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提高小班孩子自理能力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31 20:51
  • 提问者网友:佞臣
  • 2021-12-31 15:33
如何提高小班孩子自理能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12-31 15:39
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为了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我们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幼儿乐于学习。如:小班幼儿盥洗的主要内容是洗手,在组织孩子盥洗时,我们发现孩子不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因而洗不干净,还容易打湿袖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洗湿,擦肥皂,搓一搓,冲洗干净,甩一甩,擦干净。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让孩子边唱歌曲边洗手。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兴致勃勃地反复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孩子们一边洗一边唱着朗朗上口的歌曲:“先把手心搓一搓,再把手心搓一搓,左后用毛巾擦一擦,小手洗好了。”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孩子们都能正确地洗手了。再如穿衣: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啰!”将衣服甩在身后,搭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午睡时的穿脱衣服对小班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使孩子不依赖大人,培养其初步的自理能力,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本身较为单调的生活能力训练活动转化成幼儿乐于参加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自理的乐趣,如叠上衣的时候,通过“关小门、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的顺口溜等等,并配合图片,幼儿就知道了叠衣服的方法。
为了提高幼儿独立进餐的能力,我们通过常识活动认识餐具,使幼儿认识了碗、勺、茶杯等;谈话活动“妈妈快放手”、主题活动“样样食物都爱吃”,并在班里设立“米米面面”的角落,教师和幼儿将自己喜欢或亲手制作的米、面食品放在这里,帮助幼儿了解有关的尝试,增进幼儿喜欢各种米、面食品的情感。在进餐前还经常向孩子们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孩子的食欲。每当吃饭前孩子们念起儿歌“吃饭了,坐坐好,手拿勺,扶住碗。一口一口全吃掉,吃得干净吃得饱。”用餐时,孩子们就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
二、把生活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说来,最高兴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小班幼儿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孩子的指导培养。比如,我们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自制的“大嘴娃娃”和黄豆、蚕豆、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练习使用哨子,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和娃娃的小衣服,让孩子们给娃娃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我们还用布为幼儿制作了可以用来操作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图上有一棵树,树上挂满红红的苹果,还有白云、小鸟、小汽车等等许多的装饰物,图上的所有物品都钉上了钮扣,雌雄扣让幼儿可以随意设计、制作画面内容,让幼儿在钮钮扣扣、撕撕粘粘等操作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我们还给它起了好听的名字叫“智慧树”。
三、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鼓励幼儿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如每天的来园时,我们就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穿脱外衣,叠好后放到自己的衣柜里,午睡前后的机会让孩子练习自己穿鞋,当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我们进行了“给鞋宝宝找朋友......余下全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青尢
  • 2021-12-31 15:57
感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