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区的,气候地理位置及代表名茶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3 08:11
- 提问者网友:温柔港
- 2021-03-02 23:29
中国茶区的,气候地理位置及代表名茶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3-03 00:36
中国现代茶区的分布
中国茶区平面分布在北纬18~37°,东经94~122°的广阔范围内,有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江西、陕西、河南、台湾、山东、西藏、甘肃、海南等19个省区的上千个县(市)。地跨6个气候带,即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日温带,各地在土壤、水热、植被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垂直分布上,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或百米,同样构成了土壤、水热、地物等差异。地域的差异,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生产影响极大。
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一定的茶类结构。
茶叶生产的发展,除受上述诸因子的制约外,还受栽培历史、劳力、社会经济、技术力量、交通运或、饮茶习俗、生活水平等影响。茶区属于经济概念,它的划分是要在国家总的发展生产方针指导下,综合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注意行政区域的基本完整来考虑的。我国茶区辽阔,茶类繁多,茶树品种丰富,加之地形复杂,因此,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二级茶区 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目前,国家一级分为4个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 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这类土壤常出现粘盘层;部分茶区为棕壤;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与其它茶区相比,气温低,积温少,茶树新梢生长期短,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5℃以下,≥10℃的积温在4500~5200℃,无霜期200~250天,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温在-10℃,个别地区可达-15℃,因此,茶树冻害严重。
江北茶区的不少地方,因昼夜温度差异大,茶树自然品质形成好,适制绿茶,香高味浓。降水量偏少,一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个别地方更少。四季降水不均,夏季多而冬季少。全区干燥指数在0.75~1。00,空气相对湿度约75%。植被系绿阔叶树,夹杂针叶树种。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江北茶区中不少地区种茶的不利条件是冬季既旱又冻,致使茶树遭受旱寒两害,生长发育受阻,因此,江北茶区在发展茶叶生产时要特别慎重。
江南茶区 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和苏南等地。
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几乎都是“高山出好茶”的名茶产区。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壤。土壤酸碱度一般在5.0~5.5。有自然植被覆盖下的茶园土壤,以及一些高山茶园土壤,土层深厚,腐殖质层在20~30厘米,缺乏植被覆盖的土壤层,特别是低丘红壤,“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土壤发育差,结构也差,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很低。整个茶区基本上届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则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5℃以上,≥10℃积温为4800~6000℃,极端最低温度多年平均不低于-8℃,无霜期230~280天。但晚霜和北方寒流会对该茶区的北部带来危害。降水量比较充足,一般在1000~1400毫米,全年降水量以春季为多。部分茶区夏日高温,会发生伏旱或秋旱。
江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历史名茶甚多,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等,享誉国内外。中国目前已审定或认定的良种,如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祁门种以及龙井43、福云6号、湘波绿等等,均出自该茶区。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 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东南。
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江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壤为主,酸碱度一般在5·5~6·5,土壤质地粘重,有机质一般含量较低。
西南茶区各地气候变化大,但总的来说,水热条件较好。四川盆地年平均温度为17℃以上,而川西雅安则为16℃;云贵高原年平均气温为14~15℃。整个茶区冬季较温暖,除个别特殊地区,如四川流不息源冬季极端最低温度曾到-8℃以外,一般仅为-3℃。≥10℃积温为5500℃以上,无霜期在220天以上。年降水较丰富,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有的地区如四川峨嵋,年降水量则达1700毫米。茶区年平均干燥指数小于1.00,部分地区小于0.75。该茶区雾日多,但冬季仍显干旱,降水量不到全年的10%。
西南茶区茶树资源较多,由于气候条件较好,适宜茶树生长,所以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该区适制红碎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名茶、花茶等。
华南茶区 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闽中南、台、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
华南茶区水热资源丰富,在有森林覆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不少地区由于植被破坏,土壤暴露和雨水侵溶,使土壤理化性状不断趋于恶化。整个茶区高温多湿,年平均温度在20℃以上,≥10℃积温达6500℃以上,无霜期300~365天,年极端最低温度不小于-3℃,大部分地区四季常青。全年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海南的琼中高达2600毫米。但冬季降水量偏低,形成旱季。干燥指数大部分小于1.00,只有海南等少数地区才大于1.00。
华南茶区茶树资源极其丰富,荟集了中国的许多大叶种(乔木型或小乔木型)茶树,适宜加工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等。
其实茶区划分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演变才到现代的茶区划分。
中国茶区平面分布在北纬18~37°,东经94~122°的广阔范围内,有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江西、陕西、河南、台湾、山东、西藏、甘肃、海南等19个省区的上千个县(市)。地跨6个气候带,即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日温带,各地在土壤、水热、植被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垂直分布上,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或百米,同样构成了土壤、水热、地物等差异。地域的差异,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生产影响极大。
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一定的茶类结构。
茶叶生产的发展,除受上述诸因子的制约外,还受栽培历史、劳力、社会经济、技术力量、交通运或、饮茶习俗、生活水平等影响。茶区属于经济概念,它的划分是要在国家总的发展生产方针指导下,综合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注意行政区域的基本完整来考虑的。我国茶区辽阔,茶类繁多,茶树品种丰富,加之地形复杂,因此,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二级茶区 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目前,国家一级分为4个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 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这类土壤常出现粘盘层;部分茶区为棕壤;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与其它茶区相比,气温低,积温少,茶树新梢生长期短,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5℃以下,≥10℃的积温在4500~5200℃,无霜期200~250天,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温在-10℃,个别地区可达-15℃,因此,茶树冻害严重。
江北茶区的不少地方,因昼夜温度差异大,茶树自然品质形成好,适制绿茶,香高味浓。降水量偏少,一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个别地方更少。四季降水不均,夏季多而冬季少。全区干燥指数在0.75~1。00,空气相对湿度约75%。植被系绿阔叶树,夹杂针叶树种。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江北茶区中不少地区种茶的不利条件是冬季既旱又冻,致使茶树遭受旱寒两害,生长发育受阻,因此,江北茶区在发展茶叶生产时要特别慎重。
江南茶区 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和苏南等地。
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几乎都是“高山出好茶”的名茶产区。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壤。土壤酸碱度一般在5.0~5.5。有自然植被覆盖下的茶园土壤,以及一些高山茶园土壤,土层深厚,腐殖质层在20~30厘米,缺乏植被覆盖的土壤层,特别是低丘红壤,“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土壤发育差,结构也差,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很低。整个茶区基本上届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则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5℃以上,≥10℃积温为4800~6000℃,极端最低温度多年平均不低于-8℃,无霜期230~280天。但晚霜和北方寒流会对该茶区的北部带来危害。降水量比较充足,一般在1000~1400毫米,全年降水量以春季为多。部分茶区夏日高温,会发生伏旱或秋旱。
江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历史名茶甚多,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等,享誉国内外。中国目前已审定或认定的良种,如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祁门种以及龙井43、福云6号、湘波绿等等,均出自该茶区。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 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东南。
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江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壤为主,酸碱度一般在5·5~6·5,土壤质地粘重,有机质一般含量较低。
西南茶区各地气候变化大,但总的来说,水热条件较好。四川盆地年平均温度为17℃以上,而川西雅安则为16℃;云贵高原年平均气温为14~15℃。整个茶区冬季较温暖,除个别特殊地区,如四川流不息源冬季极端最低温度曾到-8℃以外,一般仅为-3℃。≥10℃积温为5500℃以上,无霜期在220天以上。年降水较丰富,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有的地区如四川峨嵋,年降水量则达1700毫米。茶区年平均干燥指数小于1.00,部分地区小于0.75。该茶区雾日多,但冬季仍显干旱,降水量不到全年的10%。
西南茶区茶树资源较多,由于气候条件较好,适宜茶树生长,所以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该区适制红碎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名茶、花茶等。
华南茶区 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闽中南、台、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
华南茶区水热资源丰富,在有森林覆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不少地区由于植被破坏,土壤暴露和雨水侵溶,使土壤理化性状不断趋于恶化。整个茶区高温多湿,年平均温度在20℃以上,≥10℃积温达6500℃以上,无霜期300~365天,年极端最低温度不小于-3℃,大部分地区四季常青。全年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海南的琼中高达2600毫米。但冬季降水量偏低,形成旱季。干燥指数大部分小于1.00,只有海南等少数地区才大于1.00。
华南茶区茶树资源极其丰富,荟集了中国的许多大叶种(乔木型或小乔木型)茶树,适宜加工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等。
其实茶区划分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演变才到现代的茶区划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