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什么是美?2000字以上。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2-01-01 09:40
  • 提问者网友:人傍凄凉立暮秋
  • 2021-12-31 13:50
什么是美?2000字以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2-01-22 06:27
人在旅途,行路匆匆中,总有那么多的迷惘和彷徨。拨开笼罩在眼前的云雾,品茗一杯初春的新茶,陡然发觉许多美好的人生感悟就在眼前,催人奋进,令人自觉地洗涤被灰尘玷污的灵魂。 宽容是一种美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记得一本书上这样写道: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这个空间愈广大,自己的性情愈有转折的余地,就愈加不会动肝火、闹情绪,愈加不会纠缠于无谓的小事。因此,一个宽容的人,到处可以契机应缘,和谐圆满,微笑着对待人生。 由此,我想到了发生在身边的一件真人真事。二个共事的人,一个大度,一个心胸狭窄。心胸狭窄者为领导,大度之人为下属。共事六年来,二人融洽和谐,从无争纷之事。有不明之人疑惑:心胸狭窄者家人对他都有怨言,为何大度的下属能与他平安相处?大度下属的一句话让众人解惑:因为他也有好多优点可供我学习啊。 是啊,人无完人,孰能无缺点。世上没有过不去的桥,也没有不能宽容的人和事。在宽容中,我们能体悟到各自互异的本质,便会对彼此的互异因感兴趣而产生视觉、感觉上的愉悦、快乐。而这种快乐对身体器官的刺激必将起到平衡心态的作用。 学会感恩是一种美 生命是短暂的,即使不断的生死轮回也带不走穿过意识的壮大与庄严之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欢歌笑语、有爱意围绕、有感人情节出现。 学会感恩,就是时刻铭记他人之好,哪怕是一句轻声的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特别是当他人出现危难时,更要毫不犹豫地投之以李,报之以桃。 一位朋友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热土求职,遇一热心肠人的大力帮忙,从而顺利进入一较好单位就职。某日,当帮忙他之人因特殊原因境况处于艰难之时,他倾其所有,伸出缓助之手,使得那人度过难关,既赢得了纯真的友情,也赢得了领导的赏识,并因此获得升迁的机会。 淡泊是一种美 “去留天意,笑望长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放下世俗,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富贵,以淡泊之心,实实在在地度过每一天,就是一种淡泊之美。 因为淡泊,可以活得无拘无束,无羁无绊。虽然可能一辈子也领略不到大权在手,一呼百应的威风和气派,但由此免掉了退位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失落和苦涩。虽然因贫寒不能享受都市灯红酒绿的繁华和殊荣,但可在劳作之中体会辛勤付出后回报的点点喜悦。 其实,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报偿,不是所有的劳动都会有收获。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希望变成肥皂泡破灭后,你是否会由此对世界充满怨言和悲观情节呢?那不妨淡泊一点吧,在淡泊中平静后,世界在你眼中同样是绚丽多姿、色彩斑斓。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者煙囻
  • 2022-01-22 08:04
“美是什么”与“什么是美的” 摘要:苏格拉底“美是什么”追问本体,要求一个本质定义作为回答,是西方式的美学话语模式;希庇阿斯 “什么是美的”以指示定义的方式指出美的形态,是中国式的美学话语模式。前者表现为封闭的终极模 式,后者表现为开放的生成模式。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一场问答预示了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对话的 不可能性与可能性。 关键词:美;本质定义;指示定义;本体;形态;终极模式;生成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学史是一部争论的历史。 美学史上最早也最著名的争论发生在苏格拉底和 希庇阿斯之间,两人争论的是关于“美”的问题。 苏格拉底郑重声明“美是什么”不等于“什么是美 的”,他说:“我亲爱的先生,请你再考虑一下,他问 你的不是什么是美的,而是美是什么。”[1]35希庇 阿斯从来没有考虑过美是什么这个问题,他只知 道什么是美的,却非常自信地回答说:“我向你保 证,如果我必须说真话,美丽的少女就是美”,“美 无非就是黄金”[1]35,38。苏格拉底逐一加以驳斥, 并提出自己的回答:“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有用就是 美的”,“美就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而来的快 感”[1]46,50。后来发现自己的回答也不完满,因此 以“美是难的”结束了争论。 一、苏格拉底的本质定义与希庇阿斯 的指示定义 苏格拉底的提问和希庇阿斯的回答实际上是 一对相关而非相应的问答。苏格拉底问的是“使 所有美的事物成其为美的‘美本身’是什么”,而希 庇阿斯回答的则是“某事物是美的”。在否定希庇 阿斯的第一个回答时,苏格拉底说,依希庇阿斯看 来,一匹母马或一个汤罐也可以是美的,这就正确地理解了希庇阿斯的话。在否定希庇阿斯的第二 个回答时,苏格拉底说,雅典娜神像的面孔和眼睛 用的不是黄金,而是象牙和云石,可是雕像却非常 之美,这就是有意曲解希庇阿斯的话了,或者说, 他正是抓住希庇阿斯答非所问的漏洞来发难的。 苏格拉底的提问是“美是什么”,而从逻辑学 的角度看,希庇阿斯回答的命题模式是“什么是美 的”。这两个命题是有区别的,苏格拉底和希庇阿 斯都意识到了两个命题的区别,而发端于亚里士 多德的逻辑学思想则能很好地说明这一区别。 “美是什么”与“什么是美的”都是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的标准逻辑形式是“所有/有些什么是/ 不是什么”。其中,“所有/有些”是量项,前一个 “什么”是主项,“是/不是”是联项,后一个“什么” 是谓项。量项表示的是命题中主项的量的关涉情 况。若主项概念的外延全部被关涉,则主项周延 (周延即周遍性外延),若主项概念的外延只有部 分被关涉,则主项不周延。主项周延时,用总括词 “所有”作量项,也可以用零形式,称作全称量项。 主项不周延时,用无定的限定词“有些”作量项,或 者用有定的指示代词如“这”“那”或摹状词代替量 项,称作特称量项。联项既表示主项和谓项的关 联情况(肯定性联项即“是”表示相关,否定性联项 “不是”表示无关),也规定了谓项的量的关涉情 况。当联项为肯定性的“是”时,谓项是不周延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