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开门见山成语中的人物主角是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08 04:37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11-07 05:06
老骥伏枥、开门见山成语中的人物主角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11-07 05:56
老骥伏枥
[语出]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多用于形容怀有雄心壮志的老年人。
开门见山
[语出]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语出]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多用于形容怀有雄心壮志的老年人。
开门见山
[语出]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摆渡翁
- 2021-11-07 07:42
愚公和。。。。
- 2楼网友:佘樂
- 2021-11-07 07:28
分别是曹操和愚公
- 3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11-07 06:41
老骥伏枥:曹操
开门见山:愚公
【成语名称】老骥伏枥
【成语读音】lǎo jì fú lì
【英文翻译】 Old people may still cherish high aspirations
【成语释义】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
【字词释义】骥:千里马;枥:马槽。伏枥:就着马槽吃食。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 多用于形容怀有雄心壮志的老年人。常跟“志在千里”连用。
【成语性质】褒义词。
【近 义 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
【反 义 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成语】: 开门见山
【拼音】: kāi mén jiàn shān
【解释】: 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成语典故
【出处】: 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举例造句】: 说话要开门见山,谭兄之意,欲以世兄读书之事,烦潜老照管理。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
开门见山:愚公
【成语名称】老骥伏枥
【成语读音】lǎo jì fú lì
【英文翻译】 Old people may still cherish high aspirations
【成语释义】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
【字词释义】骥:千里马;枥:马槽。伏枥:就着马槽吃食。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 多用于形容怀有雄心壮志的老年人。常跟“志在千里”连用。
【成语性质】褒义词。
【近 义 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
【反 义 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成语】: 开门见山
【拼音】: kāi mén jiàn shān
【解释】: 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成语典故
【出处】: 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举例造句】: 说话要开门见山,谭兄之意,欲以世兄读书之事,烦潜老照管理。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
- 4楼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11-07 06:13
老骥伏枥:曹操
开门见山:愚公
开门见山:愚公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