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汉朝历史习俗

答案:6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8 03:01
  • 提问者网友:
  • 2021-03-27 18:41
汉朝历史习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3-27 19:35
春节盛行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在冬至节举行宫宴和大傩(nuó)驱邪仪式”,“傩”是古代图腾崇拜时期的民俗仪式,用以腊月驱除。举行这种仪式时,选十一二岁的少年120人,在方相氏的带领下呼叫打鬼,最后把捉来的“鬼”扔到水中淹死。
上巳节祓禊(fúxì)泼水仪式
三月上巳日,汉朝人认为这一天能驱邪避灾,他们在水边或在水中用水沐浴,还带着亲朋好友喝酒、吃饭等等。
祭灶神风俗
在冬腊月(农历十二月)举行,意在祈请灶神上天言好事降吉祥。
有以神荼、郁垒驱鬼邪的风俗
张衡《东京赋》云:“守以郁垒,神荼副焉,对操索苇。”薛综注曰:“东海中度朔山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领众鬼之恶害者,执以苇索而用食
虎。”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3-28 00:10
“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乐也。”
  • 2楼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3-27 23:10
春节盛行《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在冬至节举行宫宴和大傩(nuó)驱邪仪式”,“傩”是古代图腾崇拜时期的民俗仪式,用以腊月驱除。举行这种仪式时,选十一二岁的少年120人,在方相氏的带领下呼叫打鬼,最后把捉来的“鬼”扔到水中淹死。上巳节祓禊(fúxì)泼水仪式三月上巳日,汉朝人认为这一天能驱邪避灾,他们在水边或在水中用水沐浴,还带着亲朋好友喝酒、吃饭等等。祭灶神风俗在冬腊月(农历十二月)举行,意在祈请灶神上天言好事降吉祥。有以神荼、郁垒驱鬼邪的风俗张衡《东京赋》云:“守以郁垒,神荼副焉,对操索苇。”薛综注曰:“东海中度朔山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领众鬼之恶害者,执以苇索而用食虎。”
  • 3楼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3-27 22:33
春节盛行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在冬至节举行宫宴和大傩(nuó)驱邪仪式”,“傩”是古代图腾崇拜时期的民俗仪式,用以腊月驱除。举行这种仪式时,选十一二岁的少年120人,在方相氏的带领下呼叫打鬼,最后把捉来的“鬼”扔到水中淹死。
上巳节祓禊(fúxì)泼水仪式
三月上巳日,汉朝人认为这一天能驱邪避灾,他们在水边或在水中用水沐浴,还带着亲朋好友喝酒、吃饭等等。
祭灶神风俗
在冬腊月(农历十二月)举行,意在祈请灶神上天言好事降吉祥。
有以神荼、郁垒驱鬼邪的风俗
张衡《东京赋》云:“守以郁垒,神荼副焉,对操索苇。”薛综注曰:“东海中度朔山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领众鬼之恶害者,执以苇索而用食
虎。”
  • 4楼网友:山有枢
  • 2021-03-27 21:21
一、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二、坐容: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三、行礼: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7、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应用:5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6用于雅坐时。1到4,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四、迎宾:
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
今天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于现在建筑布局多样,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后主人行,是应当把握的精神。
五、宴请:
东道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谦让。
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总之,原则是:心安则行之,可以行则行之——其他不强求。
  • 5楼网友:鱼忧
  • 2021-03-27 20:14
身为一个汉人,生来就必须学会战斗,所以,大汉朝每一个新生的婴儿呱呱落地之后,他的父亲为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一把桑木小弓放到他手上,帮助其张开,对天地四方各射一篷草箭,以表示敬天敬地威服四方。
  因为人们认为胸怀天地四方之志,是一个男人的基础。所以,必须也一定要在一开始就立下胸怀天地四方的大志,然后,才有资格享受谷物,吃饭。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