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龙场悟道”?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22 10:02
- 提问者网友:鐵馬踏冰河
- 2021-10-21 21:10
什么是“龙场悟道”?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10-21 21:36
长期以来,“龙场悟道”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王阳明 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恍然大悟,于是便产生了阳明心学。不少学 者不从当时龙场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以及王阳明此时此刻 的处境、心境和外部环境出发分析问题,总觉得阳明心学讲得不 清不楚,似是而非,不易掌握。贵州著名学者史继忠先生在新作 《贵州文化解读》中讲明白了这个问题。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什么是良知,王 阳明是从易学入手思考这个问题的,易系大传说:“……悔吝 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这段话意思是说,人 不会没有错,要善于反省自己的错误,随时加以改正,使之达到 “无咎”的地步,这就是良知。致良知就是要用善补过的灵药, 唤醒良知,发为良能,以此救人救世,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为 民谋利”。善补过的灵药哪里来,就是不要拘泥于“正统”之 说,善于从被当做“糟粕”而弃掉的内容中寻求真“醪”。
王阳明的“致良知”说当时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从南宋 末年起,知识界就形成“家孔孟而户程朱”的“一统天下”。学 究们遇事不假思索,动不动就引经据典,鹦鹉学舌地重复着孔、 孟和朱熹的话,反正“圣人”有言在先,断然不会有错,说话 不着边际,喜欢高谈阔论,坚守“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原则, 坐而论道,不做实事,致使“流入空谈”成为一种难治的流行 病。官绅、士林嘴里说的都很“高尚”,暗地里做的却很卑鄙,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典型的“口是 心非”,十足的“道貌岸然”。如果王阳明不到龙场,绝对看不 到这些。“致良知”说是王阳明离开贵州到江西阐发的。孟子 说:“不虑而知曰良知,不虑而解曰良能。”所以有的学者认为 “致良知”的含义为:“致者,拿也,良知者,良心也,拿出良 心来吧!今之当道,上自主政,下至执事,其真能‘为民谋利’ 乎?”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