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荀子小时候关于学习的故事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16:38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04-03 08:05
荀子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对儒家及教育方面产生兴趣的?他又是如何努力学习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4-03 09:34
荀子从小就非常聪明,十岁已有神童美誉,学问很好。长大后曾北游燕国,但是很可惜,没被燕王赏识。到他五十岁时,由于齐襄王招纳贤士,许多学者都前往齐国讲学,加上齐国以藏书丰富出名,所以荀子也被吸引前往齐国。

荀子在齐国待了几年,很受齐王尊敬,被封为“列大夫”,当了齐国的顾问。因为他年纪比较大,学问又好,因此他在五十三岁到七八十岁间,曾三度被众人推选为“祭酒”。有些气量狭小的人不免眼红,到处说荀子的坏话。齐王听信谗言后,渐渐和荀子疏远。荀子决定离开齐国。这时,他已是81岁的老翁了,不知往哪儿去,心情沉重万分。听说楚春申君爱好贤士,决定到楚国去。春申君仰慕荀子美名,决定请他担任“兰陵令”。

  没想到运气坏得很,春申君有位门客进谗言,春申君考虑之下,终于辞退荀子。他经过秦国,拜见了秦昭王。此时秦昭王正和范雎设计“远交近攻”的阴谋攻伐天下,对荀子讲的大道理提不起一点兴趣,荀子只好回到赵国。

  春申君赶走了荀子又后悔,派人到赵国三请四请荀子,并且再三赔不是,最后拗不过春申君的好意,荀子又回到楚国当兰陵令。后来春申君死了,荀子也九十八岁了,就辞了官,写了三十二篇文章,这就是传留后世的儒家名著———《荀子》。

  荀子认为:一个人眼睛贪图美色,耳朵喜欢好听的音乐,舌头爱好美味。想吃、想玩、好逸恶劳,这都是人的天性,所以人才有七情六欲。这些天赋自然的本能并不是不好,可是如果依人天性顺其发展,必然会引起争夺暴虐,这个世界便成为自私恐怖的世界了。

  荀子认为:礼是社会上自然形成的公共法则,每个人都得遵守,不能选择,不许怀疑。在他担任兰陵令时,李斯、韩非都曾拜在门下,以后这两个学生把荀子学说发扬光大,成为法家思想

兄弟我是复制的。 谢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4-03 09:43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