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的感想体会是什么?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1 00:57
- 提问者网友:骑士
- 2021-03-10 06:38
读论语的感想体会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3-10 07:55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的有关修身(内圣)、治国(外王)的思想流连于语录的字里行间。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 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 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就我看来,人的一生中秉怀着许多有关生活的触动,只是很多时候,这些触动没有点 燃让我们人格震撼的导引线,而使我们困窘地活着。于丹的《论语》心得中,虽然从其独特 的个性视角出发解读《论语》 。但毕竟是一种颇能为大众认可的个人独特的对于《论语》的 感悟。每个人要是想要在《论语》中找到让我们人格震撼的导引线,还需自己到论语中慢慢 寻觅。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 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如今人们对父母的付出视之为必然,孝 道在逐渐褪色。 对现在的人们讲孝是非常必要的, 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 “父在, 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当他父 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 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事父母能竭其力;”为人子女,做让父母 为你担心的事情,也不算是孝道。如今人们认为只要提供父母良好的生活条件就是孝,而对 父母们的感情需求漠然不管,不听从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但父母们真正需要的就是 这些。 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 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 教诲行事做人, 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提倡仁爱, 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 《 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 余地。
仁者, 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其喜人之有福, 而恶人之有祸也; 生心之所不能已 1 也, 非求其报也。 故曰: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所谓的仁, 是说其从心底里欣然地去爱别人; 他喜欢别人也有福,而且不喜欢别人有灾祸;这是从心中生起而不能停止的情感,是不求回 报的情感。所以说:“那上面的与人相互亲爱有所作为而不有心于作为。”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其实也就是恕这个字的本意。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 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 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我对孔子的仁爱之道尤为触动,孔子曾经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爱离 我们远吗?我想要仁的时候,念头一动,斯仁至矣,仁爱就来到我的心中,我的生命就被仁 爱充满了。 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备,便是修身的理想结果。而修德又 是 修 身 的 首 要 任 务 。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 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 治学的方法他讲究 “温故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 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治学与做人, “做人” “治学” 乃 之本,德才兼备方......余下全文>>
就我看来,人的一生中秉怀着许多有关生活的触动,只是很多时候,这些触动没有点 燃让我们人格震撼的导引线,而使我们困窘地活着。于丹的《论语》心得中,虽然从其独特 的个性视角出发解读《论语》 。但毕竟是一种颇能为大众认可的个人独特的对于《论语》的 感悟。每个人要是想要在《论语》中找到让我们人格震撼的导引线,还需自己到论语中慢慢 寻觅。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 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如今人们对父母的付出视之为必然,孝 道在逐渐褪色。 对现在的人们讲孝是非常必要的, 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 “父在, 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当他父 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 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事父母能竭其力;”为人子女,做让父母 为你担心的事情,也不算是孝道。如今人们认为只要提供父母良好的生活条件就是孝,而对 父母们的感情需求漠然不管,不听从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但父母们真正需要的就是 这些。 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 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 教诲行事做人, 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提倡仁爱, 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 《 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 余地。
仁者, 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其喜人之有福, 而恶人之有祸也; 生心之所不能已 1 也, 非求其报也。 故曰: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所谓的仁, 是说其从心底里欣然地去爱别人; 他喜欢别人也有福,而且不喜欢别人有灾祸;这是从心中生起而不能停止的情感,是不求回 报的情感。所以说:“那上面的与人相互亲爱有所作为而不有心于作为。”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其实也就是恕这个字的本意。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 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 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我对孔子的仁爱之道尤为触动,孔子曾经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爱离 我们远吗?我想要仁的时候,念头一动,斯仁至矣,仁爱就来到我的心中,我的生命就被仁 爱充满了。 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备,便是修身的理想结果。而修德又 是 修 身 的 首 要 任 务 。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 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 治学的方法他讲究 “温故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 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治学与做人, “做人” “治学” 乃 之本,德才兼备方......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