。母猪冬季产仔,一定要有专人护理,生火御寒。怀孕母猪和正在生长发育的猪更需要这样的护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荒野風
  • 2021-11-14 17:19
一是抓住机遇。在市场波动不断的情况下发展养猪,应当注意抓好四个时期,即:低谷期、发展期、高峰期和下滑期。生猪市场波动中的低谷期是养猪户进入的最佳时机,此时仔猪、种猪价格低,发展养猪的投入成本较低;生猪市场逐渐走出低谷进入发展期时,养猪户要加快膨胀规模;生猪市场进入高峰期时,养猪户应尽快出栏生猪,以取得最好的效益;待到生猪生产进入下滑期时,养猪户的重点应放到压缩存栏,提高质量,加强管理等方面,等待时机再图更大发展。生猪生产发展过程中几个不同时期的掌控,关键要靠经验的积累和信息的了解,打算从事或正在从事养猪业的农户需要平时多观察、多了解、多积累养猪业发展情况,从而对养猪业的现状、趋势和规律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 二是适度规模。大规模养猪涉及资金、技术、土地、环保等诸多问题,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农户在发展养猪生产中,仍有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规模饲养。这是因为,如果农户的养猪规模太小,即使在养猪效益好时,养上一两头猪也难以取得明显的效益;在养猪效益不好时,却首当其冲,受损失最大,弄不好白忙活。在当前农村经济条件下,农户养猪规模适宜在30头左右,投资大约2万元。这样在正常年份,按年出栏100头,每头猪效益80元计算,可获利8000元。有条件的农户,最好搞自繁自育,这样能够减少仔猪成本,减少疫病发生,可明显提高养猪效益。 三是疫病防控。近年来生猪疫病呈现出非典型症状、混合感染、不好诊断的特点,疫病抗药性明显增强。疫病防治费用已经成为重要支出之一,甚至在一些时候成为决定养猪效益的关键因素。如果农户养的猪得病,费用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一旦有病死现象,损失无法估量。因此,养猪户应改变“重治轻防”的思想,树立“以防为主”的观念,从养猪场选址、猪舍设计、程序化防疫、科学饲料配方等基础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防止疫病的发生。而一旦猪发生疫病,要做到及时隔离,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是良种良法。优良品种是取得养猪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良种猪出栏时与普通猪相比,每公斤销售价格差在0.5元左右。有了良种还要有良法。粗放的饲养模式,不仅限制了良种猪生产水平发挥,甚至造成较大的损失和浪费。良种猪的饲养讲究饲料配方科学,圈舍整洁卫生,同时日常管理也十分重要。比如:良种猪对外界环境刺激敏感,不安静的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环境、饲料或粗暴对待等不良刺激,都容易使猪出现应激反应,严重影响良种猪的生长。因此,农户在发展良种猪生产的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良种猪饲养技术,使良种与良法配套,力求取得最好的养猪效益。 五是联合生产。小规模的养猪场户可通过建立生猪产销协会、合作社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从而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联结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生产,收到降低成本、减少疫病、提高售价、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 近几年,由于畜牧业标准化工作的广泛开展,推动了养殖业向现代化、规模化的转变,各地标准化的养殖场、饲养小区数量激增,这也把畜牧业推进到标准化阶段。 但是,在看似标准化、规模化的背后却存在诸多不适应,也就是标准化的硬件设施完善了,相应的软件却不能跟上,具体表现在:缺乏技术人才,致使在标准化的先进设施下,却存在传统的操作,不能使先进的设备真正发挥作用;缺乏现代化管理,标准化的设备设施到位了,但是标准化的养殖意识却还没有到位,也就是架子起来了,里面的构造却还很模糊,使规模化、现代化设备、设施与落后的管理理念不协调,导致了养殖企业对于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不适应;缺乏制度和执行力,表现在标准的制定上不尽合理,可操作性差,再有就是标准的制度执行上不到位或不执行,等等。 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对于标准化实质的把握不是很清晰。畜牧业标准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而不单单是硬件方面的设备设施,它还包括现代化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等软件建设。标准化发展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同步,而现在来看,标准化的硬件建设步伐较快,而软件建设确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软肋,所以在今后畜牧业标准化的建设和推广中,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畜牧业标准化的软件建设。 一是提升管理理念。养殖场也好,养殖小区也罢,都应当把其作为企业来看待,既要重视建设,又要重视管理,既要建章立制,又要严格执行,最终做到标准化的场子兴建、标准化的饲养程序、标准化的组织形式相结合的统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二是注重环保建设。环保型畜牧业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也是标准化建设的重点,所以在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建设中应当提高环保意识,做好废水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完善各项标准,按标准生产,切实提高畜产品安全和质量。生产中有没有标准可以参照,或者标准具备不具备可操作性对保证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而且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目的就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畜产品,所以能否按标准生产出安全的畜产品成为标准化建设是否成功的一个考核标准。 四是加强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培训。只有具备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才能使先进的设备设施充分发挥作用。对于当前的标准化建设来说,这也是做到标准化硬件、软件同步而行的必要措施。参考资料: http://www.pig.org.cn/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