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如何徇情枉法胡乱断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0 08:42
- 提问者网友:佞臣
- 2021-11-19 21:20
贾雨村如何徇情枉法胡乱断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忘川信使
- 2021-11-19 21:39
贾雨村到应天府上任以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冯渊的命案。曹雪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非常地细致,笔墨极其简略,他就通过几个细节把贾雨村人性的蜕变过程,他的心理活动,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当贾雨村听说冯家的仆人说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的时候,他不禁大怒,拿起那个签就要发签拿人,要抓凶手,结果旁边一个门子,使个眼色,嗯一下,贾雨村马上就宣布退堂,我们看,曹雪芹写的是: “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 我们知道门子是个最普通的衙役、一个差役,地位他是最低的,怎么这个门子使个眼色,哼了一下以后,他马上就会,就只能停了手啊?这说明贾雨村确实是接受了经验教训了。他上回当知府的时候,吃的亏就是因为没有伺候好上司,在官场里边听上司的话是最重要的。这个门子本人虽然地位很低,但是他既然敢在堂堂知府大堂之上,给我使眼色,此人必有来历,他不是有过硬的后台,就是他肯定掌握很重要的信息,他怕我这个新上任的知府吃亏。所以贾雨村他是接受上回的教训,不仅不能得罪上司,官场里面有些各色人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着。果然,这个门子拿出了护官符,下面当然了就是这个葫芦案了。到这个时候,贾雨村这个人性的蜕变,由一个非常优秀的好男人向一个无恶不作的坏男人的蜕变,就彻底完成了。 贾雨村这个人他的一生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某些读书人的一个完整的经历,这个经历呢,就是苦读、赶考、高中、为官、革职、复出、高升,最后枷锁扛、获罪,就是一个读书人,做了官,最后获罪,属于这种类型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贾雨村身上体现出来了。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转折点就是贾雨村为官,就是他中了进士以后做官那个时期,在这个时候一个本来非常优秀的,才华出众,胸怀大志,颇有骨气,本来完全可以为社会、为百姓做一些好事的这么一个大丈夫,在肮脏的官场当中逐渐地被腐蚀,终于成了一个社会的祸害,成为一个徇私枉法、人性泯灭、恩将仇报的大坏蛋。
贾雨村应当是《红楼梦》人物中的一个聪明人物。此人出生于败落诗书仕宦之家,当年贫困之时,多亏甄士隐相助,得以进京应试,并高中进士。此后做官做到了知府。但因摆脱不了读书人的清高,“恃才侮上”,又得罪了不少同僚,结果被上司参了一本,遭皇上革职。但失去官位的贾雨村作为读书人,心态很好,竟然“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嬉笑自若”,交代过公差后,“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真是“无官一身轻”,潇洒得不行。
然而,失去了官位毕竟给贾雨村立即带来了生活上的窘困,在其病困期间,只能做“家庭教师”谋生。后来通过朋友托人开后门,由贾政帮忙。贾政看在妹婿的份上,加上喜欢贾雨村的堂堂外表和才华,“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某了一个复职侯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于是,贾雨村再次走马上任。
结果,这贾雨村刚一上任,就遇到了一件人命官司。原来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公子薛蟠,与另一个小康之家的冯公子争夺一个丫鬟。薛公子依仗势力,纵奴行凶,打死了冯公子。此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贾雨村听过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听后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你看,这贾雨村应当说还是有良心和起码的正义感的,他的良知判断也是非常正确,而且其措施也是得力的。然而,正当他要发签时,旁边站立着的一个小门子却“时眼色不令他发签”。搞得贾雨村“甚为疑怪”。于是宣布退堂,至密室,问其中原因。这门子虽然不是官场中人,年纪也不大,却是一个深谙社会“潜规则”的“老江湖”。请看这一点精彩的对话描述:
门子问道:“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身符’来不成?”雨村忙问:“何为‘护身符’?我竟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连这个都不知,怎能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身符’。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得他!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皆因碍得情分面上,所以如此。”(这门子)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身符”来,递于雨村,看时,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谚俗口碑,其口碑写得明白,下面所注的皆是自始祖官爵并房次。
从这段对话中,门子立即对这个“书呆子”出身的雨村表示了不可思议式的“鄙视”,而这小门子不仅对案情以及案犯情况及“凶犯躲的方向”都非常清楚,而且深知官场与世俗的“潜规则”之道,甚至对雨村当初的贫贱之状以及怎么当的这个官等情况均了如指掌。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雨村不得不放下官架子,“虚心”地问门子道:“如你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门子说道:“小的闻说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
门子已经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但身为读书人出身的贾雨村在“新官上任三把火”之处,似乎还没有彻底丧失良心。雨村说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对雨村这上司的一番“宏论”,你看这门子怎么说。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门子这话一说,一下子击中了雨村的要害,深深地打动了曾被罢官的贾雨村。于是,这“雨村低了半日头,方说道‘依你怎么样?’”门子给他出了开脱凶犯薛蟠,然后叫薛家多出银子的判决思路。同时指出了该判决不会引起多大的问题,因为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见有了这个银子,想来也就无话了”。于是,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案子一断,便“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这样,一件轰动整个金陵的人命大案就这样被贾雨村极其聪明地按照门子的思路糊涂判决了。而一切也都确实如门子所预料的那样,冯家得了不少“烧埋的银子,也就无甚话了”。社会上也没有人感到这一判决有什么不对劲,更没有人去为此鸣冤叫屈,古老的金陵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安静地过着各自的生活。至于说那被打死的冯公子,用门子与雨村的对话中所说,纯粹是个与薛蟠“孽障遭遇”的“倒霉鬼”。而那个打死人的凶犯薛蟠呢?从打死人的那一天起,“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这薛公子的感觉与判断确实是对的,他的潇洒以及以后的自在快乐生活丝毫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古代社会就这样的周而复始地运作着,和谐而安宁。
贾雨村应当是《红楼梦》人物中的一个聪明人物。此人出生于败落诗书仕宦之家,当年贫困之时,多亏甄士隐相助,得以进京应试,并高中进士。此后做官做到了知府。但因摆脱不了读书人的清高,“恃才侮上”,又得罪了不少同僚,结果被上司参了一本,遭皇上革职。但失去官位的贾雨村作为读书人,心态很好,竟然“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嬉笑自若”,交代过公差后,“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真是“无官一身轻”,潇洒得不行。
然而,失去了官位毕竟给贾雨村立即带来了生活上的窘困,在其病困期间,只能做“家庭教师”谋生。后来通过朋友托人开后门,由贾政帮忙。贾政看在妹婿的份上,加上喜欢贾雨村的堂堂外表和才华,“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某了一个复职侯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于是,贾雨村再次走马上任。
结果,这贾雨村刚一上任,就遇到了一件人命官司。原来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公子薛蟠,与另一个小康之家的冯公子争夺一个丫鬟。薛公子依仗势力,纵奴行凶,打死了冯公子。此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贾雨村听过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听后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你看,这贾雨村应当说还是有良心和起码的正义感的,他的良知判断也是非常正确,而且其措施也是得力的。然而,正当他要发签时,旁边站立着的一个小门子却“时眼色不令他发签”。搞得贾雨村“甚为疑怪”。于是宣布退堂,至密室,问其中原因。这门子虽然不是官场中人,年纪也不大,却是一个深谙社会“潜规则”的“老江湖”。请看这一点精彩的对话描述:
门子问道:“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身符’来不成?”雨村忙问:“何为‘护身符’?我竟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连这个都不知,怎能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身符’。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得他!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皆因碍得情分面上,所以如此。”(这门子)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身符”来,递于雨村,看时,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谚俗口碑,其口碑写得明白,下面所注的皆是自始祖官爵并房次。
从这段对话中,门子立即对这个“书呆子”出身的雨村表示了不可思议式的“鄙视”,而这小门子不仅对案情以及案犯情况及“凶犯躲的方向”都非常清楚,而且深知官场与世俗的“潜规则”之道,甚至对雨村当初的贫贱之状以及怎么当的这个官等情况均了如指掌。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雨村不得不放下官架子,“虚心”地问门子道:“如你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门子说道:“小的闻说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
门子已经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但身为读书人出身的贾雨村在“新官上任三把火”之处,似乎还没有彻底丧失良心。雨村说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对雨村这上司的一番“宏论”,你看这门子怎么说。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门子这话一说,一下子击中了雨村的要害,深深地打动了曾被罢官的贾雨村。于是,这“雨村低了半日头,方说道‘依你怎么样?’”门子给他出了开脱凶犯薛蟠,然后叫薛家多出银子的判决思路。同时指出了该判决不会引起多大的问题,因为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见有了这个银子,想来也就无话了”。于是,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案子一断,便“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这样,一件轰动整个金陵的人命大案就这样被贾雨村极其聪明地按照门子的思路糊涂判决了。而一切也都确实如门子所预料的那样,冯家得了不少“烧埋的银子,也就无甚话了”。社会上也没有人感到这一判决有什么不对劲,更没有人去为此鸣冤叫屈,古老的金陵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安静地过着各自的生活。至于说那被打死的冯公子,用门子与雨村的对话中所说,纯粹是个与薛蟠“孽障遭遇”的“倒霉鬼”。而那个打死人的凶犯薛蟠呢?从打死人的那一天起,“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这薛公子的感觉与判断确实是对的,他的潇洒以及以后的自在快乐生活丝毫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古代社会就这样的周而复始地运作着,和谐而安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春色三分
- 2021-11-19 23:05
“葫芦僧”语意双关,明说书中的门子曾在葫芦庙里当过和尚,暗指这个门子是个胡乱出点子的人。“葫芦案”意为颠倒是非胡乱断案。课题用“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旨在揭穿封建官场枉法断案的内幕,含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贾雨村一上任就受理了一桩人命案。
(1)提问:案子的起因是什么?贾雨村是如何断此案的?
明确:起因是冯、薛两家为争一婢,薛家倚财仗势打死了冯公子。结果贾雨村偏袒薛家,胡乱断了此案。
(2)提问:是非一目了然,案子并不难断,为什么贾雨村敢于徇情枉法?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断案经过部分。了解贾雨村胡乱断案的情节发展过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①门子阻止发签拿人;②门子献上“护官符”;③门子叙述案情;④门子出谋划策。
主要内容:
讲述了湖州秀才贾雨村在员外甄士隐的资助下,考取了功名,跻身官场,因不谙官道被革职,后求靠荣国府补升应天府尹,初次审案时,原是葫芦庙沙弥的应天府门子献上"护官符",指出案件的利害。为了博取前程,贾雨村糊涂判案,攀附权贵,步步升迁,心困于权欲金钱之中,妻子决然离他而去,当他奉旨查抄"两府"后,却被革职充军,在风雪途中遇到被他"充发"的门子,百感交集,仿佛恶梦一场 ……
"献官符"是核心环节,全剧情节围绕它展开。正是由于它,门子向贾雨村出谋献策,正是由于它,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断案。这场戏不是简单揭露一个"糊涂"官吏,而是通过以"护官符"的解释和断案经过,揭露了官吏豪绅互相勾结,为非作歹的罪恶。
且看戏中贾雨村得知薛藩打死冯渊的猖狂行径后,他勃然大怒:"闻斯言怒发冲冠,可恨薛藩太猖狂,若不按律来法办,枉为命官坐公堂"。此时门子向他行了眼色示意不可,他先是喝声"大胆",随即又"迟疑"起来,喝令两班暂退。贾雨村初到应天府要显示其"清正",借此收买人心。从"大怒"到"迟疑",这一举动的变化表明此案的确是不同寻常,也说明贾雨村精于吏道,惯于见风使舵。
门子笑着道:"大人真是贵人多忘事……你可记得葫芦月下度中秋?"门子先是奉承讨好,后又为拉旧关系使贾雨村回忆往事。门子谄媚之笑,明知故问,引而不发,巧妙地点出贾雨村当年的贫贱身份,目的是在控制贾雨村。演员在唱这段时,用了矮子功,对着椅子转圈。
此时贾雨村从一惊转为一笑:"想不到在这里遇见故人","如此说来,你我算是贫贱之交了"。惊,万没想到在此地竟有知道自己身世底细的人,这为后来充发门子埋下了伏笔。笑,是故作姿态,以假惺惺的笑脸来笼络感情,急于要听内情是真。即迫不及待地问"适才因何阻我发签?"。
当门子道出告状人香菱便是当年恩人之女英莲时,贾雨村高兴地唱道:"我这里救弱女、惩凶狂、报恩德、正纲纪,哪怕薛藩凶又狂。"此举可急坏了门子,他大声阻拦:"大人荣任到此,难道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么?"一句反问,说明地方官抄有"护官符"是正常现象,没有倒是怪事。贾雨村惊骇地问:"何谓护官符?"意在借机打探,了解其中"真情",其实贾雨村对"护官符"是明知故问,可见其狡猾。
门子用"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四语谚语概括了四大家族的显赫声势,并指出"大人补升此任靠的是贾家,薛藩是贾老爷亲亲的外甥家,大人怎能发签去碰他家?"一针见血地揭开贾雨村心灵深处的伤疤,致贾雨村惊骇不安。不过他马上又定下神来:"不拿薛藩,如何断案?"其实他心里已有主张,只是要诱门子说出,可见其奸诈圆滑。
门子见贾雨村态度开始变化,立即给他出计策,为了促使其采纳,道出了"顺水推舟是机遇,傍定靠山莫放松,望大人三思三虑,吉凶祸福一念中"的言辞。此处正表明门子深谙官场内幕,诡计多端,不禁为自己献符而自豪。
门子一语惊天,将贾雨村复杂的心里矛盾推向高峰,他大惊失色:"一案激起千层浪,好教我震惊彷徨,小沙弥变门子揭穿案底……此时犹处浪尖风口,一步走错关存亡。姑苏任上被革职,心胆至今有余寒,起受委用非容易,宦海怎能再翻船……此心已在网罟内,进虽污浊退不甘,天理人情且丢下,搏一个好前程腾达飞黄。"这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充分揭露了贾雨村官迷心窍,热衷钻营巴结豪门、玩弄权术、恩将仇报的丑恶面目。
贾雨村一上任就受理了一桩人命案。
(1)提问:案子的起因是什么?贾雨村是如何断此案的?
明确:起因是冯、薛两家为争一婢,薛家倚财仗势打死了冯公子。结果贾雨村偏袒薛家,胡乱断了此案。
(2)提问:是非一目了然,案子并不难断,为什么贾雨村敢于徇情枉法?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断案经过部分。了解贾雨村胡乱断案的情节发展过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①门子阻止发签拿人;②门子献上“护官符”;③门子叙述案情;④门子出谋划策。
主要内容:
讲述了湖州秀才贾雨村在员外甄士隐的资助下,考取了功名,跻身官场,因不谙官道被革职,后求靠荣国府补升应天府尹,初次审案时,原是葫芦庙沙弥的应天府门子献上"护官符",指出案件的利害。为了博取前程,贾雨村糊涂判案,攀附权贵,步步升迁,心困于权欲金钱之中,妻子决然离他而去,当他奉旨查抄"两府"后,却被革职充军,在风雪途中遇到被他"充发"的门子,百感交集,仿佛恶梦一场 ……
"献官符"是核心环节,全剧情节围绕它展开。正是由于它,门子向贾雨村出谋献策,正是由于它,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断案。这场戏不是简单揭露一个"糊涂"官吏,而是通过以"护官符"的解释和断案经过,揭露了官吏豪绅互相勾结,为非作歹的罪恶。
且看戏中贾雨村得知薛藩打死冯渊的猖狂行径后,他勃然大怒:"闻斯言怒发冲冠,可恨薛藩太猖狂,若不按律来法办,枉为命官坐公堂"。此时门子向他行了眼色示意不可,他先是喝声"大胆",随即又"迟疑"起来,喝令两班暂退。贾雨村初到应天府要显示其"清正",借此收买人心。从"大怒"到"迟疑",这一举动的变化表明此案的确是不同寻常,也说明贾雨村精于吏道,惯于见风使舵。
门子笑着道:"大人真是贵人多忘事……你可记得葫芦月下度中秋?"门子先是奉承讨好,后又为拉旧关系使贾雨村回忆往事。门子谄媚之笑,明知故问,引而不发,巧妙地点出贾雨村当年的贫贱身份,目的是在控制贾雨村。演员在唱这段时,用了矮子功,对着椅子转圈。
此时贾雨村从一惊转为一笑:"想不到在这里遇见故人","如此说来,你我算是贫贱之交了"。惊,万没想到在此地竟有知道自己身世底细的人,这为后来充发门子埋下了伏笔。笑,是故作姿态,以假惺惺的笑脸来笼络感情,急于要听内情是真。即迫不及待地问"适才因何阻我发签?"。
当门子道出告状人香菱便是当年恩人之女英莲时,贾雨村高兴地唱道:"我这里救弱女、惩凶狂、报恩德、正纲纪,哪怕薛藩凶又狂。"此举可急坏了门子,他大声阻拦:"大人荣任到此,难道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么?"一句反问,说明地方官抄有"护官符"是正常现象,没有倒是怪事。贾雨村惊骇地问:"何谓护官符?"意在借机打探,了解其中"真情",其实贾雨村对"护官符"是明知故问,可见其狡猾。
门子用"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四语谚语概括了四大家族的显赫声势,并指出"大人补升此任靠的是贾家,薛藩是贾老爷亲亲的外甥家,大人怎能发签去碰他家?"一针见血地揭开贾雨村心灵深处的伤疤,致贾雨村惊骇不安。不过他马上又定下神来:"不拿薛藩,如何断案?"其实他心里已有主张,只是要诱门子说出,可见其奸诈圆滑。
门子见贾雨村态度开始变化,立即给他出计策,为了促使其采纳,道出了"顺水推舟是机遇,傍定靠山莫放松,望大人三思三虑,吉凶祸福一念中"的言辞。此处正表明门子深谙官场内幕,诡计多端,不禁为自己献符而自豪。
门子一语惊天,将贾雨村复杂的心里矛盾推向高峰,他大惊失色:"一案激起千层浪,好教我震惊彷徨,小沙弥变门子揭穿案底……此时犹处浪尖风口,一步走错关存亡。姑苏任上被革职,心胆至今有余寒,起受委用非容易,宦海怎能再翻船……此心已在网罟内,进虽污浊退不甘,天理人情且丢下,搏一个好前程腾达飞黄。"这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充分揭露了贾雨村官迷心窍,热衷钻营巴结豪门、玩弄权术、恩将仇报的丑恶面目。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