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七年级的语文阅读知识点技巧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0 04:29
  • 提问者网友:那叫心脏的地方装的都是你
  • 2021-01-29 21:15
七年级的语文阅读知识点技巧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01-29 22:27
三、复习目的: 1,巩固基本知识点,让知识点构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系统。 2,引导学生认识中学语文试题的结构与模式,学会如何积极应对。 3,训练应试的技能技巧,如阅读题答案如何措词、如何完成应试作文等。 4,在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语文复习方法。四、复习重难点:1、基础知识的识记不牢固,部分学生考试作答不理想 2、课外文言失分严重,关键不能学以致用3、阅读理解没有做题方法,不能以课文为例灵活应用4、作文流水帐,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五、复习提纲:(一)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考察项目考 察 重 点复 习 内 容1.字音生字、多音字的读音,辨别习惯性误读。读一读,写一写,书下注释中的注音、词语。2.字形掌握生字词的写法、辨别形近字、同音字,注意书写美观,注意字的识记方法。同上3、字义1、现代文中的加点字解释,四字词语解释2、文言加点字解释书下注释文言文还包括补充的解释4.文学常识文章出处,重要作家及其国别、时代,朝代,重要代表作品。1、中国现代作家:鲁迅、朱自清、老舍、郭沫若、冰心2、所有课文涉及的中国古代作家3、所有课文涉及的外国作家5.背诵默写上下句默写、理解性默写、课外古诗积累。 1、课内外古诗2、《童趣》、《论语》十则3、《春》、《诗两首》、《郭沫若诗两首》6.语言运用⑴语病、成语的使用⑵仿句、言外之意⑶排序、寓意启示类、诗词鉴赏⑷对联、修辞、名著导读⑸情境说话题书中相关资料;平时检测卷中涉及的题目复习卷题目7.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1-6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的相关资料 (二)阅读理解 考察项目考 察 重 点复 习 内 容1.课外文言文阅读 A.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意图B.词语注音。C.常用实词的意思;重点句子的翻译。D.课内重点实词词义迁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外文言文文章基本内容。a课内文言注释b 平时检测练习卷c学会运用文言工具书2.现代文阅读(课外文章阅读)A.能够读懂文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B.理解重点词句,领会作者的情感C.品味和分析文章的语言D.写法分析E.感悟评价、拓展迁移 a教材重点课文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例如说明文的常识) b平时检测、复习中的阅读选段涉及到的知识点 (三)作文 考察项目考 察 重 点复 习 内 容 记叙文 能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能运用描写凸现景物特征、丰富叙事内容;中心突出、描写到位。 平时的大作文练习课外阅读中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1-29 22:34
七年级的语文阅读无非就是: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赞同0| 评论 这些都是大体的框架,运用还是要靠自己,不理解的多读几遍。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