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艾略特的资料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7 11:59
  • 提问者网友:喧嚣尘世
  • 2021-05-16 15:30
艾略特的资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长青诗
  • 2021-05-16 16:54
艾略特(1888-1965)托马斯•艾略特,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和文艺评论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06年入哈佛大学学哲学,续到英国上牛津大学,后留英教书和当职员。1908年开始创作。有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它观察到的事物》、《诗选》、《四个四重奏》等。代表作为长诗《荒原》,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1948年因“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诺贝尔奖文学奖。
  英国诗人、批评家。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先祖是英国萨默塞特郡东科克地方的鞋匠,1670迁移居美洲波士顿。他的祖父迁至圣路易斯, 创办华盛顿大学1872年任校长。父经商,母夏洛蒂· 斯特恩斯是诗人 。他的家庭一直保持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的传统。
  1906至1910年, 艾略特在哈佛大学攻读哲学, 并受到新人文主义者巴比特的影响。其后去法国, 在巴黎大学听帕格森讲哲学, 接触到波德莱尔、 拉弗格、 马拉梅等象征派诗歌。1911至1914年在哈佛学习印度哲学和梵文。1914年起定居英国。
  1914至1915年在在德国学习, 因战争中辍。这时他 写完关于英国新黑格尔派哲学家布拉德莱的博士论文。1915至1916年在伦敦海格特学校教授拉丁文和法文。1917至1920年在劳德德银行当职员。 曾担任先锋派杂志《自我中心者》的助理编辑。1922年创办文学评论季刊《标准》,并任主编,直至1939。这是当时一种有影响的高质量的国际性的刊物, 并以其书评著称。从20年代起直至去世,他一直任费相出版社董事。1948年因《四个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艾略特自称在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 政治上是保皇派, 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他从1909年起发表诗歌先后出版《诗歌》(1909-192引《诗集》(1909-1935)、《四个四重奏》(1944)、《诗集》(1909-1962)。
    艾略特的诗受法国象征派诗歌、 文艺复兴后期英国剧作家和立学派诗歌的影响, 形象具体准确, 思想和感情融合 用联想和暗示为联系, 反映了2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怀疑和幻灭的情绪, 到了30、 40年代又有向宗教中求解脱的情绪。
  早期由歌中最重要的有《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5)写上而社会一个庸碌的青年在求爱诗中的矛盾心理;《一位夫人的写照》(1915)写上流社会妇女生活的空虚;《小老头》(1919)通过一个老头子的独白描绘一种空幻的感受。这些诗歌民映了第一次大战前后英美上层社会人物的精神空虚、 贫乏和绝望。
  《荒原》(1922)是20世纪四方文学里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也是艾略特的成名作。 全诗分5章。在第一章《死者葬仪》里,诗人以荒原象征战后的欧洲文明,它需要水的滋润,需要春天,需要生命而现实则充满了庸俗和低级的欲念, 既不生也不死 第二章《对奕》对照上而社会妇女和酒吧间里下层男女币民的生活 ,显得同样低级和毫无意义第三章《火诫》写情欲之火造成的庸俗猥亵, 空虚而无真实的爱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最短暗示死是不可避免的,人们渴望的生命之水也拯救不了人类。 第三章《雷霆的话》又回到欧洲是一片干旱的荒原这一主题, 记对革命浪潮又感到恐惧, 宣扬宗教的"给予 同情、 克制"。艾略特利用人类学关于神话传说的研究成果, 大量引用或更动欧洲文学中的情节、 典故和名可,用6种语言,以鲜明的形象并借暗示和联想、严密的结构,构成一部思想和情调一致的完整诗篇 。全诗极少用韵, 大多是有节奏的自由体,语言变化多端。这首诗在技巧上是一个大突破在《标准》季刊最初两期刊出之后, 颇受訾议, 其后作者增加了注解, 研究者又作诠释和评比, 基本可以读懂。
  艾略特其他重要诗作如《空心人》(1925), 绝望情绪更明显:人只是死亡国土上的一个空架子, 一个填满了稻草的人, 一个影子"世界在呜咽中结束"这首诗中抽象名词逐渐增多《灰星期三》(1930)指四旬斋的第一天 ,要把灰撒在悔罪者的头上, 宣扬基督教服从上帝的意旨和悔罪的教义。
  《四个四重奏》写成于1935至1941年间,借用4个地点为题:《烧毁了的诺顿》指一座英国乡间住宅的玫瑰园遗址;《乐科克》是艾氏祖先在英国居住的村庄和村达小路;《干燥的萨尔维奇斯》指美国马萨诸塞州海达一组礁石;《小吉丁》则指17世纪英国内战时期国教徒聚居点的一座小教堂。 这是一组哲学宗教冥想诗, 中心主题同《荒原》一致 通过个人经历 历史事迹等,抒 发对时间(过去、 现在和未来)的空幻感 生命的幻灭感, 齐始终 等生死"紫杉与枚瑰同寿",宣扬基督教的嫌卑精神。 这首诗冥想与形象变织结合, 语言节奏性强, 没有《荒原》的造作, 读来自然流畅, 明白澄澈,被认为是艾略特登峰造极的诗作。
  艾略特的剧作多采用诗体。 早期的《斗士斯威尼》(1926未完成。 为伦敦某教区募款而上演他的《磐石》(1934)是古装表演剧, 其中的合唱队台词则渲染教会过去和现在所经历的困难 宣扬它最后必然取得胜利。
  艾略特最著名的诗剧是《大教堂凶杀案》(1935)为坎特伯雷大教堂不日活动而作 自12世纪坎特伯雷大主教汗马斯· 厄· 贝克特与国王亨利二世的矛盾贝克特抵抗住各种引诱 最后被国王派采的骑士杀死 评者认为此剧歌颂的是为世人赎罪的献身精神 也有人认为是反对教义所否定的骄傲罪。
  《全家重聚》(1939)用现代题材写犯罪的报应,犯罪使家庭破裂 强调人物的赎罪心理。 《鸡尾酒会》(1950)和《机要秘书》(1954)以现买主义喜剧形式宣扬宗教信仰给有罪的人带来自我认识之光, 只有宗教信仰才能使人不入迷途。 最后一个剧本《政界元老》(1959)则转而歌颂爱情。
  艾略特最早的批评著作收在《圣林》(1920)中, 以后陆续发表批评文章于1932年另编《论文选集》(1951还修订)1936年又编成《古今论文集》。
  他的最主要的文学批评文章有《传统与个人才能》(1917)、《批评的功能》1923《诗歌的用诗和批评的用诗》(1930), 此外还有关于诗剧、 个别剧作家和诗人的文章和演讲 。艾略特对莎士比亚并不推崇;认为弥尔顿给诗歌技巧带来了坏影响;他认为雪莱概念化, 拜伦只供上而社会娱乐。 他十分推崇但丁、 英国文艺复兴(尤其后期)剧作家、 玄学派自人。 他称颂德莱顿的诗歌技巧能给人以惊讶的快感。
  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 ,他提出一个作家不能脱离传统创作 ,但能象催化剂那样使传统起变化, 这就是作家个人才能之所在。 文学批评的功能就是要把读者所未能见到的事实, 摆到读者面前, 提高他欣赏和感受的能力。
  艾略特还提出两个重要的诗歌批评概念:"感受的分化"和"客观对应物"。他认为英国诗歌在I8世纪以后趋向于理念化、 概念化、 思想与感情、 思想与形象服节,而19世纪诗歌则思想感情又趋于朦胧模糊,因此诗人应回头向17世纪前期即文艺复兴后期和立学派的诗学习。他认为诗人表过思想感情不能象哲学家或技巧不高明的诗人那样直接表达或抒发,而要找到"客观对应物"作家必须象古典主义作家那样用冷静的头脑, 把"客观对应物"如各种意象、 情景、 事件、 掌故、 引语, 搭配成一副图案来表达某种情结, 并能立 刻在读者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 做到文情一致, 以纠正19世纪诗歌的朦胧模糊的效果。
  除文学批评外 ,艾略特还发表过不少有关宗教和文化的茗作和文章, 其中主要的有《什么是基督教社会》(1940)、 《关于文化的定义的札记》(1949等)。
  艾略特的创作和评论对英美20世纪现代派文学和新批评派评论起了开拓作用,对整个西方文坛的影响,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
  艾略特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祖父是牧师,曾任大学校长。父亲经商,母亲是诗人,写过宗教诗歌。艾略特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比较文学,接触过梵文和东方文化,对黑格尔派的哲学家颇感兴趣,也曾受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1914年,艾略特结识了美国诗人庞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来到英国,并定居伦敦,先后做过教师和银行职员等。1922年创办文学评论季刊《标准》,任主编至1939年。1927年加入英国籍。艾略特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是保皇党,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这些在他的创作中可以找到印证。1948年因《四个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
  艾略特的诗歌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作品情调低沉,常用联想、隐喻和暗示,表现现代人的苦闷。成名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5)用内心独白表现主人公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的矛盾心态,表现的是现代人的空虚和怯懦。此诗后来收入他的第一部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他所见》(1917)。他这时期出版的另一部作品《诗集》(1920)也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知识分子的悲观和失望,颇受英美文坛的好评,《小老头》被认为是《荒原》的前奏曲。
  1922-1929年是艾略特创作的重要时期,他的诗歌的技巧和内容趋向复杂化。代表作《荒原》(1922)和《空心人》(1925)集中表现了西方人面对现代文明濒临崩溃、希望颇为渺茫的困境,以及精神极为空虚的生存状态。《空心人》中绝望的情绪十分明显:人是空心人,头脑里塞满了稻草,人的声音“完全没有意义,像风吹在干草上”,而整个世界将在“嘘”的一声中结束。空心人是失去灵魂的现代人的象征。
  1929年以后,艾略特继续进行诗歌艺术的探索,同时思想开始出现变化。他的长诗《圣灰星期三》(1930)宗教色彩浓厚,作者试图在宗教中寻求解脱。《四个四重奏》(1943)是他后期创作的重要作品。这是一组用四个地点为标题的哲学宗教冥想诗歌。《烧毁了的诺顿》指一座英国乡间住宅遗址,《东柯克》是艾略特的祖先在英国居住的村庄,《干萨尔维奇斯》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海边的一处礁石,《小吉丁》是17世纪英国内战时国教徒的小教堂。这些地方都是诗人认为值得纪念的地方。每一首诗都模仿贝多芬的四重奏,有5个乐章。诗歌抒发人生的幻灭感,宣扬基督教的谦卑和灵魂自救。有的批评家认为,这是艾略特的登峰造极之作。
  艾略特在诗剧领域也颇有成就,他试图创立一种现代的诗剧模式。剧作《大教堂谋杀案》(1935)的主人公是12世纪的大主教贝克特,剧本肯定了宗教献身精神。他的其他剧本还有《全家重聚》、《鸡尾酒会》等。艾略特还是一个重要的文论家,他写有著名的文学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和《诗的三种声音》等大量评论。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见解,如作家要有历史感,作家不能脱离文学传统但可以以自己的创作去丰富和改变传统,诗人应该去寻找“客观对应物”等。他在《圣林》和《论诗与诗人》等文章中还提出了诗歌创作与评价的原则。这些见解对新批评派有很大的影响。
  美国证券分析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
  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 研究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几十年的走势,精炼出市场的13种型态(Pattern)或谓波(Waves),他发现:这些形态在市场上重复出现,但是出现的时间间隔及幅度大小并不一定具有再现性。尔后他又发现了这些呈结构性型态之图形可以连接起来形成同样型态的更大图形。这样提出了一系列权威性的演绎法则用来解释市场的行为,并特别强调波动原理的预测价值,这就是久负盛名的艾略特波段理论,又称波浪理论。艾略特宣称自己发现了市场的规律,并认为他的成就超过了道琼斯。
  波浪理论在证券分析行业颇为流行,被一些技术分析者供为圣典,而另一些人侧不以为然,认为波浪理论是一个理论欠缺,难以把握,事实而非的人造神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