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桃花十三雨露的出处及意思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31 01:22
- 提问者网友:我是女神我骄傲
- 2021-12-30 20:56
兰若桃花十三雨露的出处及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慢性怪人
- 2021-12-30 22:06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出自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古诗作品《兰溪棹歌》第三四句
【解说】
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春雨一连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首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抠抠网为你解答,望采纳!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出自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古诗作品《兰溪棹歌》第三四句
【解说】
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春雨一连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首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抠抠网为你解答,望采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12-30 23:22
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诗人又不禁想到,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出自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古诗作品《兰溪棹歌》第三四句
【解说】
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
“兰溪三日桃花雨。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春雨一连下了三天,溪水暴涨,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