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脍什么人口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10:42
  • 提问者网友:棒棒糖
  • 2021-03-02 07:27
脍什么人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3-02 08:24
问题一: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烧烤
【汉语文字】脍炙人口
【汉语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
【英文翻译】win universal praise
【词语解释】脍:切得很细的肉;炙:烤熟的肉。原来指人人爱吃的美食,现比喻好的事物受到人们的津津乐道广为称赞和传颂,或是比喻很多人都知道的事,也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字词解释】脍,形声字,从月,会声,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炙是会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就是用火烤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鼎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问题二: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脍:切细切薄的肉、鱼;炙:烤。烤熟的肉。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问题三:脍炙人口的脍什么意思 脍炙人口说的是鱼肉问题四:脍炙人口的什么 脍炙人口的文章问题五: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 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
拼音:kuai zhi ren kou 简拼:kzhrk
近义词:喜闻乐见、爱不释手、交口称誉
解释:脍炙人口”这则成语的脍是细切的肉;炙是烤肉。脍炙人口,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常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烩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烩炙,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来人们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里引伸出“脍炙人口”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例子: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问题六:脍炙人口什么意思? 解释:脍炙人口”这则成语的脍是细切的肉;炙是烤肉。脍炙人口,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常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问题七:脍灸人口意思 词目 脍炙人口
发音 kuài zhì rén kǒu
释义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胆。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海叙不遇》:“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问题八:脍炙人口 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例如: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问题九:脍炙人口的脍炙是什么意思 解释:脍炙人口”这则成语的脍是细切的肉;
炙是烤肉。脍和炙都是指人们爱吃的食物
脍炙人口,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
常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希望得到好评!谢谢,祝您学习愉快!】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