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孔子最喜欢哪个弟子?并说明理由!

答案:4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07 15:48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11-07 06:01
孔子最喜欢哪个弟子?并说明理由!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行路难
  • 2021-11-07 07:19
孔子的所有弟子中,他最喜欢的自然是颜回。颜回何以成为他的得意弟子?从《论语》里关于颜回的记载,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分析。

首先,颜回是个聪明而勤奋的学生。聪明人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喜欢,自古皆然。孔子曾经赞扬子贡,说他是“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聪明人。但孔子问子贡他和颜回谁更强十,子贡自称不如,说颜回是闻一以知十,而自己不过闻一以知二。孔子听了也说,我赞成你说比不上他。侧面反映了颜回的聪明。颜回的聪明不仅是天资问题,而且因为他非常勤奋。在颜回英年早逝之后,孔子谈论他时,还惋惜的说,可惜他死太早了,我只看到他不断的进步,没有见过他停滞不前。在和季康子等人谈论时,孔子也屡屡说起颜回的好学。

但聪明的学生在老师眼中,往往也是非常危险的人。青出于蓝尚且不论,恃才傲物的人古今都有,比如三国之杨修,玩弄知识是非常危险的。但颜回并不骄傲。他尊敬老师,恪守学问之道。在尊敬老师方面,孔子都感到惊异。孔子曾经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没提出过什么不同的意见,像个愚笨的人。但观察他私下和别人谈论,才发现他对我的见解发挥得很好。这种尊重老师,不轻易从知识上当面辩驳老师的做法,大概在颜回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颜回之所以尊重老师,是他佩服老师的学问。他曾经感慨道:

老师的思想和学问,我抬头仰望它,愈望愈觉得高,我研究它,愈钻愈觉得深。看见它好像在前,一忽儿却又好像在后面去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我,用文献典籍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也不能。我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才力,它好像仍然矗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想攀登上去,却感到没有路可上去。这无疑是对孔子学问、教学的最高赞美了,这种发自内心的赞美,自然赢得了孔子的由衷喜爱。所以孔子说,颜回对我的话是无所不喜欢。并且有点遗憾的说,颜回非助我者也。但一个老师,能够找到在学问上“狂热”追随自己的人,无疑是一件幸事。

在恪守学问之道上,《论语》记载了这么几件事。首先,颜回谈论自己的志向时,明确表示,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这种谦虚的态度,使他远离了聪明带来的危险。孔子在和鲁哀公谈论学生中谁好时,赞扬颜回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迁怒,不贰过)。那时颜回已经死了。孔子还把颜回和其他弟子比较,说他的思想能够长期不离开仁德,而其他弟子只能短时间想到仁德。颜回曾经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引出了孔子那段经典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点头道:“弟子即使不才,也要照先生的话切实去做。”

颜回之所以受到孔子喜欢,其中可能含有孔子爱怜的成分。颜回一生学问虽高,但并无政治成就。孔子说颜回贤德,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其中显示出的不仅仅是颜回的贤德,而且有他的穷困。孔子因此愤愤不平的说,颜回的道德和学问都差不多了吧,可他却那么贫穷!颜回也曾经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家(问为邦),表现了他有意在政治领域一展才华的抱负。谁知天不予人,竟让他英年早逝!孔子回忆起来,自然充满了悲痛和爱怜之意。

但是这些都不是孔子喜欢颜回的最重要原因。实际上,孔子真正喜欢颜回,是因为他从颜回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样,颜回也是比照老师而行事的。

对孔子而言,他的思想与行动是一致的。而在弟子中,大概只有颜回才能做到。比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固穷的做法,只有颜回能够与他相比。在政治理想上,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这简直是孔子看到了跟随自己一身的影子!所以他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学习多年却不以做官为意,这种人太少了)时,简直就是在说自己和颜回!颜回大概也知道自己和老师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知音关系。孔子出游列国时被囚禁在匡地,颜回落后了,后来赶到时,孔子不无欣慰与忧虑的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既安慰孔子又尊敬道,老师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在颜回死后,孔子表达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论语》记载道:“颜渊(即颜回)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在安葬颜回时,孔子又以一个知音的角色出现了。颜回的父亲和孔子的弟子都想以较富贵的礼节安葬颜回。但孔子不同意,因为按照礼节,他和颜回都恪守的礼节,这是不可以的。最终孔子的弟子依然以厚礼埋葬了颜回。孔子心知这违背了礼节,于是说,颜回把我看成父亲,我却不得把颜回看成儿子,这不是我的本意啊。当年孔子的儿子孔鲤死时,也是薄葬的。说明孔子并不以不厚葬为无礼。而弟子的行为恰好违背了他的意思。假如颜回还活着,一定会反对这种行为。

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和颜回从德行上给我们做出了师生的最好榜样。如今,我们惟有心向往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轮獄道
  • 2021-11-07 09:55
颜回
  • 2楼网友:归鹤鸣
  • 2021-11-07 09:38
书生与未婚妻订婚于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由此郁郁。一天遇见一游方僧人,僧人拿出一面镜子,书生看见:海滩上,一女子遇害,裸尸,路过一男人,摇摇头,走了。再路过一男人,脱下衣服,给女尸盖上,也走了。又再路过一男人,轻轻的,小心翼翼的掩埋了尸体。书生不解,僧人说:那遇害女子乃你未婚妻前世,你是那第二个路过的人,给了她一件衣服,今生,她与你相恋,还你一个情,而她要一辈子报答的,是那个掩埋了她的路过的第三个男人。
首先,颜回是个聪明而勤奋的学生。聪明人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喜欢,自古皆然。孔子曾经赞扬子贡,说他是“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聪明人。但孔子问子贡他和颜回谁更强十,子贡自称不如,说颜回是闻一以知十,而自己不过闻一以知二。孔子听了也说,我赞成你说比不上他。侧面反映了颜回的聪明。颜回的聪明不仅是天资问题,而且因为他非常勤奋。在颜回英年早逝之后,孔子谈论他时,还惋惜的说,可惜他死太早了,我只看到他不断的进步,没有见过他停滞不前。在和季康子等人谈论时,孔子也屡屡说起颜回的好学。
   但聪明的学生在老师眼中,往往也是非常危险的人。青出于蓝尚且不论,恃才傲物的人古今都有,比如三国之杨修,玩弄知识是非常危险的。但颜回并不骄傲。他尊敬老师,恪守学问之道。在尊敬老师方面,孔子都感到惊异。孔子曾经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没提出过什么不同的意见,像个愚笨的人。但观察他私下和别人谈论,才发现他对我的见解发挥得很好。这种尊重老师,不轻易从知识上当面辩驳老师的做法,大概在颜回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颜回之所以尊重老师,是他佩服老师的学问。他曾经感慨道:老师的思想和学问,我抬头仰望它,愈望愈觉得高,我研究它,愈钻愈觉得深。看见它好像在前,一忽儿却又好像在后面去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我,用文献典籍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也不能。我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才力,它好像仍然矗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想攀登上去,却感到没有路可上去。这无疑是对孔子学问、教学的最高赞美了,这种发自内心的赞美,自然赢得了孔子的由衷喜爱。所以孔子说,颜回对我的话是无所不喜欢。并且有点遗憾的说,颜回非助我者也。但一个老师,能够找到在学问上“狂热”追随自己的人,无疑是一件幸事。
   在恪守学问之道上,《论语》记载了这么几件事。首先,颜回谈论自己的志向时,明确表示,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这种谦虚的态度,使他远离了聪明带来的危险。孔子在和鲁哀公谈论学生中谁好时,赞扬颜回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迁怒,不贰过)。那时颜回已经死了。孔子还把颜回和其他弟子比较,说他的思想能够长期不离开仁德,而其他弟子只能短时间想到仁德。颜回曾经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引出了孔子那段经典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点头道:“弟子即使不才,也要照先生的话切实去做。”
   颜回之所以受到孔子喜欢,其中可能含有孔子爱怜的成分。颜回一生学问虽高,但并无政治成就。孔子说颜回贤德,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其中显示出的不仅仅是颜回的贤德,而且有他的穷困。孔子因此愤愤不平的说,颜回的道德和学问都差不多了吧,可他却那么贫穷!颜回也曾经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家(问为邦),表现了他有意在政治领域一展才华的抱负。谁知天不予人,竟让他英年早逝!孔子回忆起来,自然充满了悲痛和爱怜之意。
   但是这些都不是孔子喜欢颜回的最重要原因。实际上,孔子真正喜欢颜回,是因为他从颜回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样,颜回也是比照老师而行事的。
   对孔子而言,他的思想与行动是一致的。而在弟子中,大概只有颜回才能做到。比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固穷的做法,只有颜回能够与他相比。在政治理想上,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这简直是孔子看到了跟随自己一身的影子!所以他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学习多年却不以做官为意,这种人太少了)时,简直就是在说自己和颜回!颜回大概也知道自己和老师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知音关系。孔子出游列国时被囚禁在匡地,颜回落后了,后来赶到时,孔子不无欣慰与忧虑的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既安慰孔子又尊敬道,老师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在颜回死后,孔子表达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论语》记载道:“颜渊(即颜回)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在安葬颜回时,孔子又以一个知音的角色出现了。颜回的父亲和孔子的弟子都想以较富贵的礼节安葬颜回。但孔子不同意,因为按照礼节,他和颜回都恪守的礼节,这是不可以的。最终孔子的弟子依然以厚礼埋葬了颜回。孔子心知这违背了礼节,于是说,颜回把我看成父亲,我却不得把颜回看成儿子,这不是我的本意啊。当年孔子的儿子孔鲤死时,也是薄葬的。说明孔子并不以不厚葬为无礼。而弟子的行为恰好违背了他的意思。假如颜回还活着,一定会反对这种行为。
  • 3楼网友:荒野風
  • 2021-11-07 08:29
颜回,老实厚道。如绝粮陈蔡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