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江西金太阳全国大联考2007届高三第二次地理答案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8 17:25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04-27 17:12
2007届第二次,别乱发。2009年11月27日也就是明天考。光选择也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4-27 18:17

全国大联考


2 0 1 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


编审: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地理研究室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i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第工卷答案填在第Ⅱ卷前的答题栏中,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按要求写


在试卷上。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占30%,第三单元占50%,第四单元占20%。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计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入答题栏中相应的位置)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全球公益活动,有80个国家的4000座城市,超


过10亿人在2009年3月28日晚8时30分至9时30分熄灯一小时。回答1~2题。


1.下列国家中,最早停电一小时,享受这一美丽的“黑暗时刻”的是( )


A.印度尼两亚 B.英国 C.中国 D.新西兰


2.该活动已经开展了三年,目的是转变民众对于碳排放的态度,抑制全球性环境问题。


其应对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破坏 B.全球变暖 C.酸雨 D.荒漠化


北京时间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77°06’E)正式开站。以昆仑站为依托,中国将有计划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图l为南极地区的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图,分析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南极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大气输送,⑦为地下径流 B.③为蒸发,⑤为降雪


C.④为植物蒸腾,⑥为地表径流 D.图中海陆问循环方向为逆时针


4.科学工作者生活于南极洲,必然需要能源,而从其他大洲带入运输费用较高。如果就


地解决隧源问题,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


A.地热能 B.风能 C.煤炭 D.太阳能


海水淡化的装置由一个透明的倒置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首先将海水导入底盘内(步骤一),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步骤二);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步骤三)。读图2,回答5~6题。



5.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 )


A.温室效应和水循环等原理 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地球自转等运动规律


C.热力环流和全球性大气运动等原理 D.洋流和潮汐等海水运动规律


6.下列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玻璃漏斗的增温作用与蔬菜大棚的保温作用的原理是不同的


B.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人水槽


C.海水蒸发的热量来源于地球内能的释放


D.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


图3为某海区因洋流影响而形成的表层海水剖面示意图,图中曲线为18℃等温线。读图回签7~8题.


7.如果该海区在北太平洋,那么流经该海区的洋流是( )


A.日本暖流 B.千岛寒流


C.阿拉斯加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8.如果该海区在北大西洋,那么其沿岸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图4是我国西南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9—10题。


9.从图中看出这里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它们可能是()


A.砂岩、页岩 B.花岗岩、玄武岩


C.大理岩、板岩 D.侵入岩、喷出岩


10.下列有关该地河流两岸平原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沉积


B.水平挤压使岩层上升,风力侵蚀


C.地壳下陷,流水溶蚀 D.火山熔岩上升,流水侵蚀


图5中a是15°纬线,P点是该纬线上的点,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其日


影在南。Q点位于晨昏线上,时间为5:25,距a线的最短距离约为


555 km,P、Q的经度差为m度。读图,回答11--13题。


11.此时的月份可能是( )


A.12月 B.3月 C.6月 D.10月


12.设P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Q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z,则一年中( )


A.H1都大于H2 B.H1都小于H2


C.H2大于H1的时间比H1大于H2的时间长


D.有两天时间H1等于H2


13.此日若Q点位于昏线上,而P点已日落n分钟,则P点比Q点( )


A.日出早4m分钟 B.日出晚4m分钟


C.昼长长(2n+8m)分钟 D.昼长短(2n一8m)分钟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及地形剖面图。读图6,回答l4~15题。


14.形成图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


A.风化作用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火山喷发


15.在野外,该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


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①地估测出山的海拔高度


B.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C.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相对深度


D.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海拔高度


读图7,回答l6~17题。


16.若X为经度且向东递增,Y为纬度且向北递增,a为等温线,M处为大陆,N处为海洋,则该区域正值( )


A.冬季一——燕山雪花大如席


B.春季——一枝红杏出墙来


C.夏季——接天莲叶无穷碧


D.秋季——霜叶红于二月花


17.若X为海平面并指向东,Y为海拔高度,a为近地面等温线,则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N处可能吹( )


①东北风 ②东南风 ③西北风 ④西南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所含能量。图8中示意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生变化。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B.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从东北向西南递增


19.下列关于该区域气候要素与生物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上生物量随着多年平均气温的降低而增多


B.地上生物量随着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升商


C.若该区域变暖,光合作用增强,地上生物量增多


D.若该区域变暖,水分蒸发和蒸腾加剧,地上生物量减少


读世界大洋自然带分布图(图9),回答20---21题。


20.下列关于图中各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自然带的水温较7自然带低


B.3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经济鱼类多


C. 4自然带多阴雨天气,海水蒸发量最小


D.受西风漂流与南极冰盖的影响,5、6自然


带的水温较低,因此生物资源相对较少


21.图中a、b、c、d四个岛屿中由板块张裂、火山喷发形成的是( )


A.a B.b C.c D.d


图10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关联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松花江和珠江的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


作用( )


A.① B.② C.③ D.④


23.下列地貌景观主要由⑤作用形成的是( )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图12),回答24---25题。


24.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问存在的激烈矛盾,


而且愈演愈烈,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25.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20 1 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50分)


26.(10分)图13中A、B、C、D四条曲线表示某一半球不同纬度的四地在6月22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14是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为正值)之差随纬度的变化图(图中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变化值),回答下列问题。









(1)A地的经纬度是 。


(2)一架飞机从B地飞往C地,航行方向是 方向,为了保持飞机巡航高度始终在


平流层下部,机长应在飞行过程中将飞行高度逐 (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3)E、F点的数值为 ( )


A.23°26′,66°34′ B.43°O8′,23°26′


C.46°52′,23°26′ D.46°52′,0°


(4)在图14上标出G、H两点的纬度并补全该图。


27.(10分)图15是某地区地形示意图,图16是两幅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l5的信息判断该地区东南部的地形是 ,判断理由是




(2)图16的两幅气候统计图中,反映图l5所示地区气候类型的是 图。


(3)从水系、地形、气候等因素,分析该河流域内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28.(10分)2008年8月26日,图18所示的N国发生了地震。读图17和图18,回答下列问题。


(1)图17和图l8相比,比例尺较大的是图 。


(2)图17中A、B、C三个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板块,图l8所示N国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国位于板块 (消亡或生长)边界处。


(3)图18中a、b线段表示洋流,添加箭头表示洋流流动的方向。


(4)a洋流按成因分类属 流,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主要影响是 。


(5)M地沿海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分析该地形成大渔场的主要原因。





29.(9分)世界第一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险峻幽深,侵蚀下切深度达5382米,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风雨林带等九个垂直自然带,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带最完整的地方。读图19,回答下列问题。


(1)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是



(2)雅鲁藏布江谷地是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


带分布区,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其气候带和自


然带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试分析原因。







(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高山雪线之下的自然带依次是( )


A.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B.高山灌丛草甸带、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针叶林带


C.高山灌丛草甸带、常绿针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D.常绿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常绿阔叶林带


(4)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带最完整的地方,原因是



30.(11分)下列两幅地图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东西部差异。读图20和图21,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两幅地图表现的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







(2)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上,我国东、西部地区有何差异?








(3)试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说明西部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的特征。













全国大联考


2 0 1 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


编审: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地理研究室


参 考 答 案


1.D


(解析:新西兰是四国中位置最东、地方时最早的国家。)


2.B


(解析:熄灯一小时的目的是节电,以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使用,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3.B


(解析:南极地区的水循环形式主要是在固、气两种形态间转换,降水是以雪的形式。图中海陆间循环方向为顺时针。)


4.B


(解析: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风频最高的地区,可就地开发风能。)


5~6.A B


(解析:太阳光透过漏斗能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用的是温室效应的原理;海水蒸发,水蒸气在漏斗壁上冷凝成水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是水循环的原理。。由于太阳辐射是海水蒸发的热量来源,该装置的使用要受到天气的影响,玻璃漏斗的增温作用与蔬菜大棚的保温作用的原理相同。)


7~8。I)A


(解析:该洋流为上升流,应为中低纬大洋东部的寒流,沿岸多沙漠气候。) ‘


9.A


(解析:具有层理结构是沉积岩的特征,砂岩和页岩属于沉积岩。)’


10.A


(解析:河流冲积平原位于地堑中,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和流水沉积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11.A


(解析:根据材料中a是15。纬线,P是该纬线上的点,一年中六部分时间其日影在南,可以判断出Q在20。S上,且位于晨线上,昼长为l3小时l0分,故可能是l2月份。)


12.D


(解析:当太阳直射P、Q中间纬线时,两者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依据太阳直射点的往返移动规律,这种情况的持续时间只有两天。)


13.D


(解析:由条件可知,P比Q点早日落n一4m分钟,故昼长短2n一8m。)


14.B


(解析:该地貌位于横断山区,图示西北地区为褶皱山系,是由于岩层受地壳运动挤压而成的。)


15.C


(解析:海拔是绝对高度,指高于海平面多少米,无法目测。相对高度和相对深度可以目测,但②④两处为凸坡,视线被遮挡,看不到山顶或谷底;①③两处为凹坡,可以通视。)


16.C


(解析:由题干信息和图示信息可以判断,该区域应为亚欧大陆,M处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为北半球的7月份,应为夏季。)


17.A


(解析: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N处气压高,M处气压低,风从N吹向M,但无法确定南北半球,所以,N处可能吹东北风或东南风。)


18~19.B C


(解析: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由图可知,该区域生物量由南向北递增,由西向东递增。生物量随多年平均气温的降低而增加,随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丽增加;若该区域变暖,则水分蒸发和蒸腾作用增强,气候变得更加干燥,地上生物量减少。)


20.B


[解析:7自然带受西风漂流(寒流)、南极冰盖及海上浮冰的影响,水温低于l自然带;3区域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4自然带在赤道附近,气温高,海水蒸发量较大。但不是最大;5自然带所处海域的东岸由于受上升流影响,形成世界重要渔场。]


21.A


[解析:四地中只有a(冰岛)位于板块张裂带,为火山岛。]


22~23.A B


(解析:河流流域内的气候是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重要因素。⑤作用反映气候对地貌的影响,四幅图中B项的风蚀蘑菇是气候因子中的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24.A


(解析:人类对资源的无限制索取,导致资源环境破坏。)


25.C


(解析:人口剧增致使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人类的无知也是导致资源破坏的重要原因。)


26.(1)(150。E,23。26’N)(2分)


(2)西南上升(2分)纬度越低,对流层厚度越大(2分)


(3)C(2分)


(4)(2分)



27.(1)平原(2分)海拔在200米以下,河流曲折,村落较多(3分)


(2)①(2分)


(3)支流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地势平坦;降水集中。(3分)


28.(1)18(1分)


(2)A消亡(2分)


(3)略(2分)


(4)补偿降温减湿(2分)


(5)M沿海海域因上升流把海洋底部的磷酸盐和硅酸盐输送到海洋表层,给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3分)


29.(1)地壳的上升和流水的侵蚀下切(2分)


(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敞开,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气候带和自然带明显向北推进(4分)


(3)C(1分)


(4)①纬度较低,水热条件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好;②峡谷深,相对高度大。(2分)


30.(1)季风区与外流区基本重叠,非季风区与内流区基本重叠。(2分)


(2)东部流水作用显著,西部风力作用显著。(4分)


(3)一个地域的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我国西部深居内陆,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成为其农业自然资源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河湖很少,水循环不活跃(多内流河湖),径流量小,水源缺乏。土地资源:荒漠土地面积广大,耕地、草地、林地面积小(耕地、林地、草地只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土壤资源:水分少,有机质少,盐碱物质含量高,土层薄而贫瘠。生物资源:种类少,生物生长量小,生态环境脆弱。(5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