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江阴邑令战死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3 08:13
  • 提问者网友:且恨且铭记
  • 2021-02-22 23:40

江阴邑令战死

(明)李诩

六月廿三日,邑父母钱公晚出擒倭,被杀,从公者二十余人皆死。

公先御之于石撞,矢尽继以瓦石,身被一箭,倭贼遁去。有团长吴兑死之,公祭以文曰:“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而吊之。呜呼,予以千人拒贼之来,千人走而予独后,汝以百人追贼之往,百人免而汝独死。噫,予幸而汝不幸耶!哀汝所以伤,予也,汝死矣,余哀而吊之,彼未死矣。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一劝一惩,风纪攸系,汝其有知,信予心而颔之。尚飨。”是文既书于轴,因无暇发,留于前库中。

公从兵宪王公从古命,方率邑兵援靖江,不虞侵城之至也,得报,亟驰接战,身罹数刃,马跃陷泽中,不幸死。贼且持公首悬于营,募谍者得之,始克完殓。

夫公之死,非仓卒遘也,乃平日所素植也。夏季应支俸,己独不支,曰:“民伤如此,何以俸为?”潜以印印其里衣,已预计郊原之莫辨矣。呜呼伤哉!始闻倭信时,各乡民拥入城者几万计,王公将不纳,钱公独挺身任之,而民得以不及于难。王与任公同入城,万民齐声呼曰:“惟苏州任兵爷救得小民,王兵爷在此,我等无靠。”哭声震天,余所亲见,诚哉莫作乱离人也。识者曰:“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使王肯上下同心,以保民为计,钱公岂遽及此哉!”

钱公名錞,号鹤洲,湖广显陵卫官籍,嘉靖庚戌科进士,中时年二十六,战死时才三十一岁耳。

【注】①兵宪:领兵的长官。②任公:苏州领兵副帅任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予心而之颔:点头。

B.不侵城之至也虞:忧虑。

C.身数刃罹:遭受。

D.乃平日所素也植:这里指埋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吊之

吾尝终日思矣

B.汝有知

渥然丹者为槁木

C.夫公

予犹记周公被逮

D.保民为计

至通州,几不纳死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钱錞在抗倭斗争中的典型事迹及其死难经过与原因,刻画了一个果敢顽强、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形象。

B.钱錞不顾主将王从古反对,毅然挺身担责,接纳数万乡民入城,使他们免于倭患,体现了他爱民如子的情怀。

C.作者以倒叙手法开头,引发悬念,选取钱錞的祭文、“识者曰”等材料来组织篇章,使文章详略得当,文势起伏。

D.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抗倭英雄钱錞的钦佩之情,但结尾纯客观地交代其名号、籍贯、履历、年龄等,与此前描写显示的情感不一致。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伤如此,何以俸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慌
  • 2020-06-01 08:28
【答案】

1.B

2.C

3.D

4.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概赴之/卒陷不测

对两处给1分。误断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5.(1)(4分)不知道那些以前逃跑而未死的人与那些听到风声就逃避的人,是不是羞愧万分呢?

译出“走而免”、“闻风而避”、“愧死”各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语句通顺给1分。

(2)(3分)百姓困顿成这样,(我)凭什么领取薪俸呢?

译出“伤”给1分,译出“何以……为”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虞,应释为“料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点评: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这些诗词,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2.试题分析: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B项: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代词,那,那些。C项都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介词,把;介词,因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用文言虚词有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点评:《考试大纲》中列举了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可用已知词代入未知句中,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看意思是否一致。有时可通过虚词在句中的具体位置来判断。比如“汝其有知”中的“其”用在代词“汝”后,据此可判断“其”的用法为语气助词。

3.试题分析:“结尾纯客观地交代其名号、籍贯、履历、年龄等,与此前描写显示的情感不一致”错。其一这是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其二其履历、年龄更可看出年少才俊,勇于献身,不更令人钦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综合分析能力。在做此类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把选项回扣到原文之中进行对照,字字句句落实。

4.试题分析:抓住语段中涉及到的几个人物,根据句间意,以确立他们充当主语还是宾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点评: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5.试题分析:第一小句要译好“走而免”“闻风而避”和“愧死”这几个关键词语。走而免:逃跑而未死。走,逃跑,免,免除(死亡)。闻风而避:听到风声就逃避。闻,听;风,风声;避,逃避,躲避。愧死:羞愧万分。愧,羞愧。第二个句子要注意固定句式“何以……为?”,何以,以何,凭什么。翻译的另一个难点是实词“伤”。伤,困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注意对关键词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19-10-08 05:48
谢谢解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