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①中国历史上对外来文化吸收最重要的有两次,一次是东汉年间传入...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06:22
  • 提问者网友:蓝琪梦莎
  • 2021-01-03 20:46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中国历史上对外来文化吸收最重要的有两次,一次是东汉年间传入的佛教,一次是明清之际传入的基督教。在同这两次异质文化的碰撞、冲突和交流之中,中国文化发生了变迁。  ②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中国哲学对域外的影响主要在亚洲地区。大航海时期后,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开始一体化的过程。此间,明清间的文化交流一开始就呈现出双向性特点,“西学东渐”和“中学西行”同时进行。17~18世纪中国哲学在欧洲的传播不仅直接影响欧洲思想的演进,也为日后发展起来的西方汉学奠定了基础。  ③历史是思想的基础。通过对这种哲学交流史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④第一,中国哲学的发展从来不是在一个自我封闭的交往中完成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外来文化的冲击,没有异质文化的融合,中国文化和哲学决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中国文化和哲学之所以到今天还有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历史的过程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程,就把握不了中国思想的特点,不懂得佛教,就抓不住中古时期中国思想的演变,不知道明清之际传入中国的“西学”,就无法理清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头绪。  ⑤凡有生命力的文化都不是“独语”的文化,惟有“对话”,才能促进思想交流,惟有宽容才会有文化的繁荣和昌盛。  ⑥第二,会通是哲学交流的必然结果。西学和中学何为体?何为用?这个问题争了一百多年也没弄清楚。80年代“西学热”,有人说只有西方文化才是人类的希望;90年代“国学热”,有人说下一个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越吵越糊涂。  ⑦其实答案就在历史中,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新问题,佛教来自“西国”,天文更是“大西”的利玛窦传来,实践证明这两次“西学”的传入在中国也是经历了一系列冲突,但最后的结果是“西学”变了味,天竺国的佛教变成了禅宗,罗马的基督教穿上了儒袍。反之,坚守夷夏之别,拒绝外来文化的鸵鸟政策也是不可能的。汤用彤先生早就作过十分清楚的论证,他说:“一个地方的文化思想,往往有一种保守或顽固的性质,虽受外力压迫而不退让,所以文化移植的时候,不免发生冲撞;又因为外来文化必须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一方面,本地文化思想受外来影响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因外来文化思想须适应本地环境,所以本地文化虽然发生变化,还不至于全部放弃其固有特性,完全消灭本来精神。”这种冲突与融合的结果是:“本地文化思想虽然改变,但也不至于完全根本改变;但是外来思想也必须改变,和本地相适应,乃能发生作用。”汤先生的这个结论也是对中外哲学交流史的总结。(1)第①段中作者谈到“异质文化的碰撞、冲突”。从文中看,作者认为为什么会有这种“碰撞与冲突”?(答案不超过20个字。)(2)在第④段中作者说:“不懂得佛教,就抓不住中古时期中国思想的演变”,其原因何在?(答案不超过30字。)(3)在第⑥段中所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者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不超过20个字。)(4)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两项是[  ]A.没有外来文化,就没有中国今天这样的文化哲学思想。B.在碰撞、冲突中,外来文化必须变成本地文化,才能与本地文化会通。C.历史事实证明,文化的产生是多元的。D.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E.文化交流的双向性,表现为对外来文化传入中国时产生的碰撞、融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1-03 20:53
答案:略解析: (1)因为本地文化思想有保守顽固的性质。对外来文化不退让。(2)因为中古时期佛教的传入,使中国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迁。(3)不了解“会通”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4)BE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行雁书
  • 2021-01-03 20:59
我明天再问问老师,叫他解释下这个问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