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超声波的原理及应用?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24 19:31
  • 提问者网友:相思似海深
  • 2021-05-24 02:48
超声波的原理及应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佘樂
  • 2021-05-24 03:48

从客观上讲,超声和可听声,除频率范围不同外,并没有差异.但超声由于频率高,便具有一些特点,尤其重要的是,这些特点可加以利用,这正是人们所以研究超声规律的原因.
超声的特点之一很简单,就是听不见.前面提到,声音来源于部件的振动.振动除产生声波外,还可以产生其它作用,其中一些作用将在下面介绍.如果我们激发振动的目的是这些其它作用,那么通常我们不想同时产生听得见的声音,因为这些声音这时是噪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激发20000Hz以上的振动,既能完成一些其它功能,又不伴生干扰.
超声的第二个特点是波长小.任何一种波动(声波、电磁波、等离子波等等)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参数,其中之一是传播速度,另一个就是波长.声波是机械波,或说是力学波.媒质中有声波传播时,原来是静止的媒质质点会以原占位置为中心作很微小(例如也许只几十纳米)的振动,每个质点在振动若干次后将恢复静止.但这种振动的状态,由于媒质的弹性,会传给紧邻的质点,依次向下传递,可能传得很远,在海洋中甚至可传到1000km以外.这种传递的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
确定.对于单一频率的正弦或余弦波,波长是波峰与波峰之间或波谷与波谷之间的空间距离.
超声频率高,因此波长小.这有两点重要后果.一点是不必用尺寸很大的声源,即振动源,就可以产生指向性比较尖锐的声波.定性地说,指向性描述声源所发射声束的狭窄程度,狭窄的象手电筒所发射的光,宽广的或说弥散的可象电灯泡所发射的光.在许多声波应用中,我们需要前者而不需要后者.可以证明,如果要产生前者,声源的尺寸应当比声波的波长大几倍.1MHz的声波在水中的波长约为1.4mm,而1000Hz的声波在水中的波长约为1.4m,制作和搬运一个直径几毫米的声源显然比制作和搬运一个直径几米的声源省事得多.
由于同样的原理,不仅容易实现狭窄的声束,还容易实现声束聚焦,象人们通常聚焦光那样.在焦点或焦区,声强可以很高,从而产生一些强烈的作用.
超声波长小的第二点重要后果是,超声可以被微小的障碍物散射开来.平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有限大小的障碍物时会被障碍物所散射,就是说,入射波不再沿原方向传播,而是向四周散开,包括散到与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谓障碍物是指材料的声学参量ρc不同于基质ρ0c的物体,ρ是密度(因此基质内的空穴也是障碍物.).沿各个方向散开的声波幅度分布,或说散射图案,因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之比而异.可以想见,当ρc差别不大时,如果声波波长远大于障碍物的尺寸,声波几乎会忽略障碍物的存在,反之则声波几乎象碰上一个界面,而被反射和折射.如果声波波长接近于障碍物的尺寸,声波的散开程度会较大.在某些声波应用中我们倒希望声波被散开,从而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图案,判断不透明媒质中有没有障碍物以及是怎样的形状、大小、内含物的障碍物.假若障碍物很大,我们可以采用频率低、波长长的声波,若障碍物很小,我们就需用频率高、波长短的超声.
超声的第三个特点是与物质有相互作用.声波的某些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效应,或笼统地说,声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只有在高频率范围才会发生.例如有多种类的所谓“弛豫效应”,分别只在不同的高频率范围才能出现.又例如,超声在液体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物理效应,叫“空化效应”.超声会在液体中产生空穴或气泡,这些气泡处于非稳定状态,在适当条件下会迅速崩溃,从而在气泡内产生几千度的高温,在气泡周围产生近千大气压的激波.高温和强激波的出现则可以导致声致发光、水中声致自由基、机械作用(如粉碎、乳化等等)、化学反应活性加强、高分子解聚等效应.
超声的一个特点是容易形成细声束,以及可以被相当小的障碍物所散射,其中包括背(逆)向散射.将这束细声束向正前方射出,同时使它上下左右摆动,便可以搜索前方有没有障碍物.用电子学的手段,容易测量反射波或背散射波回转的时间,在已知声速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前方障碍物的位置.当障碍物足够大时,从回波随声束移动的分布,可以显示出障碍物的形状;对比较小的障碍物,人们正在寻求判断障碍物的大小、形状、内含物等特征的方法.对于不均匀的透明材料,我们常用光学的办法检测;对于不透明材料,用普通的光学方法是做不到的.而包括超声的声波则能够透入任何媒质,不论这媒质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也不论透不透光,对不同媒质的差别只是透入深浅不同.利用超声来检查或显示媒质中是否存在障碍物,以及障碍物有哪些特征,叫做超声检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