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请找一个三人说的相声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17:00
  • 提问者网友:温旧梦泪无声
  • 2021-03-01 18:04
请找一个三人说的相声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3-01 18:31
训徒 由于限制最多只能贴2000字,所以只发了一段作品,剩下的发到我的网站了,网址: http://www.ijoke.cn/show.php?tid=585甲 在这儿表演哪?乙 啊,在这儿表演哪。甲 我听说相声演员都有学问?乙 不行,不行。相声演员过去都没念过几天书,大多是口传心受,也就那么点儿记问之学。甲 那么说,你们和我比起来可差多了。跟我比,你们也就是“九牛一毛”的千分之零点儿零一吧。乙 我们也不剩吗儿了。这么说,您有学问?甲 当然。我是无不知,百行通。古今中外,诸子百家,文学历史,医卜星相,就没有我不知道的。乙 我看,您就不知道一样儿!甲 我不知道什么?乙 你不知道“寒碜”!甲 您夸奖。乙 还夸奖哪!瞪着眼儿说大话,你有什么学问?甲 我那学问,跟你说你也不明白。你文化太低,知识太少,阅历太浅,水平太洼。我说了话来,你听不懂,既耽误我宝贵的时间,又令你当众受窘,瞠目结舌。跟你谈学问,岂不等于对牛弹琴乎?乙 你这话可太损了!今儿个,我非得好好领教领教你的学问不可。甲 你要真打算请教的话,用不着我亲自向你传授学业,吾之闭门小徒对你指点一二足矣!乙 你还有徒弟?甲 废话,想当初孔丘、孔夫子尚有弟子三千,何况敝人。乙 敝人?甲 明白什么叫敝人吗?乙 明白。甲 什么叫敝人?乙 就是枪毙的人!甲 嗐,敝人就是我。乙 是呀,毙的就是你呀!甲 这是怎么说话?乙 人家孔夫子有弟子三千,最杰出的是七十二大贤人。甲 孔夫子的徒弟都是“咸”(贤)人,我的徒弟就不那么咸。乙 怎么哪?甲 刚腌不几天儿。乙 鸭蛋呀!甲 我有个最得意的徒弟,岁数不大,能耐可不小,我所有的学问都教给他了。乙 你这个徒弟有什么能耐?甲 我这个徒弟是仰知天文,俯察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晓八卦,识六爻,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乙 这是你徒弟?甲 这是诸葛亮。乙 你提诸葛亮干吗呀?甲 不提诸葛亮显不出我徒弟的能耐来。乙 你徒弟有什么能耐?甲 我徒弟是走马观碑,目识群羊,问一答十,对答如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真乃万物之精灵,人类之英豪啊!乙 我看他不是人类之英豪!甲 他是——乙 菜市场儿的蒜毫。甲 嗐,蒜毫呀!乙 这么办吧,你徒弟要真有能耐,把他请出来,我跟他见一见。甲 噢,你打算跟我徒弟学点儿能耐,长点儿见识?乙 啊,你把他请出来,我跟他谈谈。甲 那好吧。(做四处找状)哎,刚才还在这儿扇“啪叽”来着哪!乙 冲这玩儿法,能耐不怎么样!甲 (对侧幕喊)别扭!别扭!……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3-01 19:16
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出的相声,过去只叫“三人活”。“群口相声”、“多人相声”都是解放后出现的名称。从前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人为说,二人为逗,仨人为凑,四人为哄,五个人就乱了。”
三人相声分为两种。
一种是文字语言游戏性质的,如:《切糕架子》、《八大吉祥》、《吕林炎圭朋出二(上下两个“八”音:别)》、《江河湖海洞涧洲池》、《一物一像一升一降》、《四字联音》、《金刚腿》、《抢三本》、《垛字儿》、《三字同头三字同旁》等。这类段子虽然没有什么高深学问,可是对于没有文化的穷苦艺人来说,也是一大难关。因为三人相声并不是每天都说的,一般来说见的机会不多,学的条件差。这类相声要求演员不但要识字,而且要通晓所说的那些字,这样说起来才有味道。这个困难是可以想见的。这类段子由三个人说恰到好处,所以老艺人说:“四人为哄,五人就乱了”。
另一种是有故事性的,如《扒马褂》、《训徒》、《四辈儿》、《武训徒》。这类段子象是小喜剧,三个演员实际上是各演一个角色。
按照传统的说法,表演三人相声的演员按逗(甲)、捧(乙)、泥(丙)分工。
在这里,我想大胆提出一个问题来和大家讨论:这个传统的说法是否科学?
二十多年前,我也是按照传统的说法讲的。那时,我写了一些文章,几次提到三人相声中的“腻缝儿”。曲协油印出来作为内部稿发往全国供讨论用。这是有关相声艺术的第一批比较有条理的分析文字,也是我头一次涉足理论工作的收获。后来,我那些算不上什么理论的毛坯(应该叫“相声的一般常识”),却成了不少人讲课和写文章的参考书,“腻缝儿”一词也就泛滥开了。
现在看来,传统的说法,当年我的写法,是不对的,应该更正。
首先,“腻”字就不对。“腻”只有油腻、厌烦、细腻等义,涂抹缝隙的意思应该写作“泥”,北京话里就有“泥(ni四声)子”一词,就是涂抹缝隙的泥状物。这个“腻”字应该改为“泥”字。
其次,说“丙”是“泥缝儿”,意思是:他是往来于甲(逗)、乙(捧)之间,起调节弥合作用的角色。但如果再仔细分析一下上述的十四段三人相声(当然三人相声还不止这些),就会发现多数段子里的丙并不是调解者或弥合者。这是内容决定了的:文字游戏类的,差不多都是酒令形式,无须一人奔走周旋于二人之间,三个人承担的任务分量相同,只不过有捧逗之分;有故事性的一类,三个演员从始至终浸入三个角色。像《扒马褂》,丙似乎是在“泥缝儿”,其实这只是在特定的段子里的特定人物的性格,而不是三人中的一人所必须起到的固定作用。这就好像一些小戏曲,只有三个演员,我们也不能说某个演员是“泥缝儿”。再说,《扒马褂》这种类型的段子在三人相声中只占较小的比重,“少数服从多数”,应该根据普遍规律解释三人相声的分工。反过来说,有些文字语言游戏的节目还可以由四个人说,也就是又增加了一个“丁”角,那该怎么办哪?难道再起名叫“双泥缝儿”或“二泥”吗?
总之,三人相声的表演技艺并没有突破对口相声的格局,仍然只有捧、逗两项。一般是一捧二逗,个别的可以说是一逗二捧。要想把四人或是更多的人合说的相声包括进去,就可以说是一捧多逗。当然,三人相声的捧逗与对口的捧逗略有不同,因此才传统地把它作为一项技艺。
  • 2楼网友:动情书生
  • 2021-03-01 19:08
《秦琼卖马》《反四辈》都听不错地,压缩一下,10分钟之内应该没有问题。去土豆网上,视频很多,我自认听过不少相声,向你推荐这两个!!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