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去沙漠玩请问需要准备什么要小心什么要准备多少钱?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7 13:33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01-16 23:46
准备去沙漠玩请问需要准备什么要小心什么要准备多少钱?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01-17 01:15
一、充分的行前准备
探险总是和危险联系在一起,但周密的计划、细致的准备会将风险降低到最小,这也是探险者在困境中求生存的信心所在。
1.探险季节的选择
我国沙漠多分布在西北地区,属于干燥气候带,昼夜温差大,夏季酷热,温度高达摄氏50~60度,冬季严寒,温度低达摄氏零下20~30度;雨量极少,大多数地区全年降水量不到250毫米;风多而大,特别是风口地带,狂风到来时飞沙走石,内蒙至新疆一带的沙漠每年4月有季节性强风,常形成沙流。鉴于这些气候特征,选择探险旅行季节时应尽量避开炎热的夏季和风季,通常9月至来年3月之间比较合适。
2.制定线路和战术
制定探险路线和战术时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在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制定出力所能及的探险方案。
全自助式沙漠探险
制定这类探险方案的原则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或集体协作在沙漠中有限度地探险。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冬季探险,白天平均气温在零下10度左右,一般探险者携带所有装备、食品、水在沙漠中生存活动也不能超过7天,行军距离在100公里左右。由于这是全自助式无后援沙漠探险,探险者出发时要背负所有的装备和给养,第一天是在高负重情况下行走,对探险者的体能和毅力都构成严峻的考验,根据探险行程,可以在宿营地有计划地预留部分食品,作为返程时的补给。
协作式沙漠探险
协作式探险可分为无后援式和有后援式。无后援式是指进入沙漠后,就失去了后方的一切人力、物力的支援,只是在驼队的协作下纵深沙海,大多数探险队采用这种方式。但这种探险也是有限度的,因为骆驼在沙漠中负重也不能超过200公斤,在冬季,骆驼每隔7~10天也要饮一次水,一次饮水量也在100公斤左右,所以一般探险天数应控制在10天之内,行程在100~200公里之内。有后援式沙漠探险适用于长距离的沙漠穿越,属于“大兵团协同作战”,耗资巨大。比如,90年代初期,中日和中英联合探险队两次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小规模穿越队伍在驼队的协作下,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100公里处东西向穿越,数支后援队用上百峰骆驼,从沙漠南缘的国道出发,每隔150公里向沙漠纵深100公里处投放补给品。
二、沙海行进
1.正确地判断方向 在广阔的沙漠上行走,因为视野空旷,难以找到定向的参照物,加上起伏的沙丘、高大的沙山和洼地,人们一般不可能走直线,所以,沙漠行军中正确地判断方向是沙漠探险的先决条件。
用仪器判定方向
用罗盘和地图标定方向是早期沙漠探险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首先要知道自身所处的位置,根据地图标定目标地区的位置和方位角,然后根据罗盘所指的方位角行进。由于沙漠中不可能沿直线行军,用这种方法时要不断地校正方位,不然的话很难到达预定目标。在长距离沙漠探险和穿越中,准确到达目的地或在茫茫沙海中找到预投的补给品是非常困难的。80年代后期,个人卫星导航系统(GPS)在民间的普及,将在沙漠中迷途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目前所有的沙漠探险队几乎都使用GPS导航。
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
⑴用北极星判定方位 北极星是正北天空中一颗较亮的恒星,夜间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正北方。北极星是小熊座的a星,大熊座(主要是北斗七星)和仙后星座位于北极星的两侧。我国位于北半球,终年夜间都可以看到北极星。
⑵利用太阳判定方向 太阳东起西落是最可靠的“指北针”。太阳由东向西移动,而影子则是由西向东移。例如,在我国西部的沙漠,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切物体的阴影都倒向西方,中午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下午,太阳到正西,影子则指向正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世代生活的维吾尔族驼工就是靠这种方法在沙漠中行走,绝不会迷失方向。当然还有一些较精确的方法判定方向,如“立竿见影”法、手表判定法等都是在沙漠探险中很有用的(此法可参看《户外探险》2002年第10期P.65)。
⑶利用沙丘走向判定方向 风是塑造沙漠地面形态的重要因素,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形成东南走向,沙丘西北面是迎风面,坡度较小、沙质较硬。东南面背风,坡度大、沙质松软。另外,沙漠中的植物,如红柳、梭梭柴、骆驼刺等都向东南方向倾斜。但这里还是要说明的是,上述是沙漠地区的一般特点,风向还因地区的不同而异,沙丘的走向也有所不同,要得出正确的判断,须事先掌握目标地区的气象和地貌。
2.学会在沙漠中走路
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
在沙漠中徒步要想走得舒服,就得准备一双合适的鞋子,鞋底太软,在沙漠中行走很不舒服,时间长了脚会很难受。防沙套(雪套)是不可缺少的,一旦鞋子里进了沙子,不一会儿脚就会被磨破。
学会用双杖走路
负重在沙漠中行军,上下翻越松软的沙丘,对膝盖构成很大的压力,很容易造成损伤。用双杖行走能减轻膝盖的压力,也能节省很多体力。
不要怕走弯路
一望无际的沙海,并不是一马平川。在沙漠中会遇到许多大的沙丘或沙山,一定要绕过去,切忌直越陡坡。要避开背风面松软的沙地,尽量在迎风面和沙脊上行走,因为迎风面受风蚀作用,被压得很实,比较硬,在上面行走比较容易,也省力气;而背风面主要是风积形成的,比较松散,在上面行走,陷入较深,比较消耗体力。如果有驼队的话,踏着骆驼的蹄印走,可以节省很多体力。在沙漠探险中,在前面带路的人很重要,要能找出好走的路,并且采用慢行、每小时休息10分钟的方法。一般队伍一天行走不要超过直线距离20公里。
昼伏夜出避高温
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即使不运动,所消耗的水分也是阴影下的三倍。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最热的季节,如果不带水,在有遮阴的地方休息,可生存3天左右。如果在白天的太阳下行走,只能生存1~2天。在特殊的情况下,也要学会“夜行晓宿”方法。另外,在炎热、缺水、干渴、焦虑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被海市蜃楼的假象所迷惑。
3.沙漠露营 在沙漠露营和在其它地区露营还是有区别的。通常要注意两点:一是营地要选在避风的地方,又要防止流沙的掩埋,这类地方往往是在沙丘之中的平地上;二是营地万万不可扎在红柳、胡杨树等植物附近,因为在有植物的地方,往往寄生着一些有毒的虫子,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一种“塔里木蜱”,通常生活在红柳和胡杨树下,这种“蜱”携带一种病毒,人一旦被咬后,往往会引发一种致命的病(塔里木出血热),在十几小时内死亡。
在冬季,不会有大风,也没有咬人的毒虫,露营地点的选择也比较随意。冬季的夜晚非常寒冷,即使用双层帐篷,帐内也会结很厚的霜。在沙漠中有许多枯死的树木,在最寒冷季节也可自己动手打造“火炕”,也就是挖一席之地,在上面烧火,然后用沙子掩埋,人睡在烧热的沙子上。这种方法很适用于全自助极限探险,探险者可以不带帐篷,以减轻重量。
三、处理紧急情况
1.寻找水源 在沙漠中,炎热、干旱对探险者来说是第一大杀手,沙漠探险遇难者大都是缺水中暑所致。在沙漠中一旦迷失方向,在走出困境之前,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干净的水喝,不然生存下来的希望很渺茫。在沙漠中,地表是没有水的,大部分地区也很难挖出水来。但沙漠大都是盆地,里面也有很多季节性河道。
在沙漠中如果发现了茂密的芦苇,就意味着在地下一米多深的地方能挖出水来;如果看到芨芨草,在地下二米左右就能挖出水来;如果看到红柳和骆驼刺,就意味着我们下挖6~8米就有地下水;如果发现胡杨林,则意味着地下8~10米的地方有地下水。1990年冬天,日本NHK广播公司探险队从克里雅河的大河沿乡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解决了近百峰骆驼的饮水问题。他们走了28天,途中挖了一次水,挖了一个15米长、5米深的沟,将骆驼牵下去饮水,在没有任何后援的情况下,成功穿越了三百多公里的沙漠,最终抵达沙漠北缘的塔里木河畔。
另外,在沙漠中如果发现了潮湿的沙土或苦水,也可以挖一个坑,用透明塑料布将坑罩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太阳蒸馏器。在坑里的空气和土壤迅速升温,产生蒸汽。当水蒸汽达到饱和时,会在塑料布内面凝结成水滴,滴入下面的容器,使我们得到宝贵的水。用这种方法每天可以取1升多的蒸馏淡水。值得一提的是,在沙漠中多数地下水含盐碱很高,人不能直接饮用(骆驼可以饮用),必须用蒸馏等方法处理。
2.躲避沙暴 风沙的运动有其固有的运动规律,万一在沙漠中遇见沙暴,首先要凭目力的观察选择逃避的方向,只要避过风的正面,大都能化险为夷。同时,千万不要到沙丘的背风坡躲避,否则有被沙暴埋葬的危险。正确的做法是把骆驼牵到迎风坡,然后躲在骆驼的身后。
沙漠温差很大,以IO月、 11月为例,白天地表温度可达 5OC上下,夜晚则可降至OC以下,11月如遇寒流温度可降至一 1OC以下,因此沙漠探险中,冬季、夏季服装应——一具备,白天沙漠的阳光会灼伤皮肤,你可以选择长衫、长裤,但长裤在艰难的行进中会大大消耗你的体力,因而笔者个人认为宁可腿部晒脱皮,也要选择短裤。最难忍的灼伤皮肤情况将会出现在后脖颈上,你的衣领摩擦在脖子上会疼痛无比,最简易的办法是带顶遮阳帽,并在帽子的后面压一块白手帕以阻挡强烈的阳光。
防晒油在沙漠中是不适用的。沙漠中的沙和海滩上的沙完全不同,它是极细的微尘,微弱的风和轻轻的脚步就会把它扬起,假如你擦了防晒油,这些沙尘会让你的皮肤变成细沙纸。
一双合脚的沙漠靴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高腰,柔软,如果是新鞋,最好在进人沙漠前,先在城市中穿一两个星期,“磨合”好了再穿进沙漠。
太阳镜最好有两副,一副是平时使用,另一种是防风沙的,可用摩托镜或滑雪镜。
一个大号水壶、一简爽身粉、手电筒、宽胶带、小圆镜、塑料袋等等小物品都会在沙漠中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比如爽身粉可以擦在你运动时经常被摩擦身体部位;小圆镜用于求生时反射信号;塑料袋用于防尘。
与骆驼为伍
一个人进行沙漠探险是危 险的,所以沙漠探险多数情况 下是团队行为,因而每一个人 都要发扬团队精神,也只有如 此,你才能体会到沙漠探险的 乐趣。
如果参加前面所说的第三 种旅行,那么你做为团员之一二 要尽快向驼工学会装卸骆驼, 平均每一位团员大约要装配三 峰骆驼,这些骆驼要背着进人 沙漠的装备、食品、饮用水以及 骆驼自己的饲料,大约要有四 个人一起工作才能装卸好一峰骆驼,所以每天早上装和晚上卸骆驼是团队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以两名驼工带八名探险队员为例,大约需要3O峰骆驼,将物品捆上驼背,在大家熟悉操作方法以后大约需50分钟时间,这是你一天中最繁忙紧张的时刻。
挖井找水做饭
第二次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晚上露营后挖井工作。假如是一次10天时间的沙漠探险活动,大约要挖三次并,这些“井水”是给骆驼饮用的,在沙漠中生长植物的地方,如芦苇、胡杨生长较多的地方,一般下挖到 2.5米左右可以出水,这就需要大家轮流挖井,这项工作大约需2-3个小时。
至于沙漠烹饪,这其实是你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大家各显其能,共同完成一顿美餐,以回报各自一天来的辛劳。
饮水备忘录
水,是沙漠探险中永恒的主题,关于沙漠中如何饮水最好、最科学有诸多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可以常饮,但每次只喝一小口,这是最利于人体吸收的方法;但也许人的生理机能有所不同,笔者在一次徒步 6O天的沙漠探险中,学会的饮水方法与上述截然不同,就是每天大约4七次饮水,其中s次大量饮水1-2次是补充;早上出发时猛喝一次水,直喝到喝不下为止。这样一直行进到中午,期间不再饮水Z在中午简单的午餐后再次饮水,但不像早上这样多。下午行进中由于气温较高再少量补充一两次水;晚上晚餐时再大量饮水一次。
1、沙漠旅游宜在夏秋两季开展,冬春两季多沙暴,容易迷途并危及生命。
2、参加沙漠旅游切莫单独行动,请随身备足饮用水,并与骆驼建立良好的关系,骆驼是你在沙漠中最可信赖的朋友。
3、万一在沙漠中遇见沙暴,千万不要到沙丘的背风坡躲避,否则有被窒息或被沙暴埋葬的危险。正确的做法是把骆驼牵到迎风坡,然后躲在骆驼的身后。
4、沙漠中昼夜温差很大,白天的阳光会把人烤得皮肤红肿,夜晚的寒凉则犹如冬季。所以夏季和冬季的服装都要准备。此外防晒油涂在身上后,会粘上沙子,使皮肤很难受,不如穿上浅色长衣,以抗拒紫外线,脸部可适当使用防晒油。
5、沙漠探险旅游是一项集体活动,集体劳动是旅游中的重要内容,导游、驼工、游客三方面要精诚团结、顾全大局,旅游活动才能锦上添花。
6、不要忘记沙漠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在沙漠中也要有环保意识,尽量把垃圾带出沙漠,至少是就地掩埋,否则我们的子孙有一天推开家门也许就会看见沙漠了。
7、骑驼时,要防止骆驼站起来和卧倒时将人甩下,在这时要抱紧驼鞍或驼峰。平时不要靠近骆驼的后脚和头部,以防它踢人和用嘴喷人。骆驼虽然温顺,但受惊后却很危险,要防止突然的响声(如突然的喊叫)和刺目的颜色(如突然打开色彩艳丽的自动伞)刺激骆驼。长途骑驼不要绷劲,要顺着骆驼的步伐自然骑坐,随时调整坐姿,并适时下来步行一段。
准备个10000块足够了,沙漠有以下几个:
一、塔克拉玛干沙漠
面积为33.7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65万平方千米),它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中,沙丘最高达200米。有人说“塔克拉玛干”是维吾尔语,其义是死亡之海。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死亡之海是瑞典人斯文·赫定提出来的,不是维吾尔语。“塔克拉玛干”是波斯语,是“就连无叶小树也不能生长”的意思。在干旱区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树叶很小,甚至不长叶子。“就连无叶小树也不能生长”,是指气候特别干燥而言。这里年均降水量只有25~50毫米,有的地方只有10毫米,植物非常稀少,属于生命的禁区。
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面积为4.88万平方千米,在新疆准格尔盆地中。“古尔班通古特”是蒙语,“古尔班”表示三个的意思;“通古特”义不详。原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自1958年开始出现流动沙丘。
三、巴丹吉林沙漠
原来面积为4.43万平方千米,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巴丹吉林”旧作“巴丹扎兰格”,为蒙语,其义不详。巴丹吉林沙漠几乎全是流动沙丘,一般高200~300米,最高近500米,是我国最高大的流动沙丘。巴丹吉林沙漠很早即见于记载,《山海经》称之为流沙。但近几年,巴丹吉林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已经超过了4.9万平方千米,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还要大。
四、腾格里沙漠
面积为4.27万平方千米,在阿拉善高原东南部。“腾格里”为蒙语,义为天。当地蒙古牧民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是母亲,腾格里沙漠是儿子,巴丹吉林沙漠从天上飞到东南,形成了腾格里沙漠。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腾格里沙漠以流动沙丘为主,是我国流动速度最快的沙漠。
五、柴达木沙漠
面积为3.49万平方千米,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中,以流动沙丘为主。其分布比较零散,多与戈壁相间,多新月形沙丘,高5~10米,少数高20~50米。
六、库姆塔格沙漠
面积为2.28万平方千米。在新疆东部、甘肃西部、罗布泊以南,阿尔金山以北。“库姆塔格”为维语,“库姆”为沙漠,“塔格”为山。“库姆塔格”即为沙山。多流动沙丘,快速向西南移动,有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会合的趋势。
七、乌兰布和沙漠
面积为0.99万平方千米,在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在蒙语中,“乌兰布和”为红色的公牛,用以表示沙漠的破坏力特别强大。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30米,最高部高50~100米。
八、库布齐沙漠
面积为1.61万平方千米,在鄂尔多斯北部。临近黄河。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15米,少数高达50~100米。
九、毛乌素沙地
面积为3.21万平方千米,在鄂尔多斯南部。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多新月型沙丘,高5~10米,个别的高10~20米。
十、浑善达克沙地
面积为2.14万平方千米,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南部。清代称伊哈雅鲁沙地,是指大榆树而言。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其南部多伦县流沙移动较快,故又称小腾格里沙地。
十一、科尔沁沙地
面积为4.23万平方千米,在西辽河流域。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高10~20米,最高达50米。库仑旗流动沙丘特别高大,蒙族称作“塔敏查干”,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十二、呼伦贝尔沙地
面积0.72万平方千米,在呼伦贝尔西南部。多固定半固定沙丘,高5~15米,以满洲里至海拉尔铁路沿线最为典型。
探险总是和危险联系在一起,但周密的计划、细致的准备会将风险降低到最小,这也是探险者在困境中求生存的信心所在。
1.探险季节的选择
我国沙漠多分布在西北地区,属于干燥气候带,昼夜温差大,夏季酷热,温度高达摄氏50~60度,冬季严寒,温度低达摄氏零下20~30度;雨量极少,大多数地区全年降水量不到250毫米;风多而大,特别是风口地带,狂风到来时飞沙走石,内蒙至新疆一带的沙漠每年4月有季节性强风,常形成沙流。鉴于这些气候特征,选择探险旅行季节时应尽量避开炎热的夏季和风季,通常9月至来年3月之间比较合适。
2.制定线路和战术
制定探险路线和战术时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在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制定出力所能及的探险方案。
全自助式沙漠探险
制定这类探险方案的原则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或集体协作在沙漠中有限度地探险。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冬季探险,白天平均气温在零下10度左右,一般探险者携带所有装备、食品、水在沙漠中生存活动也不能超过7天,行军距离在100公里左右。由于这是全自助式无后援沙漠探险,探险者出发时要背负所有的装备和给养,第一天是在高负重情况下行走,对探险者的体能和毅力都构成严峻的考验,根据探险行程,可以在宿营地有计划地预留部分食品,作为返程时的补给。
协作式沙漠探险
协作式探险可分为无后援式和有后援式。无后援式是指进入沙漠后,就失去了后方的一切人力、物力的支援,只是在驼队的协作下纵深沙海,大多数探险队采用这种方式。但这种探险也是有限度的,因为骆驼在沙漠中负重也不能超过200公斤,在冬季,骆驼每隔7~10天也要饮一次水,一次饮水量也在100公斤左右,所以一般探险天数应控制在10天之内,行程在100~200公里之内。有后援式沙漠探险适用于长距离的沙漠穿越,属于“大兵团协同作战”,耗资巨大。比如,90年代初期,中日和中英联合探险队两次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小规模穿越队伍在驼队的协作下,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100公里处东西向穿越,数支后援队用上百峰骆驼,从沙漠南缘的国道出发,每隔150公里向沙漠纵深100公里处投放补给品。
二、沙海行进
1.正确地判断方向 在广阔的沙漠上行走,因为视野空旷,难以找到定向的参照物,加上起伏的沙丘、高大的沙山和洼地,人们一般不可能走直线,所以,沙漠行军中正确地判断方向是沙漠探险的先决条件。
用仪器判定方向
用罗盘和地图标定方向是早期沙漠探险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首先要知道自身所处的位置,根据地图标定目标地区的位置和方位角,然后根据罗盘所指的方位角行进。由于沙漠中不可能沿直线行军,用这种方法时要不断地校正方位,不然的话很难到达预定目标。在长距离沙漠探险和穿越中,准确到达目的地或在茫茫沙海中找到预投的补给品是非常困难的。80年代后期,个人卫星导航系统(GPS)在民间的普及,将在沙漠中迷途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目前所有的沙漠探险队几乎都使用GPS导航。
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
⑴用北极星判定方位 北极星是正北天空中一颗较亮的恒星,夜间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正北方。北极星是小熊座的a星,大熊座(主要是北斗七星)和仙后星座位于北极星的两侧。我国位于北半球,终年夜间都可以看到北极星。
⑵利用太阳判定方向 太阳东起西落是最可靠的“指北针”。太阳由东向西移动,而影子则是由西向东移。例如,在我国西部的沙漠,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切物体的阴影都倒向西方,中午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下午,太阳到正西,影子则指向正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世代生活的维吾尔族驼工就是靠这种方法在沙漠中行走,绝不会迷失方向。当然还有一些较精确的方法判定方向,如“立竿见影”法、手表判定法等都是在沙漠探险中很有用的(此法可参看《户外探险》2002年第10期P.65)。
⑶利用沙丘走向判定方向 风是塑造沙漠地面形态的重要因素,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形成东南走向,沙丘西北面是迎风面,坡度较小、沙质较硬。东南面背风,坡度大、沙质松软。另外,沙漠中的植物,如红柳、梭梭柴、骆驼刺等都向东南方向倾斜。但这里还是要说明的是,上述是沙漠地区的一般特点,风向还因地区的不同而异,沙丘的走向也有所不同,要得出正确的判断,须事先掌握目标地区的气象和地貌。
2.学会在沙漠中走路
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
在沙漠中徒步要想走得舒服,就得准备一双合适的鞋子,鞋底太软,在沙漠中行走很不舒服,时间长了脚会很难受。防沙套(雪套)是不可缺少的,一旦鞋子里进了沙子,不一会儿脚就会被磨破。
学会用双杖走路
负重在沙漠中行军,上下翻越松软的沙丘,对膝盖构成很大的压力,很容易造成损伤。用双杖行走能减轻膝盖的压力,也能节省很多体力。
不要怕走弯路
一望无际的沙海,并不是一马平川。在沙漠中会遇到许多大的沙丘或沙山,一定要绕过去,切忌直越陡坡。要避开背风面松软的沙地,尽量在迎风面和沙脊上行走,因为迎风面受风蚀作用,被压得很实,比较硬,在上面行走比较容易,也省力气;而背风面主要是风积形成的,比较松散,在上面行走,陷入较深,比较消耗体力。如果有驼队的话,踏着骆驼的蹄印走,可以节省很多体力。在沙漠探险中,在前面带路的人很重要,要能找出好走的路,并且采用慢行、每小时休息10分钟的方法。一般队伍一天行走不要超过直线距离20公里。
昼伏夜出避高温
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即使不运动,所消耗的水分也是阴影下的三倍。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最热的季节,如果不带水,在有遮阴的地方休息,可生存3天左右。如果在白天的太阳下行走,只能生存1~2天。在特殊的情况下,也要学会“夜行晓宿”方法。另外,在炎热、缺水、干渴、焦虑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被海市蜃楼的假象所迷惑。
3.沙漠露营 在沙漠露营和在其它地区露营还是有区别的。通常要注意两点:一是营地要选在避风的地方,又要防止流沙的掩埋,这类地方往往是在沙丘之中的平地上;二是营地万万不可扎在红柳、胡杨树等植物附近,因为在有植物的地方,往往寄生着一些有毒的虫子,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一种“塔里木蜱”,通常生活在红柳和胡杨树下,这种“蜱”携带一种病毒,人一旦被咬后,往往会引发一种致命的病(塔里木出血热),在十几小时内死亡。
在冬季,不会有大风,也没有咬人的毒虫,露营地点的选择也比较随意。冬季的夜晚非常寒冷,即使用双层帐篷,帐内也会结很厚的霜。在沙漠中有许多枯死的树木,在最寒冷季节也可自己动手打造“火炕”,也就是挖一席之地,在上面烧火,然后用沙子掩埋,人睡在烧热的沙子上。这种方法很适用于全自助极限探险,探险者可以不带帐篷,以减轻重量。
三、处理紧急情况
1.寻找水源 在沙漠中,炎热、干旱对探险者来说是第一大杀手,沙漠探险遇难者大都是缺水中暑所致。在沙漠中一旦迷失方向,在走出困境之前,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干净的水喝,不然生存下来的希望很渺茫。在沙漠中,地表是没有水的,大部分地区也很难挖出水来。但沙漠大都是盆地,里面也有很多季节性河道。
在沙漠中如果发现了茂密的芦苇,就意味着在地下一米多深的地方能挖出水来;如果看到芨芨草,在地下二米左右就能挖出水来;如果看到红柳和骆驼刺,就意味着我们下挖6~8米就有地下水;如果发现胡杨林,则意味着地下8~10米的地方有地下水。1990年冬天,日本NHK广播公司探险队从克里雅河的大河沿乡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解决了近百峰骆驼的饮水问题。他们走了28天,途中挖了一次水,挖了一个15米长、5米深的沟,将骆驼牵下去饮水,在没有任何后援的情况下,成功穿越了三百多公里的沙漠,最终抵达沙漠北缘的塔里木河畔。
另外,在沙漠中如果发现了潮湿的沙土或苦水,也可以挖一个坑,用透明塑料布将坑罩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太阳蒸馏器。在坑里的空气和土壤迅速升温,产生蒸汽。当水蒸汽达到饱和时,会在塑料布内面凝结成水滴,滴入下面的容器,使我们得到宝贵的水。用这种方法每天可以取1升多的蒸馏淡水。值得一提的是,在沙漠中多数地下水含盐碱很高,人不能直接饮用(骆驼可以饮用),必须用蒸馏等方法处理。
2.躲避沙暴 风沙的运动有其固有的运动规律,万一在沙漠中遇见沙暴,首先要凭目力的观察选择逃避的方向,只要避过风的正面,大都能化险为夷。同时,千万不要到沙丘的背风坡躲避,否则有被沙暴埋葬的危险。正确的做法是把骆驼牵到迎风坡,然后躲在骆驼的身后。
沙漠温差很大,以IO月、 11月为例,白天地表温度可达 5OC上下,夜晚则可降至OC以下,11月如遇寒流温度可降至一 1OC以下,因此沙漠探险中,冬季、夏季服装应——一具备,白天沙漠的阳光会灼伤皮肤,你可以选择长衫、长裤,但长裤在艰难的行进中会大大消耗你的体力,因而笔者个人认为宁可腿部晒脱皮,也要选择短裤。最难忍的灼伤皮肤情况将会出现在后脖颈上,你的衣领摩擦在脖子上会疼痛无比,最简易的办法是带顶遮阳帽,并在帽子的后面压一块白手帕以阻挡强烈的阳光。
防晒油在沙漠中是不适用的。沙漠中的沙和海滩上的沙完全不同,它是极细的微尘,微弱的风和轻轻的脚步就会把它扬起,假如你擦了防晒油,这些沙尘会让你的皮肤变成细沙纸。
一双合脚的沙漠靴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高腰,柔软,如果是新鞋,最好在进人沙漠前,先在城市中穿一两个星期,“磨合”好了再穿进沙漠。
太阳镜最好有两副,一副是平时使用,另一种是防风沙的,可用摩托镜或滑雪镜。
一个大号水壶、一简爽身粉、手电筒、宽胶带、小圆镜、塑料袋等等小物品都会在沙漠中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比如爽身粉可以擦在你运动时经常被摩擦身体部位;小圆镜用于求生时反射信号;塑料袋用于防尘。
与骆驼为伍
一个人进行沙漠探险是危 险的,所以沙漠探险多数情况 下是团队行为,因而每一个人 都要发扬团队精神,也只有如 此,你才能体会到沙漠探险的 乐趣。
如果参加前面所说的第三 种旅行,那么你做为团员之一二 要尽快向驼工学会装卸骆驼, 平均每一位团员大约要装配三 峰骆驼,这些骆驼要背着进人 沙漠的装备、食品、饮用水以及 骆驼自己的饲料,大约要有四 个人一起工作才能装卸好一峰骆驼,所以每天早上装和晚上卸骆驼是团队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以两名驼工带八名探险队员为例,大约需要3O峰骆驼,将物品捆上驼背,在大家熟悉操作方法以后大约需50分钟时间,这是你一天中最繁忙紧张的时刻。
挖井找水做饭
第二次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晚上露营后挖井工作。假如是一次10天时间的沙漠探险活动,大约要挖三次并,这些“井水”是给骆驼饮用的,在沙漠中生长植物的地方,如芦苇、胡杨生长较多的地方,一般下挖到 2.5米左右可以出水,这就需要大家轮流挖井,这项工作大约需2-3个小时。
至于沙漠烹饪,这其实是你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大家各显其能,共同完成一顿美餐,以回报各自一天来的辛劳。
饮水备忘录
水,是沙漠探险中永恒的主题,关于沙漠中如何饮水最好、最科学有诸多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可以常饮,但每次只喝一小口,这是最利于人体吸收的方法;但也许人的生理机能有所不同,笔者在一次徒步 6O天的沙漠探险中,学会的饮水方法与上述截然不同,就是每天大约4七次饮水,其中s次大量饮水1-2次是补充;早上出发时猛喝一次水,直喝到喝不下为止。这样一直行进到中午,期间不再饮水Z在中午简单的午餐后再次饮水,但不像早上这样多。下午行进中由于气温较高再少量补充一两次水;晚上晚餐时再大量饮水一次。
1、沙漠旅游宜在夏秋两季开展,冬春两季多沙暴,容易迷途并危及生命。
2、参加沙漠旅游切莫单独行动,请随身备足饮用水,并与骆驼建立良好的关系,骆驼是你在沙漠中最可信赖的朋友。
3、万一在沙漠中遇见沙暴,千万不要到沙丘的背风坡躲避,否则有被窒息或被沙暴埋葬的危险。正确的做法是把骆驼牵到迎风坡,然后躲在骆驼的身后。
4、沙漠中昼夜温差很大,白天的阳光会把人烤得皮肤红肿,夜晚的寒凉则犹如冬季。所以夏季和冬季的服装都要准备。此外防晒油涂在身上后,会粘上沙子,使皮肤很难受,不如穿上浅色长衣,以抗拒紫外线,脸部可适当使用防晒油。
5、沙漠探险旅游是一项集体活动,集体劳动是旅游中的重要内容,导游、驼工、游客三方面要精诚团结、顾全大局,旅游活动才能锦上添花。
6、不要忘记沙漠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在沙漠中也要有环保意识,尽量把垃圾带出沙漠,至少是就地掩埋,否则我们的子孙有一天推开家门也许就会看见沙漠了。
7、骑驼时,要防止骆驼站起来和卧倒时将人甩下,在这时要抱紧驼鞍或驼峰。平时不要靠近骆驼的后脚和头部,以防它踢人和用嘴喷人。骆驼虽然温顺,但受惊后却很危险,要防止突然的响声(如突然的喊叫)和刺目的颜色(如突然打开色彩艳丽的自动伞)刺激骆驼。长途骑驼不要绷劲,要顺着骆驼的步伐自然骑坐,随时调整坐姿,并适时下来步行一段。
准备个10000块足够了,沙漠有以下几个:
一、塔克拉玛干沙漠
面积为33.7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65万平方千米),它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中,沙丘最高达200米。有人说“塔克拉玛干”是维吾尔语,其义是死亡之海。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死亡之海是瑞典人斯文·赫定提出来的,不是维吾尔语。“塔克拉玛干”是波斯语,是“就连无叶小树也不能生长”的意思。在干旱区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树叶很小,甚至不长叶子。“就连无叶小树也不能生长”,是指气候特别干燥而言。这里年均降水量只有25~50毫米,有的地方只有10毫米,植物非常稀少,属于生命的禁区。
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面积为4.88万平方千米,在新疆准格尔盆地中。“古尔班通古特”是蒙语,“古尔班”表示三个的意思;“通古特”义不详。原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自1958年开始出现流动沙丘。
三、巴丹吉林沙漠
原来面积为4.43万平方千米,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巴丹吉林”旧作“巴丹扎兰格”,为蒙语,其义不详。巴丹吉林沙漠几乎全是流动沙丘,一般高200~300米,最高近500米,是我国最高大的流动沙丘。巴丹吉林沙漠很早即见于记载,《山海经》称之为流沙。但近几年,巴丹吉林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已经超过了4.9万平方千米,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还要大。
四、腾格里沙漠
面积为4.27万平方千米,在阿拉善高原东南部。“腾格里”为蒙语,义为天。当地蒙古牧民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是母亲,腾格里沙漠是儿子,巴丹吉林沙漠从天上飞到东南,形成了腾格里沙漠。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腾格里沙漠以流动沙丘为主,是我国流动速度最快的沙漠。
五、柴达木沙漠
面积为3.49万平方千米,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中,以流动沙丘为主。其分布比较零散,多与戈壁相间,多新月形沙丘,高5~10米,少数高20~50米。
六、库姆塔格沙漠
面积为2.28万平方千米。在新疆东部、甘肃西部、罗布泊以南,阿尔金山以北。“库姆塔格”为维语,“库姆”为沙漠,“塔格”为山。“库姆塔格”即为沙山。多流动沙丘,快速向西南移动,有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会合的趋势。
七、乌兰布和沙漠
面积为0.99万平方千米,在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在蒙语中,“乌兰布和”为红色的公牛,用以表示沙漠的破坏力特别强大。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30米,最高部高50~100米。
八、库布齐沙漠
面积为1.61万平方千米,在鄂尔多斯北部。临近黄河。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15米,少数高达50~100米。
九、毛乌素沙地
面积为3.21万平方千米,在鄂尔多斯南部。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多新月型沙丘,高5~10米,个别的高10~20米。
十、浑善达克沙地
面积为2.14万平方千米,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南部。清代称伊哈雅鲁沙地,是指大榆树而言。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其南部多伦县流沙移动较快,故又称小腾格里沙地。
十一、科尔沁沙地
面积为4.23万平方千米,在西辽河流域。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高10~20米,最高达50米。库仑旗流动沙丘特别高大,蒙族称作“塔敏查干”,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十二、呼伦贝尔沙地
面积0.72万平方千米,在呼伦贝尔西南部。多固定半固定沙丘,高5~15米,以满洲里至海拉尔铁路沿线最为典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01-17 02:35
穿越库布齐沙漠。
大忌都占全了,结伴吧,找几个熟悉的同行,跟当地俱乐部的活动更好,为什么要自己呢??户外运动不等于探险的。。
推荐一个对当地熟悉的人: 鱼片 呼和浩特红色营地的负责人
电话:0471--6931723
不要穿旅游鞋,特别是有透气孔的,容易进沙 - -!
然后要墨镜,帽子(荷叶毛那种),还要围巾(把脸围住,因为风吹着沙打在脸上很痛)
衣服我建议还是白色长裤长袖的,免得晒伤。
因为白天晚上的温差很大,我也不清楚你的预算和日程安排。
我猜应该是早睡早起吧?
如果没钱的话,就带一件棉袄吧,也不用太厚。在新疆我们等火车的时候,人家当地人穿军大衣我们旅游的人还穿着短袖呢。而且活动的话,应该不会太冷才对,主要是睡觉时候的保暖。
你们帐篷应该都有的,如果条件不错带一个好一些的睡袋。我记得有那种保温性超高的。不行的话,我看还是带厚衣服盖吧,我看新疆外面的棚子放着棉被来着..........
下面是网上找的资料,你也可以参考:
沙漠温差很大,以10月、 11月为例,白天地表温度可达 5OC上下,夜晚则可降至OC以下,11月如遇寒流温度可降至一 1OC以下,因此沙漠探险中,冬季、夏季服装应??一具备,白天沙漠的阳光会灼伤皮肤,你可以选择长衫、长裤,但长裤在艰难的行进中会大大消耗你的体力,因而笔者个人认为宁可腿部晒脱皮,也要选择短裤。最难忍的灼伤皮肤情况将会出现在后脖颈上,你的衣领摩擦在脖子上会疼痛无比,最简易的办法是带顶遮阳帽,并在帽子的后面压一块白手帕以阻挡强烈的阳光。
防晒油在沙漠中是不适用的。沙漠中的沙和海滩上的沙完全不同,它是极细的微尘,微弱的风和轻轻的脚步就会把它扬起,假如你擦了防晒油,这些沙尘会让你的皮肤变成细沙纸。
一双合脚的沙漠靴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高腰,柔软,如果是新鞋,最好在进人沙漠前,先在城市中穿一两个星期,“磨合”好了再穿进沙漠。
太阳镜最好有两副,一副是平时使用,另一种是防风沙的,可用摩托镜或滑雪镜。
一个大号水壶、一简爽身粉、手电筒、宽胶带、小圆镜、塑料袋等等小物品都会在沙漠中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比如爽身粉可以擦在你运动时经常被摩擦身体部位;小圆镜用于求生时反射信号;塑料袋用于防尘。
与骆驼为伍
一个人进行沙漠探险是危 险的,所以沙漠探险多数情况 下是团队行为,因而每一个人 都要发扬团队精神,也只有如 此,你才能体会到沙漠探险的 乐趣。
如果参加前面所说的第三 种旅行,那么你做为团员之一二 要尽快向驼工学会装卸骆驼, 平均每一位团员大约要装配三 峰骆驼,这些骆驼要背着进人 沙漠的装备、食品、饮用水以及 骆驼自己的饲料,大约要有四 个人一起工作才能装卸好一峰骆驼,所以每天早上装和晚上卸骆驼是团队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以两名驼工带八名探险队员为例,大约需要3O峰骆驼,将物品捆上驼背,在大家熟悉操作方法以后大约需50分钟时间,这是你一天中最繁忙紧张的时刻。
挖井找水做饭
第二次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晚上露营后挖井工作。假如是一次10天时间的沙漠探险活动,大约要挖三次并,这些“井水”是给骆驼饮用的,在沙漠中生长植物的地方,如芦苇、胡杨生长较多的地方,一般下挖到 2.5米左右可以出水,这就需要大家轮流挖井,这项工作大约需2-3个小时。
至于沙漠烹饪,这其实是你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大家各显其能,共同完成一顿美餐,以回报各自一天来的辛劳。
饮水备忘录
水,是沙漠探险中永恒的主题,关于沙漠中如何饮水最好、最科学有诸多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可以常饮,但每次只喝一小口,这是最利于人体吸收的方法;但也许人的生理机能有所不同,笔者在一次徒步 6O天的沙漠探险中,学会的饮水方法与上述截然不同,就是每天大约4七次饮水,其中s次大量饮水1-2次是补充;早上出发时猛喝一次水,直喝到喝不下为止。这样一直行进到中午,期间不再饮水Z在中午简单的午餐后再次饮水,但不像早上这样多。下午行进中由于气温较高再少量补充一两次水;晚上晚餐时再大量饮水一次。
大忌都占全了,结伴吧,找几个熟悉的同行,跟当地俱乐部的活动更好,为什么要自己呢??户外运动不等于探险的。。
推荐一个对当地熟悉的人: 鱼片 呼和浩特红色营地的负责人
电话:0471--6931723
不要穿旅游鞋,特别是有透气孔的,容易进沙 - -!
然后要墨镜,帽子(荷叶毛那种),还要围巾(把脸围住,因为风吹着沙打在脸上很痛)
衣服我建议还是白色长裤长袖的,免得晒伤。
因为白天晚上的温差很大,我也不清楚你的预算和日程安排。
我猜应该是早睡早起吧?
如果没钱的话,就带一件棉袄吧,也不用太厚。在新疆我们等火车的时候,人家当地人穿军大衣我们旅游的人还穿着短袖呢。而且活动的话,应该不会太冷才对,主要是睡觉时候的保暖。
你们帐篷应该都有的,如果条件不错带一个好一些的睡袋。我记得有那种保温性超高的。不行的话,我看还是带厚衣服盖吧,我看新疆外面的棚子放着棉被来着..........
下面是网上找的资料,你也可以参考:
沙漠温差很大,以10月、 11月为例,白天地表温度可达 5OC上下,夜晚则可降至OC以下,11月如遇寒流温度可降至一 1OC以下,因此沙漠探险中,冬季、夏季服装应??一具备,白天沙漠的阳光会灼伤皮肤,你可以选择长衫、长裤,但长裤在艰难的行进中会大大消耗你的体力,因而笔者个人认为宁可腿部晒脱皮,也要选择短裤。最难忍的灼伤皮肤情况将会出现在后脖颈上,你的衣领摩擦在脖子上会疼痛无比,最简易的办法是带顶遮阳帽,并在帽子的后面压一块白手帕以阻挡强烈的阳光。
防晒油在沙漠中是不适用的。沙漠中的沙和海滩上的沙完全不同,它是极细的微尘,微弱的风和轻轻的脚步就会把它扬起,假如你擦了防晒油,这些沙尘会让你的皮肤变成细沙纸。
一双合脚的沙漠靴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高腰,柔软,如果是新鞋,最好在进人沙漠前,先在城市中穿一两个星期,“磨合”好了再穿进沙漠。
太阳镜最好有两副,一副是平时使用,另一种是防风沙的,可用摩托镜或滑雪镜。
一个大号水壶、一简爽身粉、手电筒、宽胶带、小圆镜、塑料袋等等小物品都会在沙漠中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比如爽身粉可以擦在你运动时经常被摩擦身体部位;小圆镜用于求生时反射信号;塑料袋用于防尘。
与骆驼为伍
一个人进行沙漠探险是危 险的,所以沙漠探险多数情况 下是团队行为,因而每一个人 都要发扬团队精神,也只有如 此,你才能体会到沙漠探险的 乐趣。
如果参加前面所说的第三 种旅行,那么你做为团员之一二 要尽快向驼工学会装卸骆驼, 平均每一位团员大约要装配三 峰骆驼,这些骆驼要背着进人 沙漠的装备、食品、饮用水以及 骆驼自己的饲料,大约要有四 个人一起工作才能装卸好一峰骆驼,所以每天早上装和晚上卸骆驼是团队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以两名驼工带八名探险队员为例,大约需要3O峰骆驼,将物品捆上驼背,在大家熟悉操作方法以后大约需50分钟时间,这是你一天中最繁忙紧张的时刻。
挖井找水做饭
第二次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晚上露营后挖井工作。假如是一次10天时间的沙漠探险活动,大约要挖三次并,这些“井水”是给骆驼饮用的,在沙漠中生长植物的地方,如芦苇、胡杨生长较多的地方,一般下挖到 2.5米左右可以出水,这就需要大家轮流挖井,这项工作大约需2-3个小时。
至于沙漠烹饪,这其实是你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大家各显其能,共同完成一顿美餐,以回报各自一天来的辛劳。
饮水备忘录
水,是沙漠探险中永恒的主题,关于沙漠中如何饮水最好、最科学有诸多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可以常饮,但每次只喝一小口,这是最利于人体吸收的方法;但也许人的生理机能有所不同,笔者在一次徒步 6O天的沙漠探险中,学会的饮水方法与上述截然不同,就是每天大约4七次饮水,其中s次大量饮水1-2次是补充;早上出发时猛喝一次水,直喝到喝不下为止。这样一直行进到中午,期间不再饮水Z在中午简单的午餐后再次饮水,但不像早上这样多。下午行进中由于气温较高再少量补充一两次水;晚上晚餐时再大量饮水一次。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