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新五代史??周臣传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8 19:07
  • 提问者网友:贪了杯
  • 2021-12-18 04:4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扈载,字仲熙,北燕人也。少好学,善属文。广顺初,举进士高第,拜校书郎,直史馆。再迁监察御史。其为文章,以辞多自喜。常次历代有国废兴治乱之迹为《运源赋》,甚详。又因游相国寺,见庭竹可爱,作《碧鲜赋》,题其壁,世宗闻之,遣小黄门就壁录之,览而称善,因拜水部员外郎、知制诰。迁翰林学士,赐绯,而载已病,不能朝谢。居百余日,乃力疾入直学士院。世宗怜之,赐告还第,遣太医视疾。 初,载以文知名一时,枢密使王朴尤重其才,荐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朴以问穀曰:“扈载不为舍人,何也?”穀曰:“非不知其才,然载命薄,恐不能胜。”朴曰:“公为宰相,以进贤退不肖为职,何言命邪?”已而召拜知制诰。及为学士,居岁中病卒,年三十六。议者以穀能知人而朴能荐士。 是时,天子英武,乐延天下奇才,而尤礼文士,载与张昭、窦俨、陶穀、徐台符等俱被进用。穀居数人中,文辞最劣,尤无行。昭、俨数与论议,其文粲然,而穀徒能先意所在,以进谀取合人主,事无大小,必称美颂赞,至于广京城,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皆为颂以献,其辞大抵类俳优。而载以不幸早卒,论议虽不及昭、俨,而不为穀之谀也。 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国譬之于奕,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奕者视焉,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夫乱国之君,常置愚不肖于上,而强其不能,以暴其短恶,置贤智于下,而泯没其材能,使君子、小人皆失其所,而身蹈危亡。治国之君,能置贤智于近,而置愚不肖于远,使君子、小人各适其分,而身享安荣。治乱相去虽远甚,而其所以致之者不多也,反其所置而已。呜呼,自古治君少而乱君多,况于五代,士之遇不遇者,可胜叹哉!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知制诰,迁翰林学士 知:知道 B. 而载已病,不能朝谢 谢:道歉 C. 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 易:容易 D. 治国之君,能置贤智于近 治:太平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览而称善,因拜水部员外郎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 议者以穀能知人而朴能荐士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 论议虽不及昭俨,而不为穀之谀也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D. 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扈载从小好学,擅长写文章,才华横溢,受世人推崇,世宗非常器重他,屡次升迁他的官职,得知他生病,世宗也很关心他,派太医为他诊治。 B.王朴非常赏识扈载,向宰相李穀推荐扈载,李穀认为扈载命薄,担心他不能胜任,所以长期未予任用,在王朴的追问下,方拜知制诰。 C.陶穀文辞粗劣,人品很差,善于阿谀奉承,竟然受到世宗赏识重用,可见世宗昏庸无能,贤愚不分、忠臣不用。 D.作者认为盛世和乱世虽然相去甚远,但是形成的原因并不复杂,只是改变了君子和小人的位置而已。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次历代有国废兴治乱之迹为《运源赋》,甚详。 (2)是时,天子英武,乐延天下奇才,而尤礼文士。 (3)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余生
  • 2021-12-18 05:22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1)(扈载)曾经按序编排历代统治者衰败兴盛太平动乱的事例,写成《运源赋》,非常详尽。(次、有国、治乱之迹、为) (2)当时,天子英明神武,乐于延请天下的奇才,特别礼遇文学之士。(延、礼) (3)(周世宗)所任用的臣子都是五代的士子,难道(他们)在晋、汉时都是愚蠢懦弱的,但到了周代就变得智慧贤能了吗?(判断句式、状语后置、愚怯、材智) 解析: 【小题1】A知:主持,执掌;B谢:感谢;C易:改换,改变。 【小题2】A于是/趁机;B认为/凭,根据;C表转折;D所﹢动词/为…所,表被动。 【小题3】陶穀进用,不能由此推断世宗昏庸。“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可见世宗能知人善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逃夭
  • 2021-12-18 06:14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