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阅读下面的词歌,回答后面问题。(8分)观祈雨 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12:58
  • 提问者网友:戎马万世
  • 2021-11-12 20:40
阅读下面的词歌,回答后面问题。(8分)观祈雨 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洒脱疯子
  • 2021-11-12 21:12

小题1: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困苦之中,而剥削阶级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独自享乐的不公平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不满。(4分)
小题2:对比。干旱严重,百姓在焦急地祈雨与富人们沉醉于欣赏歌舞而生怕下雨形成鲜明对比。深刻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与统治阶级不顾人民疾苦的极端腐朽堕落的本质。(4分)


小题1:
试题分析: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是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小题2:
试题分析:此诗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